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志明  周渊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1-1142
目的:回顾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6~24(平均16)mo的随访。结果:术后视力0.3~0.5者89眼(54.3%)。眼压<15mmHg的有87眼(53.0%)。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者138眼(84.1%)。并发症中角膜水肿较多见,占15.2%。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两病并存时的一种较好而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经皮内镜下胃/ 空肠造口术(PEG/ J)是实现管饲喂养的一种术式,是在内镜下放置胃肠造口管的微创手术。 PEG/ J 因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佳、医疗费用低,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 PEG/ J 为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首选方 式,其临床应用也逐步增多。 为防止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因神经系统、头颈部、消化系统 等疾病存在无法进食或进食减少时,建议尽早进行 PEG/ J。 在临床应用中,关于 PEG/ J 的禁忌证、围手术期如何调整抗凝药 物、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护理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就《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 加以解读,就 PEG/ J 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术式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提出建议,对 PEG/ J 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指导,为中 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的选择提供最新的共识意见。  相似文献   
53.
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管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endoscopicgastrostomy,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rcutaneousendoscopicjejunostomy,PEJ)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一部分属于临时性应用,当完成了治疗任务或有特殊需要时,要求适时去除胃肠造口管。现介绍10例去除胃肠造口管的临床经验。对象与方法10例患者中6例行PEG、4例行PEJ,男女各5例,年龄(52.8±10.4)岁。去除造口管的时间距置管时间为45~155(平均63)d。去除造口管的原因有完成放疗计划、厌食及吞咽障碍等症状改善,或上消化道瘘口、胃排空障碍已治愈等。PEG及PEJ的置入方法采用拉出法(pullt…  相似文献   
54.
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征的手术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征的手术时机、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6例外伤性腓总神经卡压征进行手术,术中发现腓总神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粘连,色泽苍白或暗淡,神经外膜血管网模糊不清或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观察双下肢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躅长伸肌、趾长伸肌等肌力及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按顾玉东单根神经功能评定标准评定,16例中疗效优1:2例,良2例,差2例。结论 创伤引起的腓总神经卡压征因伤情不同,卡压程度亦各不相同,早期进行彻底的神经松解术,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5.
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设置文秘岗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文秘岗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向社会公开招聘文秘22名,分别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结果设置文秘岗位,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树立了医院的窗口形象。结论文秘岗位的设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急性中央脊髓颈段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 ,多发生于颈椎过伸损伤。我院自1988年10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这类病人11例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0例 ,女性1例。年龄32~69岁 ,平均51岁 ,其中50岁以上8例。损伤原因 :骑自行车跌伤1例 ,高处跌下3例 ,骑摩托车跌伤2例 ,车祸5例。颈椎过伸损伤9例 ,不详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小时~7天 ,平均2天。2.临床表现 :按是否同时累及下肢分为四肢型与上肢型 ,11例中四肢型7例 (上肢运动障碍均重于下肢 ) ,上肢型4例。伤后上肢肌力 :肩、肘、腕、手平均…  相似文献   
57.
经皮内境下胃造瘘(PEG)自1980年由Gauderer等,介绍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长期肠内营养首选的支持途径。但在一些特殊的患者中,如食管癌手术行食管切除,再将胃上提进行吻合,形成胸腔胃,此时,经腹部不能穿刺到胃腔,PEG往往不能进行。我们现报道4例经皮内境下十二指肠造瘘术(PEG),应用于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和胃次全切除术后毕Ⅰ式吻合的患者,因不能进行PEG,而通过PEG进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术(PEC)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体会,探讨PEC的适应证、实施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以来2例应用PEC行顺行灌肠治疗UC的实施方法,观察治疗前后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结果 2例患者UC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内镜分级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明显好转,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PEC行顺行灌肠治疗U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总结小肠移植术后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时机及该技术对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免疫抑制方案的不同,将15例小肠移植受者分为3个阶段.1994-1995年为第1阶段(3例),2003-2006年为第2阶段(7例),2007年以后为第3阶段(5例).第3阶段进行计划性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的监测,既术后第3天进行首次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此后活检的频次在术后第1个月为2次/周,术后第2~3个月为1次/周,术后第4~6个月为1次/2周,术后7个月以后为1次/月,在受者出现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和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也进行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结果 15例共进行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255次,移植肠腹壁造口肉眼直视下取材活检21次.以上276份样本中,诊断排斥反应共51份(18.5%),其中诊断不确定急性排斥反应至轻度排斥反应32份(11.6%)、中度排斥反应9份(3.3%)、重度排斥反应10份(3.6%),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份(0.7%),细菌感染2份(0.7%).15例共发生病理证实并需l临床治疗的排斥反应20次,其中不确定急性排斥反应至轻度排斥反应11次、中度5次、重度4次,发生细菌性和CMV肠炎各1次.结论 内镜引导下移植肠黏膜活检及其病理学检查是小肠移植术后诊断排斥反应和感染的重要手段,有计划的进行该检查对排斥反应有术后监测、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0.
微型组织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SD大鼠微型组织瓣实验模型,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对30只SD大鼠后肢进行解剖,建立隐动脉微型组织瓣实验模型(组织瓣面积为1.0 cm×1.0 cm).将30只SD大鼠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2组,进行同体对照,每组30块组织瓣.组1保留进入组织瓣的隐动脉和伴行静脉,切断所有进入组织瓣的其他血管;组2保留进入组织瓣的隐动脉,切断结扎隐动脉之伴行静脉和所有进入组织瓣之浅表静脉.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质地及弹性;同时通过血管造影观察静脉回流重建的情况.结果 组织瓣肿胀:术后第1天,组1所有组织瓣皮肤颜色正常,仅3块出现轻微肿胀,皮瓣质地弹性好;第2天肿胀消退.术后第1天,组2所有组织瓣皮肤颜色轻微淤紫,肿胀明显,皮瓣质地较紧张;第2天,所有组织瓣皮肤淤紫消退、肿胀明显转变为轻微肿胀,紧张度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7、9、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瓣存活:组1除1块皮缘有0.1 cm皮肤干性坏死,其余组织瓣全部存活.组2有2块皮缘有0.1 cm皮肤干性坏死,3块组织瓣湿性坏死;其余组织瓣皮肤颜色正常,无肿胀,皮瓣质地、弹性略差.结论 微型组织瓣移植有别于大面积组织瓣移植,其静脉回流重建主要在术后前三天依靠组织瓣与受区创面和创缘建立侧支循环.在确保动脉吻合通畅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静脉吻合失败,仍有较高的成活率.但要具有良好组织瓣质地,动、静脉吻合通畅仍是其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