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发(年龄≤45岁)与非早发(年龄>45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探讨早发STEMI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早发STEMI患者160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非早发STEMI患者32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资料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等差异.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男性占比(95.62%vs 64.69%)、吸烟率(66.87%vs 44.69%)、高脂血症患者占比(46.88%vs 25.00%)及冠心病家族史占比(4.38%vs 1.2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血脂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比较:观察组介入治疗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血流者占比(26.25%vs 15.94%)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患者占比(40.63%vs 52.19%)、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占比(0.00%vs 6.2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比较: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占比(13.13%vs 21.25%)及住院期间死亡率(0.63%vs 3.7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STEMI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多项血脂指标高于非早发STEMI患者,与早发STEMI患者血脂异常病史占比高相符,高脂血症、吸烟、男性等可能与早发STEMI发病有关;早发STEMI患者短期预后好于非早发患者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基本特征,探讨其选择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有因急性胸痛就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的747例有效患者。记录急性胸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就诊方式、胸痛特点、既往史。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急性胸痛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保类型、胸痛症状是否典型、有无放射痛及既往病史是否与使用 EMS 有关。结果7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中男性414例,占55.4%,年龄(57.2±15.8)岁,女性333例,占44.6%,年龄(61.7±14.9)岁,使用 EMS 共171例,占22.9%;未使用 EMS 576例,占77.1%。年龄大于75岁胸痛患者134例,较其他年龄段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1),65~75岁年龄组胸痛患者152例,使用 EMS 比例最低;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 EMS (P <0.05);典型胸痛患者483例,使用 EMS 比例较胸痛不典型患者高(P <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胸痛患者356例,脑梗死病史胸痛患者54例,使用 EMS的比例较高(均 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于75岁、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胸痛患者 EMS 使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本研究胸痛患者中使用 EMS 的比例低于1/3。男性、年龄大于75岁、脑梗死病史的急性胸痛患者更倾向于使用 EMS。对于未使用EMS 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加强宣教,以促进患者求医行为的增强,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隔部旁道(AP)射频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明显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疗效显著.对于符合适应证的大量既往植入常规起搏器或除颤器的患者,如何升级为CRT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PBMV)后电复律的成功率。材料与方法 选择 3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常规行胸前超声 (TTE)及食道超声 (TEE) ,TTE评分用Wilkins法评分均在 7~ 11分 ,TEE排除左房附壁血栓。如有血栓形成 ,用华法令 2 5mg/日口服 2~ 3月后复查TEE ,血栓机化或消失后再行手术。 38例患者风心病史 2~ 12年 ,心房颤动史 8月~ 4年 ;心功能Ⅱ级 2 2例 ,心功能Ⅲ级 16例 ,单纯二尖瓣狭窄 2 0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和 /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8例 ,对其中 2 0例术…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常见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Ⅵ级者年病死率可高达50%.近年国际上开始心脏再同步起搏术(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ing)治疗CHF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3],取得良好效果,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2001年3月我们应用此项技术治疗2例CHF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二尖瓣狭窄 (MS)伴心房颤动 (AF)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型术 (PBMV)及术后即刻电复律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  5 8例MS伴AF患者均行胸前超声心动图 (TTE)及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用Wilkin’s法评分 ,术前、术中、术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 ,术后 32例患者在口服胺碘达隆基础上给予同步电复律。结果  5 8例MS伴AF患者行PBMV均取得良好的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改变 ,平均左房压力 (MLAP)、二尖瓣跨瓣压差 (MVPG)在术后有显著的降低 (P <0 .0 0 1) ,二尖瓣口面积 (MVA)较术前明显增加 (P<0 .0 0 1) ,左房内经 (LAD)术后也较术前有显著缩小 (P <0 .0 5 )。PBMV术后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 90 .6 %(2 9/32 ) ,平均随访 2 .1年维持率 84.33%。结论 MS伴AF患者行PBMV术效果良好 ,术后电转复律即刻成功率高 ,随访维持率良好 ,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尽管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药物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患者的预后差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患者常伴有心脏电传导异常,如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室非同步化,使得心室充盈减少、二尖瓣反流以及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双心室再同步治疗(ventricular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VRT)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本文对6例VRT的临床应用及疗效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测定15例急性心肌梗塞,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24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OX-LDL、Lp(a)并与25例正常人作比较,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均值>500μg·L-1,Lp(a)均值>500mg·L-1;而非冠心病人及正常人的OX-LDL均值<350μg·L-1,Lp(a)<250mg·L-1。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OX-LDL、Lp(a)与血清TC、TG、HDL、LDL及血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