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脊柱侵袭性血管瘤是脊柱血管瘤的一种临床类型,仅占脊柱血管瘤的1%;少数侵袭性血管瘤并无典型影像学特征,难以与其他类型血管瘤鉴别,因此诊断难度增加,就本院收治的1例儿童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该病的影像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柱侵袭性血管瘤。结果:病理活检显示为T8椎体侵袭性血管瘤。结论:脊柱侵袭性血管瘤在脊柱血管瘤中的占比小,CT和MRI是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CT显示骨质破坏更具优势,MRI可清晰显示病灶及受累范围,但MRI信号表现多样,与病变组成成分所占的比例有关,不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分析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 surgery,CAOS)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其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CAOS最早应用于脊柱手术中,现已经逐步完善了在关节、创伤、运动医学及骨肿瘤等方面的应用.CAOS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量少、定位准确等优势,目前已经是骨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CAOS和自主研发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优化计算机导航技术将是骨科技术程序化、智能化和个体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CAOS的发展进程及未来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像学参数枕颈角(OC2A)和后枕颈角(POCA)在性别、年龄之间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位置的角度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473例(男性339例、女性134例)影像学资料,以性别分2组,每组又以年龄分为≤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16.0软件中测量OC2A与POCA,对两者值随性别、年龄的变化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OC2A和POCA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OC2A男性组中30~39岁除与≤29岁男性组外,其余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而女性组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POCA男性30~39岁组中除与≤29岁以下组外,与其余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40~49岁组则与每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女性组中则≤29岁组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C2A与POCA即两者间不存在相关性 (r=0.038,P>0.05)。 结论 OC2A和POCA值在性别间无差异;男性OC2A和POCA值各年龄段间存在差异,提示临床注意考虑男性年龄差异;而女性OC2A值各年龄段间无差异,POCA却在各年龄段间有差异,OC2A和POCA值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间的变化规律,为枕颈融合术中固定头颈解剖复位角度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4.
雄激素性脱发是常见的脱发性疾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遗传性疾病,男女均可患病,有种族差异。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雄激素、雄激素受体及相关基因等因素,本文综述了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临床与病理的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标本解剖操作观察腋窝结构时发现1例左侧腋动脉与臂丛神经位置及走行出现变异,既往文献报道的变异多为腋动脉发出的分支与臂丛神经之间的位置与走行之间变异[1-3],本次解剖观察发现腋动脉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之间的位置关系出现变异,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P2X3受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对照组(n=10)。按照6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STZ注射前和注射后第7、14、28天分别测定大鼠血糖、体重以及机械性痛阈的变化。造模组又均分为造模1周组、造模2周组、造模4周组三个亚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4周利用von Frey hairs法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Real-time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糖尿病大鼠毛色暗淡,尾静脉采血点愈合缓慢,每日饮水,饮食,尿量显著增加,表现符合糖尿病大鼠的临床特征。各模型组血糖浓度均〉16.7 mmol/L,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大鼠体重较对照组同期大鼠增长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组机械痛阈在造模1周后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至4周(P〈0.01);在造模1周后脊髓DRG内P2X3受体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上调(P〈0.01)。大鼠P2X3受体表达水平变化与机械痛阈的下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DRG P2X3受体表达即出现上调,并与疼痛相关,说明P2X3受体可能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疼痛的发生及痛敏的维持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R-4660对肝癌细胞SK-HEP-1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数据在线分析网站UALCAN分析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中肝细胞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LGALS3BP)基因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网站Targetscan在线预测miR-4660与LGALS3BP基因3′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关系。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660与LGALS3BP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分别将miR-4660模拟物(mimics)、抑制剂(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R-NC)转染至人SK-HEP-1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LGALS3BP基因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UALCAN分析显示,相对于正常组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LGALS3BP显著高表达(P<0.05)。Targetscan预测到,miR-4660在LGALS3BP 3′UTR区有两个结合位点。双荧光...  相似文献   
9.
李刚  王文  贾伟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王传清  付盼  张泓  王春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徐英春  张小江  李辉  季萍  谢轶  康梅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5):615-623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链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国内主要地区51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链球菌属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E试验方法或自动化商业药敏测试系统,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22年CLSI折点标准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15—2021年共收集到89 684株链球菌属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35 254株(39.3%),β溶血链球菌42 563株(47.6%),草绿色链球菌11 767株(13.1%)。42563株β溶血链球菌中A群、B群以及未能鉴定分型的链球菌分别为39.8%、52.8%、7.4%。非脑脊液样本儿童患者分离的25 552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类敏感、中介、耐药(PSSP、PISP、PRSP)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86.2%~97.7%、1.7%~6.5%和0.6%~7.3%,在成人患者7 997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2.0%~95.1%、3.8%~5.3%和1.4%~2.7%。脑脊液分离肺炎链球菌PRSP占比81.2%。无论是脑脊液或非脑脊液分离儿童和成人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保护和评估的作用,提高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7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研究其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3例(11.1%),面神经解剖保留26例(96.3%),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63.0%),无死亡病例,术末与术前经颅电刺激运动神经(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比值60%者术后可能面神经功能差。结论: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于安全切除肿瘤,保护、评价面神经功能有重要价值,该比值60%是面神经功能可能严重损伤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