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词语流畅性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以词语流畅性作业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3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功能图像,并进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中有6例因不合作而被剔除。结果(1)两组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2)激活脑区数(个):精神分裂症组双侧额中回(均为16/30)、右额下回(14/30)、右中央前回(11/30)和右扣带回(15/30)等脑区的激活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18、16/18、15/18、13/18、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活脑区体积(体素):精神分裂症组左侧额叶背外侧(118±272)、左侧额叶腹外侧(176±293)、左侧扣带回前上部(142±169)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45±809、514±427、279±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长时记忆提取缺陷;搜寻特异目标的缺陷可能与双侧额下回的功能低下有关,对提取内容的核查及管理缺陷可能与双侧额中回的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72.
合理处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培训合作中心,最近收到一套有关精神病基本治疗的资料。这是WHO对精神病人处理意见的指导性文件。据悉,今后WHO将陆续出版对精神病人心理治疗和社会基本干预的资料。今仅摘译合理处方一节,可供我国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利培酮口服合并氯硝西泮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的患者 ,年龄 18~ 5 0岁 ;入组时PANSS总分≥ 6 0分 ,且PANSS以下的兴奋、敌对性、不合作、冲动控制缺乏的四项条目中 ,至少有两项评分为 3~ 5分 ;随机分成三组 ,治疗组利培酮口服合并氯硝西泮肌注 7天后改利培酮口服 ;对照组 (1)氟哌啶醇肌注 7天 ,之后渐停肌注 ,换用氟哌啶醇口服 ;对照组 (2 )以口服氯氮平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 4小时、4、7、14、2 8天以CGI、PANSS量表作为疗效的评定工具 ;以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前 7天每天评定PANSS中的P4、P7、G8、G14的条目 ,治疗前、后进各项实验室检查。使用SPSS 10 0统计软件 ,应用方差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肌注 ,在用药的第四天兴奋因子分即有明显的下降 ,其控制兴奋状态的疗效与氟哌啶醇、氯氮平相当。因所用氯硝西泮肌注的剂量较小 ,副反应较轻 ,在最初一周内 ,几乎未出现不良反应 ,当利培酮达到有效治疗剂量时 ,才逐渐出现失眠及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但合并口服氯硝西泮、安坦后不良反应迅速缓解。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肌注能有效控制急性期兴奋 ,且不良反应轻 ,患者能接受 ,安全  相似文献   
74.
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精神分裂症、30例情感性障碍,30例神经症和90例性别、年龄组匹配的正常人作生活事件的对照研究,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各组本次疾病发作前3月及2年内生活事件,结果显示情感性障碍和神经症患者的负性及独立性生活事件频度及生活事件单位(LifeEventUnit,LEU)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类精神障碍的独立性生活事件频度和LEU总值均高于非独立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141C Ins/Del多态是否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DRD2-141C Ins/Del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2-141C Ins/Del的基因型频率(Del/Del:4.3 vs 6.5;Ins/Del:24.8 vs 27.2;Ins/Ins:70.9 vs 66.2)和等位基因频率(Del:23.6 vs 20.2;Ins:76.4 vs 79.8)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x2=2.789,P=0.248;x2=2.103,P=0.210).结论 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 ,3 6岁 ,自幼生长发育迟缓 ,学习成绩差。 1982年出现精神异常。 1984年因行为怪异、自杀、生活疏懒首次入院 ,测智商 3 9分 ,诊断为精神发育不全及精神分裂症。予氯丙嗪治疗 ,出现头颈肩部不自主斜向运动 ,改用氯氮平后扭转情况有所减轻。先后予电休克、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卡马西平、碳酸锂、苯妥英钠等治疗 ,精神症状均好转 ,但存在不同程度头颈部不自主扭转。精神症状好转后减少药量 ,扭转情况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一旦因病情需要加量 ,则扭转复现。今年 6月 ,因头颈部扭转、抽动加剧致饮食困难并影响睡眠而入院。入院体检 :…  相似文献   
77.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精神药理学及影像学等的迅速发展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递质、回路及系统等不同层次。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就是 90年代以来影像学的一项新发展 ,它是在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的同时 ,对脑组织进行功能显像。fMRI标志着临床磁共振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 ,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一、fMRI的历史背景及原理Ogawa等[1] 于 1990年发现 ,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可改变血管周围水分子的质子信…  相似文献   
78.
101例首次住院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5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功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门诊检查和访问家属的形式,对101例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年以后的状况进行随访.结果:67例(66.34%)稳定,34例复发(33.66%),其中3例残废,80例(79.2%)维持出院论断,18例(17.8%)改诊为其他精神疾病,72例(71.29%)停止精神科治疗,92例(91.1%)缓解期社会功能政党,9例(8.9%)减退,结论:使用CCMD论断的气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怕短期结局比较稳定,停止治疗和继续练功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改诊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论断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研究脑血管性痴呆( V D) 与帕金森病( P D) 在神经心理学测验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 P E C T)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30 例 V D、31 例 P D 和30 名正常老年人( N A) 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 S P E C T 检查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神经心理学各项总分 V D 组最低[ 除积木测验( B D) 外] , P D 组次之, N A 组最高;3 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F= 1867 ~6395 , P<001) 。在 S P E C T的检查中, V D 除额叶、左丘脑和右枕叶外余各脑区血流灌注均低于 N A 组( P<005) , P D 则为顶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低于 N A 组( P< 005) 。结论  V D 和 P D 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脑 S P E C T各有其特点,这两项检查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 V D 和 P D 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