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就是脾大、脾功能亢进及胃底、食管交通静脉曲张,常造成的外周血液细胞减少及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生命。肝移植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措施,但由于费用高昂,供体不足,并不能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上以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崇术式,其目的就是去除脾亢,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机会,但该类患者合并贫血、凝血功能差,术中失血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本文就是根据该类患者的上述特点,采用手术中预先结扎脾动脉的方法,解除脾脏充血,使得脾脏自然收缩,从而使其内部的血液成分通过自体输血的方式进入外周循环系统,从而改善血液的氧合能力、凝血能力及免疫能力,降低手术风险,为临床上减少异体输血、节约血液资源提供一种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传统静脉剥脱器增加自制丝线性材料剥离头改良剥脱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5月到鞍钢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46例患者(46条下肢)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传统静脉剥脱器增加自制丝线性材料剥离头改良剥脱法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静脉剥脱器剥脱法剥脱大隐静脉主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数(≥1cm)、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肢体的疼痛分级、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皮下淤血及肢体肿胀麻木患者例数、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改良剥脱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较传统剥脱器剥脱法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切口数减少,一次性剥脱成功率高(95.8%),术后疼痛时间低于传统剥脱器剥脱法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剥脱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静脉剥脱器。  相似文献   
3.
腹内疝多以急性腹痛就诊,症状重、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易致肠绞窄,是临床上少见、易误诊的急腹症之一。笔者于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共收治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腹内疝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或栓塞所致的急腹症在临床上少见,但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也在增高,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预后较差。笔者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此类病人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4-85岁。所有患者均因急性腹痛入院,其中既往有脾切除病史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性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记录349例老年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假定相关临床因素、术后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寻找老年大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49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3例,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第1天动脉血乳酸、血糖及72h液体平衡值(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前基础病、并存症、手术当天出血量及输血量、72h是否转为液体负平衡在大肠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组与无严重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第1天动脉血乳酸、血糖及72h液体平衡值,术前基础病、并存症、手术当天出血量及输血量、72h是否转为液体负平衡是老年大肠癌手术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可以防止肠道内细菌易位及肠道细菌产物如脂多糖(LPS)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然而,若肠道的屏障和肝脏的解毒等防御机制被破坏.细菌则可易位到肠道外的空间并促使免疫系统异常活化,从而引发肝脏慢性炎症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细菌易位和肠道细菌产物如LPS在肝硬化中的作用以及有关影响因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因甲状腺手术而出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间歇性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补钙+骨化三醇等处理后,14例术后30d内症状消失,3例加用维生素D3后于术后60d内症状消失,另2例一直给予二氢速固醇(AT10)维持治疗。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8年,15例患者无任何症状,恢复工作,4例患者一直依靠药物维持,其中1例出现尿路结石。结论:甲状腺手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通过间歇性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补钙+骨化三醇及维生素D3后大多是可以恢复的,避免术中甲状旁腺血供障碍、误切、挫伤,是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男,56岁,2007年9月患者以“间断性返酸、上腹不适45年,加重伴体重锐减1年余”为主诉入院。曾自服“苏打片”治疗,近1年来体重减轻约10kg,黑便1次。入院查体:神清语明,贫血貌,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RBC3.75×10^12/L,Hb:87g/L。胃镜:胃窦四壁可见巨大菜花样隆起肿物,周边黏膜不规则,有融合,呈堤状隆起,病变部位胃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因甲状腺手术而出现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间歇性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补钙+骨化三醇等处理后,14例术后30d内症状消失,3例加用维生素D3后于术后60d内症状消失,另2例一直给予二氢速固醇(AT10)维持治疗。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8年,15例患者无任何症状,恢复工作,4例患者一直依靠药物维持.其中1例出现尿路结石。结论:甲状腺手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通过间歇性静注葡萄糖酸钙+口服补钙+骨化三醇及维生素D3后大多是可以恢复的,避免术中甲状旁腺血供障碍、误切、挫伤,是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23例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23例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全组病人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有2例出现局部复发,其中1例再次经肛门扩大切除治愈,另外1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本组病例术后随访均超过5年。5年生存率为91.3%。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早期低位直肠癌,手术范围及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直肠癌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