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出血(ICH)后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指南中并没有对于ICH免疫干预方面的临床治疗。本综述总结了ICH后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讨论了其中免疫细胞发挥的破坏性和再生作用,并重点关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还归纳了选择性靶向这些免疫细胞的药物在ICH患者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变化和与大脑的相互作用,探索有效疗法减少炎症的同时增强神经修复,从而改善ICH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方舱医院214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恐惧疾病进展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和痛苦表露指数量表(the distress disclosure index,DD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PSQI总分为7.00(6.00,11.00)分,FoP-Q-SF总分为31.00(22.00,38.00)分,PHQ-9总分为5.00(2.00,8.00)分,DDI总分为37.00(31.00,44.00)分。PSQI总分与FoP-Q-SF总分、PHQ-9总分呈正相关(r=0.42,r=0.40),与DDI总分呈负相关(r=-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舱时间、咳嗽、恐惧疾病进展、抑郁程度、痛苦表露水平是影响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方舱医院COVID-19患者睡眠质量尚可,参与救援机构应针对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给予干预,建立统一完善的方舱医院管理方案,加大对患者身心的整体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平山病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泳  唐荣华  唐洲平  雷惠新 《临床荟萃》2007,22(17):1256-1257
患者,男,19岁,主诉右上肢肌肉无力、萎缩2年半。2年半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手无力,握力减退,随后出现手指伸直困难,手部遇冷水刺激感僵硬、发绀、疼痛,右手肌肉萎缩。曾于外院就诊,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服用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等治疗,症状无好转,仍缓慢发展至右手前臂肌肉萎缩。否认外伤史、毒物接触史和家族遗传史。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流利,思维敏捷。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4级,夹纸试验( );右手平举轻微震颤,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蚓状肌明显萎缩变薄。右侧前臂尺侧中下2/3肌肉萎缩明显,呈斜坡状。右侧…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用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1],但都存在伦理学或取材难等问题。近年来很多科学家开始对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进行研究。ADSCs的分离方法由Zuk等[2]于2001年首次提  相似文献   
5.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支架是对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仿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核心要素。目前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本文就几种比较典型的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支架材料,用于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将注有胶原蛋白-硫酸肝素悬浊液的硅胶管缓慢浸入-180℃液氮中,冷冻干燥,通过显微物镜、扫描电镜扫描观察所制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内部孔隙结构排列规律及走行方向,测量孔的大小。结果:制备的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结论:胶原蛋白复合硫酸肝素生物支架材料作为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材料基体,可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嗅鞘细胞作为一种可再生且自体取材的移植细胞,在脊髓疾病移植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关于脑出血的移植治疗目前有待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积累。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脑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评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神经研究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嗅鞘细胞移植组在制作大鼠尾状核出血模型第3天时,取10μL嗅鞘细胞悬液向大鼠脑内匀速注射(1μL/min)。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μL。方法:大鼠在移植前,移植后第3,7,14,30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后第1天在两组中各取1只大鼠,制备脑组织切片,神经元轴突髓鞘观察采用髓鞘固蓝染色,神经纤维观察采用神经纤维嗜银染色。各组移植后第3,7,14,30天各取1只大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迁徙及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进行神经前体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轴突髓鞘和神经纤维观察。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神经前体细胞计数。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第3,7,14,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实验分析。①脑出血后第30天时血肿周边及血肿灶中嗅鞘细胞计数:移植组的髓鞘化数量和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②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计数:脑出血后第7,14,30天,嗅鞘细胞移植组的神经前体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1.1&;#177;2.4)个/视野,(34.5&;#177;1.2)个/视野;(43.6&;#177;1.2)个/视野,(37.2&;#177;2.0)个/视野;(19.3&;#177;1.0)个/视野,(14.2&;#177;0.4)个/视野,(t=2.42-4.02,P〈0.05)]。③两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嗅鞘细胞移植组在脑出血后第14,30天时明显低于第3天[(2.21&;#177;0.20)分,(1.50&;#177;0.21)分,(2.74&;#177;0.21)分,0=2.06,3.27,P〈0.05)],对照组只在脑出血后第30天时低于第3天[(1.96&;#177;0.12)分,(2.76&;#177;0.20)分,(t=2.47,P〈0.05)]。结论:①嗅鞘细胞有增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的作用。②嗅鞘细胞可促进脑内神经细胞轴突再生,使其重新髓鞘化并建立突触联系,恢复其运动功能,进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病因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垂体卒中等.血管造影为SAH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之一,有助于查明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临床上,微小动脉瘤、动脉瘤完全破裂、瘤颈狭窄等致动脉瘤显影不良或不能显影,或动脉瘤处于特殊部位、血管间相互重叠、造影角度、时间或技术欠缺影响结果,或血管畸形等均可导致SAH患者全脑血管造影阴性[1].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28岁。因"记忆力减退10月,精神异常7月,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10月前渐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事记忆减退明显,7月前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脾气怪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加强医疗质量信息化管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多级医疗资质授权、无纸化签名、患者临床分型、各类重症监护系统集成、危急值报告、智能出院随访的信息化建设,提升重症患者救治的医疗质控效率,覆盖院前、院中、出院后的全周期。结果:通过面向重症COVID-19患者救治的医疗质控信息化建设,极大提升了质控效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结论:信息化在医疗质控的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