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75%4个等级,以包含乳腺密度在内的11个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乳腺密度与乳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和乳腺密度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Waldχ2=9.429,P=0.002;Waldχ2=9.346,P=0.002);4个密度组的复发率依次为6.2%(3/48)、12.0%(6/50)、11.6%(5/43)、28.2%(11/39),乳腺密度越高,局部复发风险越大。乳腺密度不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2.944,P=0.400),各密度组间远处转移率依次为16.7%(8/48)、14.0%(7/50)、7.0%(3/43)、7.7%(3/39),远处转移风险不随乳腺密度增高而加大。术后化疗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4.334,P=0.037;Waldχ2=4.417,P=0.036)。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有相关性,但不是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成年家猫在不同刺激状态下腓浅神经内动作电位的差异,探讨纵行神经束内电极在周围神经感觉信号采集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用直径25μm×25μm的聚四氟乙烯绝缘铂铱合金丝(95%铂+10%铱)制作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植入成年健康家猫(n=6)左侧踝上腓浅神经内。②将铂铱合金电极与SMUP-E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相连,记录的电信号经放大、过滤、采集后(放大倍数×80000,时间常数0.01s,高频滤波10kHz),输入奔腾733计算机进行信号的存储分析。③用毛刷(刷板0.3cm×1.0cm)及自制机械震荡刺激器的钝头金属探针分别对左侧足背皮肤进行搔刮、压力(800~1200g)刺激,3Hz。④以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依次记录平静、搔刮和压力刺激时的感觉诱发电位;用MFLab3.01软件包对动作电位的面积、频率、峰值变异系数及功能谱密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6只家猫左侧踝上腓浅神经的感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均纳入分析。①平静、搔刮和压力刺激时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分析:家猫足背皮肤安静状态下间断无规律地发放神经冲动,脉冲0~2个/s;搔刮刺激时,脉冲16~24个/s,发放较规律,波幅波动不大;压力性刺激时,神经冲动呈爆发性释放,叠加成串,脉冲80~104个/s,波形波幅差异较大。②不同刺激状态感觉神经动作电位面积、频率及峰值变异系数分析:搔刮和压力刺激时均高于平静时,压力刺激时高于搔刮刺激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③平静、搔刮和压力刺激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功能谱分析:压力刺激时动作电位的高频成分增加。结论:对皮肤内触、压觉感受器施以触压刺激,随着触压力量的增大,传入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增高,发放动作电位的纤维数目也随之增多。通过自制的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敏感地记录到不同刺激形式时感觉信号发放的变化,为采集分析感觉信息用于电子假肢的反馈控制,提供良好界面。  相似文献   
13.
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图像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测定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的正常参考值,确定常温下断指再植时限。方法:22例断指病人:常温缺血时间为3~lOh,年龄27~54岁;分别于近、远端取小静脉组织标本,4%福尔马林固定24h,常规石蜡切片、Feulgen染色、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常温下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在缺血10h内无明显下降,所接手指全部成活。结论:小静脉平滑肌细胞核DNA含量为27.18~32.08时有断指再植指征。  相似文献   
14.
唐刚  张键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274-274,27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术后复发经非手术治疗3~6月以上无效,疼痛剧烈,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病例,行后路腰椎间盘切除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结果:经1~6年随访,22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次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制作与动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插入家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进行实验 ,测定电极的刺激和记录特性 ,探讨自制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分别作为记录电极记录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作为刺激电极记录肌电 ,并以神经束内针状电极作为对照。结果 :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平均波幅分别为 4 .2 4± 1.13mV和 4 78± 173μV ,与神经束内针状电极记录信号的波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并可以作为刺激电极在肌肉处记录到混合相肌电。结论 :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作为刺激和记录电极对神经束刺激或记录神经束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一种合并症,12例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症。按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处理合并疾病,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评估患者可耐受全麻下手术。12例根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无明显腰椎不稳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单纯减压组);27例明确存在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或术中需要手术切除小关节突、椎板范围较大发生继发性不稳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融合内固定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单纯减压组3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肺炎合并术后贫血1例),融合内固定组9例(肺炎3例,硬膜撕裂、尿潴留、心律失常、术后贫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各1例,尿路感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减压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8±2.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0±4.8分,融合内固定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8±2.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8±3.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单纯减压组3.2±1.7分和3.5±2.1分,融合内固定组3.0±1.2分和2.9±1.2分)与术前(单纯减压组7.4±0.9分和7.8±1.0分,融合内固定组7.4±1.7分和7.7±1.1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积极处理合并疾病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体桡神经连续组织切片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人体桡神经计算机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方法:采用发丝作为定位材料,将桡神经进行连续组织切片后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hnesterase,AChE)组织化学染色,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二维数码信息后进行三维重建。结果:真实地再现人体桡神经的三维立体结构及桡神经内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人体桡神经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方法的图像显示效果较好,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们首次采集1例志愿者残肢的神经电信号以研究利用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方法将自制神经束内电极分别直接插入患者残肢上臂桡、尺及正中神经的神经束内,电极远端连接7自由度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以神经束外电极作参考电极。患者经过相关训练后,嘱其在清醒状态下用脑意识控制患侧作假想的指伸、屈动作,并观察模拟假肢装置的反应。结果当患者用脑意识控制患侧作各种假想动作时,我们发现从桡神经导出的神经信息能够成功地触发假肢模拟装置作伸指动作,但无法实现闭合。从其它神经导出的信息均未能有效驱动假肢装置发生动作。从同一神经内的两个神经束内电极引出的神经信息亦未能有效驱动假肢装置发生动作。结论神经束内电极可为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提供残肢神经信息,但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54例老年COPD急性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肽治疗组2组,胸腺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1次/d,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胸腺肽组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CRP和PCT水平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95-180min,平均(117士21)ra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90.4-27)ml;术后2-3d恢复胃肠功能;住院时间6-14d,平均(8±2)d。中转开腹4例,中转开腹手术率3.2%。保肛率95.24%(120/126)。全组术中、术后未发生输尿管即时损伤或延迟性损伤以及骶前大出血等严重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