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临床手术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22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占81.82%;共培养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38株,占82.61%。患者年龄>65岁、术前行导尿术、手术时间>1.5h、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d、合并糖尿病均是导致经前列腺增生电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前列腺增生电切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年龄、术前行导尿术、合并症等密切相关,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评估,了解常见病原菌特点,给予对应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控温度管理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6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灌注液,对照组术中采用室温灌注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PSS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切除组织质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切除组织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3.8±0.5)d,明显少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4.5±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8,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6.7%,对照组术后感染5例,感染率为16.7%,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P<0.05)。结论靶控温度管理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既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又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统计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按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及VDR基因启动子Fok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究VDR启动子FokI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1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23.33%;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0例占85.71%,呼吸系统感染3例占8.57%,消化系统感染2例占5.71%;共检出病原菌6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1.97%;感染组携带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频率所占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年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大小、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VDR Fok I位点基因型分布均为前列腺增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者操作年限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大,高龄、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大、术前导尿、灌洗液温度偏低、手术时间长、留置尿管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及携带VDR启动子FokI位点ff基因型均为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强化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52)和未感染组(n=229)。比较两组术后1 d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影响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 d,感染组血清MCP1、FGF2、IL-6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留置尿管时间≥5 d及血清MCP1、FGF2、IL-6水平偏高为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CP1、FGF2、IL-6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且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血清MCP1、FGF2、IL-6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当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并控制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19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将其与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9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7例,感染率为2.40%;其中年龄≥60岁感染率为3.45%,高于<60岁的0.75%,留置尿管时间≥7d者为5.38%,高于<7 d者的1.21%,合并2种或≥3种基础疾病者为6.02%、2.78%,高于≤1种的1.14%,住院时间为4周和≥2周为7.12%、2.67%,高于<2周的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及合并几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性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为控制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137596例为研究对象,对导致老年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137596住院患者,60岁以上患者3860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8.05%,发生医院感染934例,医院感染率2.42%;60岁以上患者插尿管患者564例,占1.46%,插管总日数共8070天,发生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共50例,千日感染率6.20‰。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住ICU天数为留置尿管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实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更能缩短插管总日数,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老年性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冯国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68-3769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于某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3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尿路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与年龄、尿管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引流系统的使用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对策制定及实施。结果 329例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51例,占总数的15.50%,其中尿管留置3 d以上者感染发生率为51.69%,高于尿管留置时间短于3 d者的2.08%,合并糖尿病者的发生率为35.64%,高于无糖尿病者的6.58%,65岁以上者发生率为22.27%,高于65岁以下者的4.72%,存在引流不合理者发生率为66.15%,高于引流规范者的3.03%,经比较,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合理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前列腺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老年患者及引流系统的情况等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为其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44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04例,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238例,发生尿路感染83例、96例次,感染率为34.87%、例次感染率为40.37%;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的影响等;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真菌.结论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发病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尿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后致尿路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0例留置尿管患者中有65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2.5%;留置尿管时间在3、7、10、15 d的感染率分别为3.0%、5.1%、10.3%、18.1%;有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等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尿培养中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结论留置尿管持续的时间、糖尿病、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意识不清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妇产科留置尿管医院感染情况,为临床预防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妇产科留置尿管800例,发生泌尿道感染21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置尿管泌尿道感染率2.63%,以多次导尿、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泌尿道感染几率最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留置尿管泌尿道感染的预防有积极意义.结论:严格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掌握导尿时机,控制导尿次数,是妇产科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