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4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基质重构的干预作用。  方法 :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 ,随机分成高血压组 (H组 ) ,安体舒通干预组 (A组 )、培哚普利干预组 (P组 )、培哚普利 安体舒通干预组 (PA组 )以及对照组 (C组 )。  结果 :与 C组比较 ,术后 2月 H组收缩期左心室压力下降速率 (- dp/ dt)显著降低 ;左心室重量、心肌血管紧张素 和醛固酮含量显著增高 ;H组、P组、A组 3组心肌 型胶原与 型胶原比值 ( / )均显著高于 C组 ,而 PA组 / 显著低于 P组和 A组。 / 与左心室 - dp/ dt显著相关。各药物干预组间血清钾、肌酐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培哚普利和安体舒通联用能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 及醛固酮 ,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作用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s)的配体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对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功能、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过负荷模型,术后48 h存活的4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CAA组)、非诺贝特干预组(F组)、吡格列酮干预组(P组)及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联合干预组(F+P组)。另以10只雄性Wistar大鼠为假手术对照。在给药处理12周后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心肌的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mRNA表达变化。最终36 只大鼠获完整资料,上述各组分别为7、8、7、6和8只。 结果: F组、P组及F+P组的左室湿重/体重、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及心率低于CAA组,而左室压力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高于CAA组;F组、P组、F+P组及CAA组间血浆和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无显著差异。P组和F+P组大鼠心肌AT1 mRNA 的表达水平低于F组。 结论: 尽管PPARα配体(非诺贝特)和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血浆和心肌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无明显影响,但PPARs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压力过负荷大鼠心室重塑,降低前后负荷,并提高±dp/dtmax。PPARγ途径激活可抑制心肌AT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3.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4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观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后壁厚度之比(D/T)和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显著相关。按D/T将患者分为过度扩张型、混合型和肥厚扩张型3组,过度扩张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91.76%)显著高于混合型(37.5%)和肥厚扩张型(16.7%)。过度扩张型住院病死率50%,显著高于混合型(18.75%);肥厚扩张型无住院死亡。因此,D/T对判断扩张型心肌病易发室性心律失常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虽然早在200多年以前医学文献就有过心肌炎的论述,但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差异甚广,因而在诊断、治疗方面进展缓慢。Baughman等最近指出就心肌炎而言“对整个疾病的认识不多,病理生理知之甚少,至今尚缺乏公认的诊断金标准,所有治疗均存在争议”。这一现状无疑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诸多的无奈与不便。本文拟对近年来在病毒性心肌炎辅助检查的一些进展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有关充血性心衰(CHF)发病和发展进程中的生化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一些传统的纠正心衰的药物进行了再评价;新的药物也陆续问世;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也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此对与临床关系较密切的几个问题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66.
急性心肌梗塞(AMI)晚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即使在心律失常开始发作时得以复苏,但梗塞后晚期预后仍较差。本文报道53例患者临床和电生理特征以及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53例病人均系 AMI 后2天~2月期间出现一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us VT)或心室纤颤(VF)的存活者,男性43例,女性10例,年龄61±10岁。凡主要因梗塞范围扩大或进行性循环衰竭引起的心律失常均未列入。电生理检查在停用抗心律失常治疗24~48小时后进行。对程序心室刺激未能诱发出临床发作的心律失常者隔日重复刺  相似文献   
67.
68.
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评价直接支架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应用的成功率、病变选择特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92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植入组 (3 2例 )和球囊预扩后植入支架组 (常规支架植入组 ,60例 ) ,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靶血管造影特征、操作成功及并发症。结果 直接支架组年龄较常规支架治疗组小 (5 3 14± 9 18vs64 2 8± 12 3 6,P <0 0 1) ,靶血管A型和B1型病变占病变率明显高于常规支架治疗组 (P <0 0 1) ,操作时间直接支架组明显短于常规支架组 (P <0 0 1) ,操作成功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A型及B1型病变为主的急性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 ,选择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 ,操作时间短 ,而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规支架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早期加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药物耐受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7例DCM患者,随机分为M(美托洛尔)和MT(美托洛尔加甲状腺片)组,甲状腺片(10mg,日一次)在开始应用美托洛尔时口服,共2周。心功能、运动试验、T3、T4、rT_3和TSH于用药前和用药6周时各检查1次。结果:M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例有心衰加重表现;MT组仅1例有一过性低血压,且心功能改善较M组早。结论:加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有利于提高DCM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具有轻度扩血管作用的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可溶性Fas(sFas)对治疗的反应。方法 CHF患者35例随机分为:①常规治疗组(18例):予洋地黄,利尿剂和ACEI及/或硝酸盐类扩血管药物治疗;②卡维地洛治疗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2.5mg/d,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及血浆sFas。结果 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均有显著改善。卡维地洛组心率减慢,心肌氧耗指数显著降低(P<0.001);左室舒张末径与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仅EF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sFas均显著高于正常,与EF负相关(r=-0.73,P<0.01),治疗3月后卡维地洛组sFas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卡维地洛对国人CHF患者心功能改善和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比常规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