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402例和正常对照者600名,均为汉族.入组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的多态性.结果 抑郁症组与对照组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症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CT和TT基因型患者的HAMD-17评分均显著高于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抑郁症关联,且TT基因型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570625 和rs7305115位点与重症抑郁发作(MDD)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设立病例组(汉族MDD患者,n=346)和对照组(汉族正常人,n=347);根据对治疗的反应,病例组患者再分为难治性抑郁症组(TRD组,n=72)和非TRD组(NTRD组,n=274).通过Taq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TPH-2基因的 rs4570625和rs730511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病例组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TRD组与男性NTRD组SNPs rs4570625和rs730511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H-2基因rs4570625位点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男性患者rs4570625和rs7305115位点的多态可能可用于预测对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间的关系。方法以4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时(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治疗后)时间点,进行HAMD-24项量表评定;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水平。根据治疗前后HAMD减分率〉50%或≤50%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无效组患者血清s-TSH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T3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疗效差的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血清FT3水平有可能成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和比较轻性抑郁障碍(Min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临床症状、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方法选择288例MDD患者(MDD组)和222例MinD患者(Min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生活事件量表(L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作为评估工具,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结果 MinD组与抑郁有关症状的发生率和HAMD-17评分均显著低于MDD组(P〈0.01,P〈0.05);两组生活事件发生率相近,但MDD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强于MinD组(P〈0.01)。PSSS、TCSQ和EPQ显示,与MDD组比较,MinD组朋友支持因子分较低;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内外向因子分较高,神经质因子分较低(P〈0.01或P〈0.05)。结论与MDD比较,MinD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低;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较轻,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具有较好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6例(37.7%)患者在8~14d后重测。结果:经相关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在接受测评时的心境状态对HCL-32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8、0.23)。因子分析显示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较佳,分别为6.19和3.57,前2个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30.5%。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HCL-32全量表Cronbach'salpha值为0.84,因子Ⅰ和因子Ⅱ分别为0.85和0.66。全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51(P=0.007)。前后两次测评中,32项条目重测一致率为53.8%~96.2%。患者的HCL-32得分范围为3~26分,HCL-32总分≥14的患者有46例(66.7%)。量表分均值为(15.26±5.91)分。32项条目阳性回答率为7.2%~82.6%。结论:HCL-32中文版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初步试用,其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尚满意,但重测信度偏低。  相似文献   
86.
难治性抑郁症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难治性抑郁症的脑局部葡萄糖代谢模式.方法 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8名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FDG)扫描,利用参数统计图(SPM2)方法分析组间脑局部代谢差异.结果 患者组的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额皮质、左顶下小叶、左腹侧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右颞是回和颞中回以及双侧背侧前扣带回FDG代谢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侧中央前/后回、右侧额内侧回、右颞极、右岛叶以及双侧小脑等脑区代谢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旁边缘系统代谢增高和皮质代谢降低的交互性改变的异常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首次抑郁发作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后,出现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记录177例以抑郁发作为首次发作形式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并比较它们在没有出现自杀组和出现自杀组之间的差异,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Hosmer-Lemeshow分别评估危险因素模型的准确度和拟合优度.结果 没有出现自杀风险患者154例,出现自杀风险患者23例.出现自杀风险的患者组中饮酒史、心境障碍家族史、有易激惹症状、绝望感和伴随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未出现自杀风险的患者组(均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SSRI类抗抑郁剂治疗而导致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为:易激惹(OR=4.04,95%CI:1.40-11.67,P<0.05),有精神病性症状(OR=6.23,95%CI:1.41-27.56,P<0.05).ROC为0.71.Hosmer-Lemeshow为0.58.结论 易激惹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是双相障碍首次抑郁发作予SSRI治疗出现自杀风险的潜在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躁狂发作的关系。方法采用全面临床访谈结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Ⅰ/P)进行评估,入选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28例(病例组),均给予锂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另选性别构成与年龄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的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分析病例组血浆BDNF水平与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的血浆BDNF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第2、4周末的血浆BDNF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治疗后第2、8周末的血浆BDNF水平与Y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治疗后第4周末血浆BDNF水平与YM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5)。结论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疾病状态与血浆BDNF水平的变化缺乏一致性,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后对照设计,对102例轻症抑郁症患者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12次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第12、24、36和48周末随访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6项生活质量问卷(SF-6)及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共有77例完成24周随访,59例完成36周随访,49例完成48周的随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2周HAMD-17评分明显下降,SF-6及GAF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这种改变在随访的24、36和48周末仍持续存在。结论: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轻症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早年情感创伤经历在轻症抑郁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102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统一的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手册进行治疗,使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得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分别在基线,治疗4周、8周、12周,随访24周、36周、48周进行评估.根据情感创伤中位数将情感创伤分为高情感创伤组和低情感创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2周治疗结束时,高情感创伤组和低情感创伤组的轻症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且治疗效果一直持续到随访48周末.早年情感创伤组间效应不显著(F=1.36,P=0.247),交互效应显著(F=3.72,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抑郁均改善明显(高情感创伤组:F=77.98,P<0.01;低情感创伤组:F=22.45,P<0.01).两组患者改善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237),但是4周末时,低情感创伤组患者抑郁得分下降更快,与高情感创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13).结论 无论情感创伤的程度如何,轻症抑郁患者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之后,抑郁症状显著改善且效果较持久.但在症状改善初期,高情感创伤组的改善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