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根据2013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LI-RADS(v2013)]诊断肝细胞癌(HCC)发病高风险人群肝脏病灶的一致性。方法由2名医师(医师1、2)独立双盲阅读813例有HCC发病风险患者的1115个病灶的CT/MRI资料,分别采用LI-RADS(v2013)、LI-RADS(v2012,第1版)[即LI-RADS(v1.0)]进行诊断。分析医师间根据LI-RADS(v2013)评估病灶直径、主要影像学征象及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根据LI-RADS(v2013)与LI-RADS(v1.0)进行诊断的结果差异。结果医师1、2评估病灶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8;评价动脉期高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低强化及包膜的Kappa系数分别为0.87、0.86、0.72;LI-RADS(v2013)分级诊断观察者内Kappa系数为0.85。2名医师协商后的最终分级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Kappa系数为0.85;诊断阳性(LR3~5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757/757)、80.17%(287/358)、91.43%(757/828)及100%(287/287)。根据LI-RADS(v2013)、LI-RADS(v1.0)诊断阳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师间评价LI-RADS(v2013)主要影像学征象及分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性结构及实性成分的CT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瘤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大于或等于6个者7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 cm者6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10例;囊壁平均厚度1.5 mm(1.0~1.9 mm);有实性成分者14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4例,门脉期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8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10例,单囊者7例,多囊且数目小于6个者2例,超过6个者1例;最大囊直径小于2cm者4例,大于或等于2 cm者6例;囊壁平均厚度2.2 mm(1.1~3.0 mm);有实性成分者8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明显强化1例,门脉期无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2例,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与门脉期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囊壁厚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3例出现中央瘢痕钙化者均为浆液性囊腺瘤,两组病例实性成分双期增强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动脉期=0.521、P门脉期=0.301)。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囊壁厚度及囊内中央瘢痕钙化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性成分在CT双期增强中强化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家兔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方法对17只健康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进行磁共振矢状面和横断面检查,并总结分析其成像方法和表现。结果17只家兔在全麻下采用高场MRI扫描仪、头线圈、薄层扫描,均成功完成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检查,选用体重≥2.0kg的家兔和采用仰卧体位有利于脊椎与脊髓结构的显示。结论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今后可用来研究家兔脊椎与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对128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于治疗前行直肠常规高分辨MR和IVIM扫描。选择两种b值组合(A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和1 000 s/mm2;B组:0、5、10、20、30、40、60、80、100、150、200、400、6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拟合计算出两组IVIM参数图,分别测量肿瘤区域单纯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由同一观察者间隔3个月重复测量肿瘤区域D、D*和f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两种b值组合图像所测量D、D*、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D、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68(0.955,0.977)、0.780(0.688,0.845)和0.957(0.934,0.970);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0.8%,22.4%)、(14.8%,61.9%)、(-45.3%,-10.2%)。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D*及f值的IC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26(0.670,0.908)、0.678(0.392,0.830)和0.910(0.830,0.952);Bland-Altman图显示差异百分比的±1.96标准差分别为(-15.3%,12.4%)、(-39.6%,61.2%)、(-22.6%,22.9%)。结论 两种b值组合图像测量直肠癌各IVIM参数的一致性良好,D值和f值测量的可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获取良好、准确和实用的结肠CTVE图像。方法利用猪结肠息肉模型,通过选择不同成像参数进行CTVE成像,分析各参数条件下CTVE图像的质量。结果共行10次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CTVE成像及评分,10次图像总体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值为21.92,P<0.05)。其中:(1)改变层厚(Pitch=1、重叠重建率=50%):层厚为2、3、5、7、10mm时,各CTVE图像差别之间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层厚为2、3、5mm分别与层厚为7、10mm比较时,各CTVE图像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改变Pitch(层厚2mm、重叠重建率=50%):Pitch分别为2.0、1.5、1.0时,各CTVE图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改变重叠重建率(层厚2mm、Pitch=1):重叠重建率分别为0%、25%、50%、75%时,各CTVE图像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层厚5mm,螺距2,重叠重建率50%即可获得满意的CTVE重建图像,亦能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子宫颈癌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25例子宫颈癌术前病例。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子宫颈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检验对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及短径/长径比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子宫颈癌病例中原发病灶25个,转移性淋巴结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140个,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子宫颈癌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三者之间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7.93,P=0.001)。子宫颈癌原发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5,P=0.456),子宫颈癌原发灶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68,P0.001);(3)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86±0.36)×10~(-3)mm~2/s和(1.12±0.34)×10~(-3)mm~2/s,长径分别为1.51±0.41cm和1.19±0.36cm,短径分别为1.16±0.35cm和0.77±0.22cm,短径/长径比率分别为0.78±0.17和0.68±0.19,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3.0T磁共振DWIBS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转移性及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弥散受限程度,结合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等综合评价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西兰成年白兔膝关节髌骨骨腱接点重接模型MR扫描方法和表现。方法 20只成年兔左膝髌骨骨腱接点损伤修复分别于术后2周、4周行MR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T_1WI、GET_1WI、GET_2WI和STIR序列,分析MR表现。结果成年白兔左膝髌骨骨腱接点损伤修复模型术后2周MR可见髌骨骨腱接点重接区域结构模糊,髌韧带下1/4段肿胀;术后4周见髌骨清晰,髌韧带上3/4段轮廓可辨,髌韧带下1/4段水肿减轻,张力良好。结论 MR可显示兔膝关节髌骨骨腱接点重接术后早期变化,可望应用于长期观察髌骨骨腱接点重接修复的影像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新技术的推广、科研成果的发布和临床经验的交流等活动日见频繁和重要,而且成为医务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目前在交流活动中使用的媒体工具主要有幻灯片和多媒体投影设备。由于国内条件所限,幻灯机仍是最常用的工具。对于影像学界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影像图片的交流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利用电脑制作影像学幻灯片的方法,并针对影像学图片要求还原性高、制作难度较大的特点,对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材料与方法 笔者使用的器材是:586电脑(安装有Mitcosoft Power Point 6.0)、MICROTEK扫描仪及适配器、日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观察子宫恶性肿瘤的弥散受限程度。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对子宫颈癌病例及正常子宫颈对照组、子宫内膜癌病例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7例子宫颈癌和16例正常子宫颈的ADC值分别为(0.92±0.20)×10-3 mm2/s和(1.26±0.24)×10-3 mm2/s,子宫颈癌和正常子宫颈2组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14例子宫内膜癌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0.87±0.17)×10-3 mm2/s和 (1.34±0.26)×10-3 mm2/s,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2组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较正常子宫组织弥散受限,3.0T磁共振DWI的ADC值测量能够定量反映子宫恶性肿瘤的弥散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