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导性运动障碍(PKC)的临床特征,并评定抗癫药物的疗效。方法:记录并分析31例PKC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6.8岁,10-20岁为起病高峰;最常见的发作诱因是突然运动起动(92%);发作时间均不超过1min;发作时表现为肌张力障碍(83.9%)、舞蹈样动作(16.1%)、口面部异常动作及其他(16.2%);71%发作频繁,超过1次/天;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大多正常;小剂量抗癫药物治疗后50%-77.3%发作完全控制。结论:PKC是神经科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抗癫药物效果良好,应注意与癫鉴别,同时其与癫的相关性需要深入的临床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bcl-xl基因的过表达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bclxl转基因小鼠,经传代及检测后证实,该转基因小鼠中存在着bclxl基因的过表达,然后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测其梗死体积,观察梗死体积的动态变化。用TUNEL法观察小鼠的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前后两种小鼠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缺血24h后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缺血后3、24、72h,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较梗死前增加(P<0.05)。结论在规范化的标准条件下,转基因小鼠中bclxl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过表达bclxl基因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本文525例脑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及头颅CT检查,其中83例患者并发癫痫,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分别为:额叶40.9%,顶叶40.4%,颞叶30%,多发肿瘤16.6%,大脑深部1.2%,而枕叶及幕下脑瘤无1例发生癫痫。通过比较不同部位脑瘤的癫痫发生及不同病理性质脑瘤的癫痫发生率发现:脑瘤并发癫痫首次取决于脑瘤的部位,其次才是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34.
能合成和分泌GABA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能合成和分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且可以无限增殖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方法在永生化的神经前体细胞中转人含有GABA合成限速酶谷氨酸脱羧酶65亚型(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5,GAD65)的基因,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毛细管电泳等方法观察GABA的合成和分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PCs—GAD65的含量明显增加。合成和释放的GABA显著增加,并能记录到GABA电流。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合成和分泌GABA的永生化的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35.
近20余年,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微创穿刺和抽吸设备的研发促进了微创血肿清除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4种主流微创手术术式(硬通道锥颅穿刺血肿清除术、定向软通道血肿引流术、神经内镜手术、小骨窗显微手术)的代表性穿刺和抽吸器械。血肿清除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实现微创化、可视化、智能化、个体化。目前上市的器械已基本满足微创化和可视化的需求,将来需要更多的器械革新以实现智能化和个体化的需求,最终实现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的治疗同质化。  相似文献   
36.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ntraclot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on perihematomal edema (PHE) development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and the effects of intraclot rt-PA on the 30-day survival. We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ICH patients undergoing MIS between October 2011 and July 2013. A volumetric analysis was done to assess the change in PHE and ICH volumes at pre-MIS (T1), post-MIS (T2) and day 10-16 (T3) following dia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s (To). Forty-three patients aged 52.8±11.1 years with (n=30) or without rt-PA (n=13) were enrolled from our institutional ICH database. The median rt-PA dose was 1.5 (1) mg, with a maximum dose of 4.0 mg. The ratio of clot evacu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intraclot rt-PA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77.9%±20.4% vs. 64%±15%; P=0.046). From TI to T2, reduction in PHE volume was strongly associ- 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clot evacuation (p=0.34; P=-0.027). In addition, PHE volum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idual ICH volume at the same day (p ranging from 0.39-0.56, P〈0.01).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mulative dose of rt-PA and early (T2) PHE volume (p=0.24; P=0.12) or de- layed (T3) PHE volume (p=0.19; P=0.16). The 30-day mortality was zero in this cohort. In the selected cohort of ICH patients treated with MIS, intraclot rt-PA accelerated clot removal and had no effects on PHE formation. MIS aspiration and low dose of rt-PA seemed to be feasible to reduce the 30-day mor- 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CH. A large, randomized study addressing dose titra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海马神经损伤的情况,并探索其与环氧合酶-2(COX-2)的相关性,从而确定腺苷A1受体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野生型及腺苷A1受体敲除组两组,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制备癫痫模型,用免疫组织荧光方法动态监测点燃后不同时间点(急性期24 h,慢性期1个月)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神经损伤相关蛋白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苷A1受体敲除鼠在点燃后急性期及慢性期两个时间点检测发现敲除鼠组caspase-3及COX-2表达均较点燃前增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个月时较24h时更高(P<0.01),显示腺苷A1受体敲除后,小鼠点燃过程中的Caspse-3及COX-2表达增高出现更早,且增高程度更明显.结论 腺苷A1受体具有极强的脑保护作用,可减少戊四氮点燃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腺苷A1受体介导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COX-2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能力和精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5例...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情况。方法:接受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34例,术后出现颅内积气的患者为A组(n=97),未出现颅内积气的病例为B组(n=37)。对2组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中双针穿刺比例、血肿抽吸量及引流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针穿刺是影响术后颅内积气及其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常出现颅内积气,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双针穿刺可能增加术后颅内积气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研究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对慢性持续性腰椎间盘疼痛患者的疗效。选择环破裂和 /或椎间盘突出 <5mm且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持续性腰椎间盘疼痛患者 33例 ,采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背部和下肢的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 (VAS)和Roland 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 (RMDQ)进行评定。患者平均年龄 4 0岁、平均病程为 4 6个月 ,在平均 15个月的随访中 ,疼痛的缓解和躯体功能的改善体现在VAS平均改善 3.9分(P <0 .0 1) ,下肢VAS改善 3.7分 (P <0 .0 1) ,RMDQ平均改善 7.3分 (P <0 .0 1) ,75 .5 %患者对此疗法效果满意。2 4 %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 ,4 6 %部分缓解。椎间盘内电热疗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持续性腰椎间盘疼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