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TOI外科分型诊疗流程图对寰枢椎脱位治疗方案、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选择的指导价值及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根据病因、症状、体征、动力位X线片、三维CT重建和牵引复位情况,并充分考虑手术松解和创伤因素制订TOI分型诊疗流程图:牵引复位型(traction reduction type,T型),分为T1、T2亚型;手术复位型(operation reduction type,O型);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 type,Ⅰ型)。T1型采用牵引、支具固定,或临时内固定等寰枢椎非融合治疗;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寰枢椎或枕颈固定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Ⅰ型采用后路或前路减压,原位固定融合。固定方式取决于患者上颈椎解剖特点和稳定性。2007年7月至2014年6月,9家医院收治1 218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依Symon和Lavender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影像学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评定疗效。结果1 218例患者中T1型234例(19.2%)、T2型699例(57.4%)、O型239例(19.6%)、I型46例(3.8%)。平均随访(35.5±18.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2级572例(47.0%),改善1级512例(42.0%),无变化134例(11.0%),有效率89.0%。术前JOA平均(9.80±1.90)分,术后(14.60±2.30)分,改善率为66.7%。术前ADI平均(8.34±1.96) mm,术后(4.18±5.97) mm。术前SAC(10.24±6.80) mm,术后(14.53±4.87)mm。影像学检查示枕颈区植骨已融合,鹅颈畸形已矫正,脊髓前和(或)后方减压良好。结论 寰枢椎脱位TOI外科分型对选择治疗方案、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枕颈部疾患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翻修手术的对策及其疗效,以期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3例枕颈部疾患手术治疗失败患者再次手术的资料。男14例,女9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8~52岁,平均38.6岁,2例进行3次手术。再次手术距前次手术的时间为3 h~11年。15例初次手术后假关节形成,3例初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2例内固定失败,1例初次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2例肿瘤复发。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或椎体束征阳性,其中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7.8分。翻修手术采用枕颈部寰椎后弓切除或枕骨大孔扩大减压、取髂骨块行枕颈植骨或寰枢椎植骨、枕颈部内固定或寰枢椎椎间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内固定位置、复位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30~31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失血量300~2000 ml,平均800 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恶化的表现,均未发生咽壁和椎管内感染。2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及延长抗生素使用后痊愈。23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11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JOA评分改善到13.2分。按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11例,良8例,可4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枕颈部翻修的主要原因为假关节及残留症状,有效融合及减压是枕颈部手术最应重视的问题,可减少翻修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评分分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采用评分分型法分型为Ⅳ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男51例,女31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1.2±3.74)岁;病程:小于3个月37例,大于3个月45例;突出节段:L3~411例,L4~541例,L5S130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46±0.37)分和(56.21±2.74)%,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后采用VAS、ODI及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经过平均(11.5±3.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腰腿痛VAS和ODI分别为(2.63±0.74)分和(21.65±2.41)%,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复发2例。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58例,良16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90.2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评分分型IV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且优良率较高,可能与采用评分分型纳入高质量患者以及其对自身疾病认识有关,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易发生螺钉固定不牢靠,出现螺钉松动、退钉,造成固定失败。目的:探讨应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6例,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骨水泥无明显渗漏,骨折复位满意,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螺钉松动、断钉。患者术后7 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前后缘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患者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与术后7 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实稳定性,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维持椎体复位后高度,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腰椎翻修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5例行腰椎翻修术并发脑脊液漏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因瘢痕形成硬脊膜粘连严重分离时撕裂硬脊膜12例,黄韧带增生与硬脊膜重度粘连分离时撕裂硬脊膜4例。严重腰椎后纵韧带增生骨化与硬脊膜粘连,显露椎间盘时硬膜撕裂2例,置钉不当导致硬膜撕裂2例。其余4例在术中未见明显硬脊膜破损,在术后1~2 d发生脑脊液漏。且24例患者均采用了规范的术前、术中、术后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24例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其中20例获得了随访,时间6~30个月,均无脑脊液漏的复发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结论:瘢痕形成是导致腰椎翻修手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对于腰椎翻修手术,只要采取规范的防治措施,可显著降低脑液漏的发生率,同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医患双方的脑脊液漏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合并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胸腰椎过伸骨折的损伤机制、损伤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5-12诊治的95例合并DISH胸腰椎过伸骨折,根据X线片、CT及MRI评估脊柱损伤类型:前柱经椎间盘损伤44例(46.3%),经骨损伤41例(43.2%),混合型损伤10例(10.5%)。所有患者均行脊柱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3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给予换药、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术后X线片显示8枚椎弓根钉位置不佳。在治疗期间,4例出现贫血,5例出现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征(SIRS),4例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RSA),5例肺或肾脏衰竭,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出现褥疮。4例在创伤后3个月内死亡,死亡患者年龄75~88(81.7±4.1)岁。结论随着高龄人口及脊柱代谢疾病的增多,DISH患者中出现的胸腰椎过伸损伤也会随之增加。临床骨科医师要充分认识合并DISH胸腰椎过伸骨折的特点,以便制定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和骨量减少为特怔的代谢性骨病,可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率升高m。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18.6%121,而我国为15.7%[3],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31。到2050年我国为此每年花费约I 745亿元14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的骨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 1、3、6、9 、12和 24 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 、 X线、CT 和 MRI 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 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9.
僧志远  巩守平  吕健  王文涛  宋千  权瑜 《西部医学》2012,24(6):1039-1044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osentan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建立SCIRI模型,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I)、生理盐水(NS)干预对照组、Bosentan干预组(Bos),NS和Bos组又以再灌注(IR)时间分为3、6、12、24、48、72h组,测定血清NO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NOS、iNOS和eNOS表达变化。结果①SCIRI后血清NO表达呈双峰样改变,峰值分别出现于IR3h及24h,Bosentan可显著降低第二个峰值(P<0.05)。②SCIRI后nNOS、iNOS、eNOS在脊髓中的表达均逐渐增加,并分别于IR后24、48、24h达峰值,Bosentan可显著下调nNOS、iNOS表达(P<0.05),上调eNOS表达(P<0.05)。③SCIRI后脊髓FADD蛋白、TrkA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分别于IR后24、12h达峰值,Bosentan干预可下调FADD表达(P<0.05),上调TrkA含量(P<0.05)。结论 Bosentan可影响大鼠SCIRI病理过程中NO及nNOS、eNOS、iNOS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ADD及Trk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0.
田野  王文涛  王志猛  郝定均 《骨科》2019,10(6):485-491
目的 探讨神经根封闭术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长节段固定矫形选择性减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治疗的4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用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分为神经封闭组和非神经封闭组。神经封闭组共20例病人,术前采用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后对相应节段进行减压融合,并行长节段固定矫形;非神经封闭组共20例病人,术前未行神经根封闭术,由于责任节段不明确,故行预防性减压后固定矫形。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的变化等。结果 神经封闭组病人术前封闭过程无神经损伤,神经根封闭术准确率为100%,手术时间为(147.55±17.56) min,出血量为(703.75±129.74) ml,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0%。非神经封闭组手术时间为(180.45±25.32) min,出血量为(945.65±175.30) ml,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0%。所有病人获得(12.73±2.27)个月的随访,两组病人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封闭组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优于非神经封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神经封闭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非神经封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植骨愈合良好。结论 神经根封闭术简单、准确、有效,对于定位不明确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术前通过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进行针对性减压,可避免预防性减压带来的手术创伤和风险,使病人获得较为满意的术后疗效。因此,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术前定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