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脊液漏所致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1例脑脊液漏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应用同位素脑池造影和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确定脑脊液漏口的位置 ,然后在相应节段进行硬膜外血液修补治疗 ,并进行随诊观察。结果 同位素脑池造影没有发现脑脊液漏的直接征象 ,但放射性核素过早在膀胱内出现 ,并难以升达枕大孔和基底池到达脑部 ,显示有脑脊液漏的间接征象 ;脊髓造影后进行CT薄层扫描显示脑脊液漏发生在T4 段 ,17mL自体血注入病人的硬膜外腔 ,3天后病人症状缓解 ,临床治愈。结论 同位素脑池造影能够提供脊髓脑脊液漏的间接证据 ,脊髓造影后CT薄层扫描能够准确确定脑脊液的漏口位置 ,硬膜外血液修补是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的前、后分析,并对肿瘤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作了初步探讨。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及与脊髓、硬脊膜、神经根等关系,MRI的增强扫描对提高其定位、定性诊断均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研究背景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是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其进展过程缓慢、病变位置深、术前难以明确诊断而易延误病情,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原发于颅内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1例原发于右侧脑桥小脑角的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男性患者,32岁。近20年来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并头痛。CT检查可见右侧岩骨乳突部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病灶;MRI显示肿物约4.20cm×3.30cm×2.00cm大小,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灶不均匀强化。肿物破坏右侧岩骨并侵入乳突,累及邻近硬脑膜,但未突破硬脑膜侵犯脑实质。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侵袭破坏岩骨并累及硬脑膜,但第四脑室侧孔未受累。肿瘤由乳头状、囊状或腺样结构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骨质;单层扁平和立方上皮细胞覆盖,乳头间质为较丰富的血管轴心和少量浸润的炎性细胞,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胞质空亮或嗜酸性,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未见核分裂象,腺腔内还可见嗜酸性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灶性表达癌胚抗原,但不表达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Ki-67抗原标记指数<1%。特殊染色腺腔内嗜酸性胶样物质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右侧脑桥小脑角区乳头状内淋巴囊肿瘤。结论内淋巴囊肿瘤为临床罕见低度恶性腺癌,起源于内耳内淋巴囊上皮细胞,尽管其组织形态表现温和、生长缓慢,但可侵袭破坏周围组织。诊断颅底乳头状病变时应提高警惕,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颅内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新定义和描述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可能起源于下连合器的特殊室管膜细胞。组织学以胞质宽大、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为特点。因缺乏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且极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7岁,头痛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MRI显示幕上中线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界限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松果体区,突入第三脑室,无囊性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和实体片状区域构成,乳头状结构含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包绕数层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均富嗜酸性胞质,界限清楚;实体片状区域细胞排列较密集,可见围血管"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浸润周围脑实质。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术后未予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鲜见病变,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似,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且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困难。临床应提高对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警惕性,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构象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对正常中晚孕期胎盘成熟度的诊断分级及其与胎龄的关系&#65377;【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行MRI检查的69例孕妇中B超检查未提示胎盘病变者56例&#65377;根据T2WI显示的胎盘三层结构即绒毛膜板变化&#65380;胎盘实质信号&#65380;基底膜形态等,将其成熟度分为Ⅰ&#65380;Ⅱ&#65380;Ⅲ三等级,并分析胎盘成熟度及其与胎龄的关系&#65377;【结果】 胎盘的三层结构在T2WI上显示较好&#65377;56例不同胎龄组与胎盘成熟度分级的MRI分级为:孕24 ~ 27周胎盘全部属于Ⅰ级(7例);孕28~31周85.0%属于Ⅰ级(17/20例),15.0%为Ⅱ级(3/20例);32 ~ 35周成熟度Ⅱ级占50.0%(9/18例);36周以后大部分为Ⅱ级,占81.8%(9/11例),亦可见到更高成熟度者&#65377;【结论】 MRI不仅可以对正常胎盘成熟度做出分级,而且对其胎盘成熟度及其与胎龄的关系有较好的相关性&#65377;  相似文献   
6.
化疗后脑白质变性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分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早期评估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轻度AD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额、颞叶1H-MRS检测,得到NAA峰、Cr峰、Cho峰的积分值进行分析。结果:AD组额叶NAA峰值为32.74±4.72,颞叶NAA为35.38±3.52;对照组额叶NAA峰值为54.72±2.89,颞叶NAA为48.38±2.36,两组间比较,NAA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1H-MRS的无创性检测,有助于对轻度AD患者的早期诊断,为早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的优势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PACS的临床应用的飞速发展,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的实习教学中也体现出巨大的优势:PACS系统能够帮助实习生能够迅速进入实习状态,有助于影像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医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利用PACS系统进行实习教学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在PACS系统为实习生设定适当的权限;注意临床实践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倡“影像、临床和病理三结合模式”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习惯;实习带教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观察子宫恶性肿瘤的弥散受限程度。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对子宫颈癌病例及正常子宫颈对照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例子宫颈癌和16例正常子宫颈的ADC值分别为(0.92±0.20)×10-3 mm2/s和(1.26±0.24)×10-3 mm2/s,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颈2组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14例子宫内膜癌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0.87±0.17)×10-3 mm2/s和 (1.34±0.26)×10-3 mm2/s,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2组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较正常子宫组织弥散受限,3.0T磁共振DWI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子宫恶性肿瘤的弥散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平山病(HD)患者的临床特征、肌电生理及颈磁共振成像(MRD特点.方法 观察15例HD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行颈部自然位、过屈位及过伸位MRI扫描,观察低位颈髓有无萎缩及颈椎曲线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起病.病变均表现为上肢远端肌肉、骨间肌、鱼际肌萎缩和双手厥冷无力.肌电图检查示患者受累侧远端肌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宽,多相波增多,波幅显著增高(巨大电位),主要位于C7、C8及T1节段.颈自然位MRI示9例患者低位颈髓萎缩,主要在C5、C6节段.所有患者过屈位时颈髓前移、变扁平,变扁节段以C6为主.结论 HD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和肌电图检查提示局限于下位颈髓的前角病变,颈部自然位和过屈位MRJ不同的特点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