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内毒素含量是注射型放射性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已标准化的方法包括家兔法和鲎试剂法;新型检测法有试剂盒检测法、磁弹性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仪器分析的方法。分别从蛋白类生物传感器、肽类生物传感器、抗体类生物传感器、适体类生物传感器、细胞类生物传感器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未来放射性药物细菌内毒素测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类泛素修饰因子特异性蛋白酶(SENPs)调控的小类泛素化修饰在放射敏感性的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SENPs会导致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升高。据报道,SENPs通过参与DNA损伤修复、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和调控信号通路等机制调控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目前,以SENP1为主的SENPs抑制剂主要分为短发卡RNA类、肽类和拟肽类、合成小分子类、虚拟筛选类和天然产物来源类。SENPs抑制剂或可作为新型的放射增敏药物,有待进一步开发和优化。笔者总结了SENPs调控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开发SENPs抑制剂作为放射增敏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炎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这给新药研究和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抗银屑病新药一直是皮肤病药物治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际上在寻找新的抗银屑病药物方面一直在做不懈努力,拟用于治疗的新候选药物不断出现,旨在继续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可用于治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靶点较多,主要集中在核激素受体的配体、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和酶,以及作用于表皮的天然药用药材。针对治疗银屑病效果较佳、作用机制较明确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总结,为开发抗银屑病的新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Levulan合成路线图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evulan (1),化学名为5-氨基乙酰丙酸盐酸盐,是美国DUSA制药公司研发的光动力治疗药,2000年9月在美国首次上市,临床用于治疗1或2级面部或头皮光化性角化病[1,2],也可广泛用于治疗痤疮、尖锐湿疣、鲜红斑痣及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3].本品是一种参与体内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内源性物质,与其它光动力药相比,具有高度选择性、不良反应少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4-6].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促排剂的研发和及新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核素产生的内照射的损伤。纳米制剂较传统制剂具有提高药物溶出度、靶向和定位释药、易穿过生物膜屏障等优点。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不同促排药物,采用不同的纳米制剂形式,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脂质体、纳米乳等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快速吸附、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核素内污染按核素沉积的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进行分类,介绍了相关纳米制剂及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促排中的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羟基-2-(1H-吡唑-1-基)嘧啶-5-甲酸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1-脒基吡唑盐酸盐和乙氧基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在三乙胺催化下环合得到中间体4-羟基-2-(1H-吡唑-1-基)嘧啶-5-甲酸乙酯,再经过氢氧化锂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经MS、1H-NMR确证了结构,质量分数为99.5%,本合成工艺的总收率为87%。结论该合成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产率和纯度较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PTK)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受体,由N端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部分组成,胞内区共542个氨基酸残基,由近膜区、酪氨酸激酶区、C末端等3个亚区构成,近膜区的前13个氨基酸(645~657)介导胞内二聚化[1]。自身磷酸化位点位于C末端,其中Tyr1068为最主要的3个磷酸化位点(Tyr1068、Tyr1148和Tyr1173)之一,与细胞信号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2-羟基查耳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方法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13个5-哌啶基甲基-4-乙氧基-2-羟基-查耳酮类化合物。用MTT法检测13个目标化合物对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4种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研究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13个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NMR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合成路线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目标化合物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合成氟标记放射性药物的方法。方法使用4-硝基苯硼酸频哪醇酯为反应底物,探索化合物氟标记的有效方法。考察反应配体、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4-氟硝基苯收率的影响,并通过1H-NMR、13C-NMR、19F-NMR方法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HPLC法对反应条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确定了芳基硼酸频哪醇酯类化合物的氟-19标记的最佳反应条件:以3-溴咪唑并[1,2-b]哒嗪为最优配体,在100℃反应10 min即可得到目标化合物。在自动合成仪上重现了最优条件,并用此方法成功合成了11β-羟化酶显像剂美托咪酯。结论本方法为氟-18标记芳基硼酸频哪醇酯类放射性药物前体提供重要合成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楼皂苷Ⅱ(PSⅡ)联合化疗药物喜树碱(CPT)对肺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PSⅡ联合CP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H460)以及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H446)的抑瘤效果。平板克隆法观察PSⅡ联合CPT作用于肺癌细胞后的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SⅡ联合CPT对肺癌细胞蛋白激酶B(AKT)、细胞外信号调节酶(ERK)、p38 MAPK的磷酸化活性及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Bcl)-2、Bcl-XL的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PSⅡ联合CPT对肺癌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且在细胞克隆实验中观察到两者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增加了H460、H446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且显著增加了H446的早期凋亡率(70.10±3.4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Ⅱ联合CPT作用于H460细胞,能明显上调p38 MAPK和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对AKT磷酸化无明显作用,并下调了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PSⅡ联合CPT作用于H446细胞,上调了AKT、p38 MAPK和ER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并下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对Bcl-XL无明显作用。[结论]PSⅡ可以作为CPT的增敏剂用于肺癌的治疗,为PSⅡ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