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DJ-1基因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DJ-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又一个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本文就DJ-1的组织分布及其病理特点,DJ-1的结构与功能,DJ-1的病理性突变及在散发和早发帕金森病中的突变频率,DJ-1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足的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原发性PD的228例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出现足肌张力障碍的时间等临床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8例患者中有80例(39%)出现了足的肌张力障碍,其中有25%(20例)的患者是在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之前出现的,52.5%(42例)的患者是在用药之后出现.16.25%(13例)的患者虽然服用左旋多巴制剂无效,但也出现了此症状.6.25%(5例)的患者足肌张力障碍出现时间不详.女性出现足的肌张力障碍的危险性为男性的7倍多(OR=7.110,P=0.000).发病年龄与足的肌张力障碍呈负相关(OR=0.958,P=0.038).UPDRS总分与足肌张力障碍呈正相关(OR=1.041,P=0.006).而病程、用药时间、有无运动并发症等因素与足肌张力障碍的关系不大.结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不是足肌张力障碍出现的唯一因素.性别、起病年龄及UPDRS总分与是否出现足肌张力障碍密切相关.女性、发病年龄越早及UPDRS总分越高越易出现足肌张力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起病年龄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12/2004-0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帕金森病门诊的239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早发帕金森病患者(≤50岁)66例,晚发帕金森病患者(>50岁)173例。比较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的性别构成比,首发症状,家族史,到达不同Hoehn和Yahr分级所用的时间以及使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9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早发和晚发组男性患者的比例分别是48%(32/66)和56%(97/173),两组在性别构成比上无显著性差异(χ2=1.106,P=0.293)。②晚发患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起病(62.4%,108/173),而早发患者多以行动迟缓起病(47%,31/66),两组在首发症状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849,P=0.028)。③在早发患者中阳性家族史的比例(11%,7/66)要高于晚发患者犤(4.0%,7/173),(χ2=3.728,P=0.054)犦。有明确家族史和可疑家族史的病例合并后在两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13/66)和8.7%(15/173),早发组较高(χ2=5.616,P=0.018)。④早发和晚发患者疾病进展至Hoehn和Yahr1~1.5级的时间差别不大犤(4.3±3.4)年,(2.8±2.2)年,(t=1.946,P=0.061)犦,但早发患者疾病进展至Hoehn和Yahr2~2.5级以及3级以上的时间犤(6.6±5.4)年,(8.9±4.0)年犦均比晚发患者时间长犤(4.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起病年龄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12/2004-0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帕金森病门诊的239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早发帕金森病患者(≤50岁)66例,晚发帕金森病患者(&;gt;50岁)173例。比较早发患者和晚发患者的性别构成比,首发症状,家族史,到达不同Hoehn和Yah分级所用的时间以及使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9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早发和晚发组男性患者的比例分别是48%(32/66)和56%(97/173),两组在性别构成比上无显著性差异(X^2=1.106,P=0.293)。、②晚发患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起病(62.4%,108/173),而早发患者多以行动迟缓起病(47%,31/66),两组在首发症状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849,P=0.028)。③在早发患者中阳性家族史的比例(11%,7/66)要高于晚发患者[(4.0%,7/173),X^2=3.728,P=0.054)]。有明确家族史和可疑家族史的病例合并后在两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13/66)和8.7%(15/173),早发组较高(X^2=5.616,P=0.018)。④早发和晚发患者疾病进展至Hoehn和Yahr 1~1.5级的时间差别不大[(4.3&;#177;3.4)年,(2.8&;#177;2.2)年,(t=1.946,P=0.061)],但早发患者疾病进展至Hoehn和Yahr2~2.5级以及3级以上的时间[(6.6&;#177;5.4)年,(8.9&;#177;4.0)年1均比晚发患者时间长[(4.2&;#177;2.4)年,(5.6&;#177;3.6)年](t=2.380.2.362,P=0.023,O.023)。⑤相同H0ehn和Yahr分级的早发和晚发患者在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上无差别(1~1.5级:(397.5&;#177;2175)mg比(437.2&;#177;233.1jmg,t=0.491,P=0.626:2~2.5级:(541.3&;#177;299.9)mg比(487.6&;#177;237.0)mg,t=0.822.P=0.414;3级以上:(517.1&;#177;285.3)mg,(573.3&;#177;301.7)mg,t=-0.470,P=0.6411。早发患者始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时间[(41.2&;#177;468)个月]要迟于晚发患者[(24.7&;#177;22.7)个月,(t=2.288,P=0.026)]。结论:发病年龄与患者的始发症状类型和疾病进展的快慢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在早发帕金森病中起更重要的作用。虽然早发患者始用左旋多巴制剂的时间较晚,但发病年龄对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及疗效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病率,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1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帕金森病专科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445例,详细记录其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价PD患者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PD患者HAMD量表平均分值为7.42±6.44。