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RA)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 (88.6 % ) ,多数 (6 6 .7% )患者有两支以上病变。IRA的分布也是 RCA多于左旋支 (L CX) ,分别占 86 .1%和 13.9%。对心电图指标 (ST ,STa VL,STV1 或 V2 ,STV2 + a VF,STV2 + ,STV5 或 V6 ,ST / )与 IRA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 ,前五组未出现显著差异。STV5 或 V6 在 RCA组多为下降 ,L CX组多为抬高而无 1例下降 (P<0 .0 5 ) ;但排除 RCA和 L 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 P>0 .0 5。 ST / 在 RCA组绝大多数小于 1而 L CX组多大于 1(P<0 .0 1) ;排除 RCA和 L 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仍然 P<0 .0 1。结论 :ST / 比值是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的较准确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42.
 为观察冠心病发病时间对选择性PTCA围术期左室功能的影响,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成功地实施选择性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FIVA)的25例患者,动态观察其围术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发现发病≤2 a者围术期LVEF增加(P<0.05),LVEDV及LVESV缩小(分别P<0.05及P<0.01),SV无变化(P>0.05);发病>2 a者虽有LVEDV及LVESV减少(均P<0.05),但LVEF及SV无变化(均P>0.05).提示较早实施选择性PTCA者左室功能改善较明显;反映左室功能改善的2DE指标中,LVEDV及LVESV较LVEF及SV敏感.  相似文献   
43.
药物联合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极化液、利尿剂和胺碘酮联合用药治疗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转复率和巩固率。方法根据AF时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观察了67例AF患者联合应用极化液和硝酸甘油静滴7 d,胺碘酮静滴3 d后改为口服,同时口服小剂量利尿剂联合治疗方法的转复率和巩固率的情况。结果在联合用药中,67例患者AF转复65例,2例未能转复,AF转复率为97%。对65例复律成功的患者进行随访,3例反复发作不能维持窦性心律,余均能维持窦性心律,巩固率达95%。结论根据AF血流动力学的紊乱病理生理机制联合用药治疗AF,可明显提高AF的转复率和巩固率。  相似文献   
44.
<正> 患者,女,76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2d入院。查体T39℃,P103次/min,R30次/min,BP16/10.66kPa,神志清楚,体弱,体重35kg,营养差、桶状胸、双肺满布哮鸣音,左肺下叶可闻及细湿罗音,患者既往有肺结核、肺气肿病史,胸片示双上肺部均为条索状天幕样改变,双下肺可见代偿性肺气肿及点片状阴影,实验室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cidence of atrioventricular bloc k (AVB)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 on (AIMI). 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IMI were divided into the thrombolytic group (n=23 ) and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n=23). Intravenous or intracoronary urokinas e was given to the former group. We observed the advancing courses of AVB, an d further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rrence of AVB and stenosis of in farct-related artery (IRA)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Two cases died of Ⅲ° AVB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but none was fo un d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VB was similar in both gro ups; but that of Ⅲ° AVB was much lower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4 cases) than that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11 cases, P&lt;0.05), and the durat ion of AVB decreased from 201±113 hours to 102±60 hours after thrombolytic the rapy (P&lt;0.01),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AVB in the vanishin g interval, but not in the developing interval.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demon strated that there were an increasing reperfusion flow and a decreasing coronar y stenosis of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Conclusion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VB, shorten its durat ion and decrease the mortality by increasing the coronary reperfusion flow in th e patients with AIMI.  相似文献   
46.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A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目前尚无一致认识。 文章对成功地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 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LVRM者(n=7)术后LVESV首先回缩(P<0.05),随后LVESV及LVEDV均缩小显著(均 P<0.01);而无LVRM者(n=8)、LVEDV及LVESV无变化(均P=NS)。无论有无LVRM,围术期LVEF及SV 均无变化(皆P=NS)。提示在选择性PTCA围术期中,LVRM可获明显减轻;反映左室功能改善的2DE指标中, LVESV及LVEDV较LVEF及SV敏感。  相似文献   
47.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48.
病例导人式教学法(case-based study,CBS)是以病案为载体,以探究过程为根本,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该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改变了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的传统式教学,采用了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9.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届"南方之星杯"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教学竞赛经预赛、复赛,于2007年10月17日、19日在国际会议厅举行决赛。决赛分双语组、非双语组和临床组,共有24名选手参加。经过紧张的比赛,基础医学院白晓燕获得双语组一等奖,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周宏伟、药学院李琳获得非双语组一等奖,第一临床医学院李宁夺得临床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50.
自主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调节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自主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的作用报道很多,但自主神经对房室传导的动力学特性仍未被揭示。本实验通过模板匹配方法从His束电图检测A、H、V波并测量两心房间期(AA)、心房波与H波间期(AH)、H波与心室波间期(HV)和心房波与心室波间期(AV),通过白噪声技术动力性刺激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或心房起搏时AV间期的传递函数变化,研究动态自主神经刺激对房室传导的动态调节。结果如下:AV间期对迷走神经刺激呈一阶低通滤波性质,起搏时AV间期增益(13.2%)较未起搏时明显增高(4.6%,P<0.05);AV间期对交感神经刺激呈二阶低通滤波性质,起搏时AV间期增益(46%)较未起搏时明显增高(32%,P<0.05);动力性起搏心房,从间期与AV间期呈良好负相关。因此认为:(1)AV间期对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刺激均呈现出低通滤波性质。(2)心脏的房室传导时间与心动周期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心率的改变增强交感或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的动力性作用,心率对房室传导的作用在迷走刺激时较交感刺激时强。这在房室传导对自主神经动力性调节的反应时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