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成人原发性肛门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痛苦大、病史长为其特点,我院1998~2008年共收治肛门狭窄2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疼痛及其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主要由于机制不明.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家族,几乎存在于整个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Cdk5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调节众多底物和蛋白,目前发现在疼痛信号通路及阿片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治疗疼痛的新方法,对其在疼痛通路及阿片耐受中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缺血状态的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8年12月期间127例139髋成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自体BMSC移植治疗。治疗方法:分别采集127例患者骨髓各200~300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和CD133+在所分离出的干细胞悬液中的含量。将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10~20ml。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行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干细胞移植术。按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对骨坏死分期,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疗效。移植后第3、6、12、24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移植术后6个月通过复查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DSA观察其是否有新血管形成,每隔6个月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对接受自体BMSC移植治疗的127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8.3个月),其中髋关节疼痛缓解患者111例(占患者总数的87.6%),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107例(占患者总数的84.3%),行走间距延长患者109例(占患者总数的85.9%);(2)影像学检查:干细胞移植术后6个月,127例患者中随访到24例患者行股骨头供血动脉DSA检查后,显示供血动脉较移植前明显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增快;12~24个月后36例患者股骨头区骨质病变获得改善。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干细胞移植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对因缺血导致坏死的股骨头无再次损伤,能够有效地治疗创伤性缺血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6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14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42例;年龄36~74岁,平均63岁.根治性切除(R0组)86例(59.7%),镜下切缘阳性(R1组)34例(23.6%),肉眼切缘阳性(R2组)24例(16.7%).R0组和R1组的120例患者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28例(23.3%),Ⅱ型49例(40.8%),ⅢA型10例(8.3%),ⅢB型19例(15.8%),Ⅳ型14例(11.7%);TNM分期Ⅰ期19例(15.8%),Ⅱ期80例(66.7%),Ⅲ期16例(13.3%),Ⅳ期5例(4.2%);组织病理学分级:高分化(G1)41例(34.2%),中低分化(G2、G3、G4)79例(65.8%);无淋巴结转移者(N0)62例(51.7%),有淋巴结转移者(N1、N2)58例(48.3%);T1分期42例,T2~3分期78例;无血管侵犯者86例,有血管侵犯者34例.R0组和R1组120例患者均施行伴部分肝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中位生存期:R0组46.8个月,R1组18.3个月,R2组11.2个月.生存率:R0组和R1组的120例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2%、36.1%、29.4%,R0组预后好于R1组(P<0.01),R1组预后好于R2组(P=0.031);高分化癌患者预后较好(P=0.003);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极差(P<0.01);T1期患者的预后好于T2~3分期患者(P=0.030).有血管侵犯者预后较差(P=0.047).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是否行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联合不同范围的肝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对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率和生存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总结附属医院在教学管理部门实施KPI考核的经验,提高临床教学管理水平。方法运用管理学中KPI的构建原理,建立教学管理部门KPI体系。结果通过应用KPI体系的实践,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和满意度及各教研室的KPI考核成绩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教学KPI考核,有助于在全院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规范各项教学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HO)-1的表达及活性的改变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在异氟烷预处理肝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烷预处理一肝脏缺血再灌注(I/R-ISO)组,1.4%异氟烷吸入预处理30 min后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异氟烷预处理-HO-1抑制剂(Iso-Znpp)组.于缺血再灌注前1 h先于腹腔内注射锌原卟啉(ZnPP),其余处理同I/R-ISO组;肝脏缺血再灌注HO-1诱导剂(I/R-hemin)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于腹腔内注射HO-1诱导剂血红索(hemin),其余处理同I/R组.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肝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а的表达等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O-1的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I/R-ISO和I/R-hemin组的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ALT、AST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I/R、I/R-ISO、Iso-Znpp、I/R-hemin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I/R组比较,I/R-ISO和I/R-hemin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 mRMA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I/R、I/R-ISO、Iso-Znpp、I/R-hemin组肝脏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肝脏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Sham组几乎无HO-1表达,I/R组可见HO-1少量表达,I/R-ISO、ISO-Znpp、I/R-hemin组HO-1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结论 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相应的炎性反应,异氟烷预处理可明显上调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O-1的表达,HO-1活性抑制剂ZnPP可反转异氟烷预处理的肝脏保护及抗炎作用,提示异氟烷预处理的肝脏保护及抗炎作用可能与增强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中HO-1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母亲知识水平与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9例PKU儿童(男孩74例,女孩65例),均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16道有关PKU综合知识及其饮食治疗知识的问题提供给患儿的母亲,患儿3岁前的平均血苯丙氨酸浓度用作评估PKU控制效果的指标。结果:83个孩子平均血苯丙氨酸值高于推荐水平,母亲对PKU相关知识与患儿血苯丙氨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母亲知识水平对PKU患儿预后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笑气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802例患者分为2组,笑气联合间苯三酚组(A组)227例,常规结肠镜检查组(B组)575例。比较2组肠镜操作时间、疼痛度、复诊意愿率、非疼痛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疼痛度以及复诊意愿率上均优于B组(P0.05);A组与B组均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组发生躁动、头晕、乏力、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的例数均多于B组(P0.05),2组发生心动过速、幻觉以及眼球固定无反应的例数无差异(P0.05)。[结论]:笑气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可以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操作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人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挑取表达蛋白较高的克隆菌,划线接种传代50次;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蛋白诱导表达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23sFv-Fdt-tBid免疫促凋亡蛋白表达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pET-22b-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良好,可以稳定表达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结论 成功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表达该免疫促凋亡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瘤体内注射与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小儿矫形外科住院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以博来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与瘤体表面外涂治疗。结果:共收集40例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注射组与外用组各20例。外用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注射组显效14例,有效6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后瘤体质地硬,而外用组治疗后瘤体质地软;注射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瘤体局部坏死或感染(P<0.05),外用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博来霉素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治疗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