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400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5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或双侧肾结石的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两点法阻滞,俯卧位手术,分为4组,每组30例。 C 组患者麻醉成功,俯卧位后静脉给予生理盐水;M 组患者俯卧位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之后给予生理盐水持续泵注;D 组患者俯卧位后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给药时间为15 min),之后给予0.5μg/(kg? h)持续泵注;M +D 组患者俯卧位后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之后给予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 h)持续泵注。记录患者各时间点 MAP、HR、SpO2,术毕时患者的镇静状况(Ramsay),对体位的耐受情况。结果4组患者的 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 组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而镇静评分及患者耐受性方面 D 组和 M +D 组均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 <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中,用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方式,患者的镇静充分,对体位的耐受性好,同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干扰轻,是此类手术俯卧位时理想的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正>孕妇31岁,孕3产1,孕13~(+5)周,来我院行产前检查。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两个胎儿及两胎儿间较薄的隔膜回声。其一胎儿(F1)头臀径约64mm,双顶径约20mm,胎心率约150次/min(图1A),NT厚约1. 0mm,可见两条脐动脉。另一胎儿(F2)头臀径约48mm,呈蜷曲状,全身皮肤明显水肿增厚,回声减低,可见较多分隔回声,较厚处约0. 8cm;双顶径约15mm;双侧胸腔均探及积液,均深约0. 6cm,胸腔内相当于心脏位置可见实性等回声团块,大小约0. 5cm×0. 4cm,反复扫查未见胎心搏动(图1B);膀胱旁仅见一条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尿检时间对尿路感染患者常规检查的影响,为临床提高确诊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接诊的264例进行尿检的尿路感染患者。分别于60 min、120 min、3 h以及30 min进行检测。对其尿常规检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尿常规检查资料显示60 min、120 min以及3 h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与30 min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 min、120 min以及3 h的尿检标本质量没有受污染影响,同样具有诊断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皮损常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多见于皮肤松弛部位如眼睑、口唇等处,病情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易反复发作,若伴发喉头水肿可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1]。因此,对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陈力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床30余年,在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现将陈主任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患者507例,选取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6例为观察组,对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探讨前列腺增生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5%,>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7%;≤60岁患者占总数的25.0%,>60岁患者占总数的75.0%;观察组的尿管留置时间为(12.1±2.5)d,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5±1.9)d,另外留置时间>10d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应尽量减少尿管的留置时间,同时注意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下尿路(LUTS)症状在老年男性中较普遍,且多数LUTS症状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但也可以由其他原因所致[1].国际尿控协会曾将下尿路(LUTS)症状分为3组: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每组均包括排尿踌躇症状[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被广泛的应用于LUTS症状的评估中,且可量化症状的严重程度[3].但最近有一些关于IPSS评分精确性的争论[4-5],有学者建议使用附加的频率量表[6-7].每一项IPSS评分均有相应的检测工具,如残余尿检测、排尿频率测定、最大尿流率等.虽然“踌躇”是经常描述症状之一[8],但目前尚缺乏一个经过证实的检测工具.尿动力学检查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用于诊断LUTS疾病.现笔者对LUTS症状患者的排尿踌躇与尿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谢骏逸  陈力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85-2486
方法:用中药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30例,观察其对T、DHEAS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与安体舒通组做对照。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用药后T、DHEAs水平有所下降,E2水平呈升高趋势,SHBG水平稍有上升,PRL水平轻度下降。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与安体舒通组对照无差异。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时对T、DHEAs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佐证中药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科学性。方法:用中药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30例,观察其对T、DHEAs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与安体舒通组做对照。结果:中药组用药后患者T、DHEAs水平有所下降,E2水平呈升高趋势,SHBG水平有上升,PRL水平轻度下降。中药组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与安体舒通组对照无差异。结论:中药能有效调节女性性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5 例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ymond-Roy分类(MRRC)评估动脉瘤即刻治疗和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 25 例共25枚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女22例,破裂出血2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充分栓塞15例(MRRCⅠ级7例,Ⅱ级8例),不全栓塞10例(Ⅲa级6例,Ⅲb级4例)。DSA随访平均(20.7±20.6)(3~73)个月,除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例外,复发4例,其中2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再治疗;随访终点显示MRRCⅠ级10例,Ⅱ级10 例,Ⅲb级 4例。临床随访平均(40.1±30.5)(3~117)个月,患者预后均良好(mRS评分0分23例,1分1例)。 结论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fPCA伴发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很多情况下需要支架辅助,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