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61.2%,轻度抑郁症状者占30.2%,中度抑郁症状者占6.5%,重度抑郁症状者占2.1%。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其SF-36生理机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力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健康变化评分均低于无抑郁症状的PD患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UPDRS总分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结论 PD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以轻度为主。抑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病情越重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PITX3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法,分析509例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患者、290例早发性帕金森病(EOPD)患者和494例正常对照中PIT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2281983、rs4919621和rs3758549基因型.结果 PITX3基因SNPs位点rs2281983、rs4919621和rs375854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799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94例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P值分别为0.494,0.343,0.951;等位基因频率P值分别为0.369,0.297,0.823)、509例LOPD和494例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P值分别为0.522,0.350,0.630;等位基因频率P值分别为0.413,0.328,0.571)、290例EOPD和494例正常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P值分别为0.499,0.492,0.552;等位基因频率P值分别为0.321,0.301,0.931)、509例LOPD和290例EOPD间(基因型频率P值分别为0.577,0.710,0.127;等位基因频率P值分别为0.346,0.472,0.077)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SNPs位点与PD无关联.结论 中国人群中,PITX3基因多态性不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6-羟基多巴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6-OHDA)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造模2个月后,检测其纹状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并观察黑质的病理改变。结果: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纹状体内GSH含量[(36.85±8.64 μg•mg-1 prot)]明显下降,活性氧含量[(58.69±9.84)U•mg-1 prot]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光镜下可见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与模型组左侧及对照组、假手术组黑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6-OHDA可通过耗竭GSH及增加自由基的生成损害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并逆行性损毁神经元胞体,导致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8.
以一定量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 IPAM)为主单体,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 BA)为交联剂,使用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共聚单体,通过改进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P(N IPAM-co-tBA)微凝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了微凝胶的化学结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微凝胶为单分散性良好的球形形状。P(N IPAM-co-tBA)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在较宽的范围内可由共聚单体tBA的用量进行调节,但随着tBA用量的增加,微凝胶的温敏性逐渐下降。由于tBA共聚单元增加了聚合物链的疏水性,因此P(N IPAM-co-tBA)微凝胶的溶胀比随着凝胶网络中tBA单元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温度和pH敏感性的半互穿网络(CMC/PNIPAAmsemi-IPN)水凝胶,并研究了水凝胶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在弱碱性(pH-7.4)条件下,凝胶的溶胀速率和溶胀度都随着凝胶中CM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酸性(pH-1.O)条件下则相反。在弱碱性条件下,水分子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都可用non-Fickian扩散来描述,水分子在凝胶中的扩散系数D随着凝胶溶胀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酸性条件下,20℃时凝胶的溶胀过程符合non-Fickian扩散规律,而37℃时凝胶的溶胀过程符合Fickian扩散规律,但水分子的扩散系数D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氧化应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氧化应激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立体定位仪 ,将 6-OHDA注入大鼠一侧纹状体内制备 PD模型 ,2周后观察动物的行为学改变 ,2个月后观察黑质纹状体等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检测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 (NO x)的含量的变化。结果 成功 PD模型鼠有 2 2只。光镜下 HE染色示模型组右侧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受损 ,数目减少。模型组右侧黑质的 SOD的含量下降 ,MDA及 NO x含量明显升高 ,与左侧、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结论  6-OHDA纹状体内双靶点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制备 PD模型的方法。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内 SOD活性下降 ,MDA、NO x含量升高 ,氧化应激在 P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