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35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356篇
综合类   840篇
预防医学   31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95篇
  7篇
中国医学   339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 方法 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2.
因为enfortumab vedotin (EV)上市应用的数据较少,对于全面评估此药的安全性仍是挑战。因此,本研究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总结EV相关不良反应,并分析潜在的不良事件信号。提取2004年1月1日到2021年11月4日的不良反应报告。不良事件人群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上述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本研究共纳入409份不良事件报告,在死亡病例和非死亡病例间性别、年龄、报告年限、报告地区无显著性差异。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肾损伤(IC0251.25,ROR0252.82,弱信号),泌尿系统感染(IC025 0.28, ROR025 1.44,弱信号)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IC025 0.62, ROR025 2.22,弱信号)。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IC025 2.88, ROR025 15.20,中等信号)、表皮坏死松解症(IC025 2.52, ...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01—2019-02于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科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入路组(40例)和双侧入路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中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的伤体Cobb角和前缘高度;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肢体功能。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单侧入路组40例,双侧入路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低)于双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伤椎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OVCF患者,在改善伤椎后凸Cobb角和前缘高度、VAS评分、ODI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侧入路PVP能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医源性放射线损伤、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骨水泥渗漏率,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采用PBL教学法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45名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前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轮转实习的高职护生25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急诊专科核心能力。 结果 采用PBL教学法后,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评分显著高于采用PBL教学法前,急诊专科核心能力5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采用PBL教学法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诊科高职护生的实习带教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对急诊专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度,提高护生的急诊专科核心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采用组配式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组配式桡骨头假体治疗16例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评价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对影像学进行测量,评价桡骨头假体高度及假体松动程度。结果:14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患侧肘关节屈伸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明显较差(P<0.01)。MEPS评分90±16(45~100);分级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按照Grewal分级,4例出现轻度的透亮线,1例中度透亮线。结论:组配式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难以内固定可靠重建的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早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并于术后长期随访评价其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患者12 例,其中男性8 例,女性4 例,年龄19~67 岁,平均40 岁.左侧7 例,右侧5 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5 d,平均3 d.根据Craig分型,Ⅱ型4 例,Ⅲ型2 例,Ⅴ型6 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2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胸膜及肺损伤、骨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锁骨近端骨折均复位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根据Rockwood评分法评定疗效,优10 例,良2 例,优良率100%.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安全可靠,可较好的维持复位和促进恢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形态及整体状况进行定量评分 ,从而对欲行介入封堵的ASD术前筛选和术中监测作标准化评价。方法  2 10例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的ASD患者 ,所有病例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术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并根据ASD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边结构进行评分 ,并据此对ASD进行评价。结果  2 0 4例封堵成功 ,TEE测量ASD最大径 4~ 3 1mm[平均 (19.7± 6.3 )mm ] ,选用封堵器大小 10~ 3 6mm [平均 (2 3 .8± 6.6)mm ]。 6例失败。ASD评分≤ 6分为封堵适应证 ,7~ 9分为相对禁忌证 ,10~ 12分为封堵禁忌证。结论 TEE是诊断ASD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应用TEE评分系统可对ASD封堵适应证作术前筛选。  相似文献   
29.
血管母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性脑膜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例血管母细胞瘤和6例血管母细胞性脑膜瘤作比较研究。9例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发生于小脑的良性肿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FⅧRA阳性,间质细胞vimentin强阳性。6例血管母细胞性脑膜瘤,3例位于大脑,1例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椎;其中5例肿瘤有不同程度的间变,3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其中2例瘤细胞keratin阳性。大多数血管母细胞性脑膜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生物学特性与软组织血管外皮瘤相似,提示其可能为来自脑脊膜血管的血管外皮细胞瘤。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其选择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有因急性胸痛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的747例有效患者。记录急性胸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就诊方式、胸痛特点、既往史。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急性胸痛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胸痛症状是否典型、有无放射痛及既往病史是否与使用 EMS 有关。结果7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中男性414例,占55.4%,年龄(57.2±15.8)岁,女性333例,占44.6%,年龄(61.7±14.9)岁,使用 EMS 共171例,占22.9%;未使用 EMS 576例,占77.1%。年龄大于75岁胸痛患者134例,较其他年龄段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1),65~75岁年龄组胸痛患者152例,使用 EMS 比例最低;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5);典型胸痛患者483例,使用 EMS 比例较胸痛不典型患者高(P <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胸痛患者356例,脑梗死病史胸痛患者54例,使用 EMS的比例较高(均 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于75岁、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胸痛患者 EMS 使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本研究胸痛患者中使用 EMS 的比例低于1/3。男性、年龄大于75岁、脑梗死病史的急性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对于未使用EMS 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加强宣教,以促进患者求医行为的增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