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9篇
  免费   2104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耳鼻咽喉   198篇
儿科学   533篇
妇产科学   251篇
基础医学   1851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7119篇
内科学   2859篇
皮肤病学   306篇
神经病学   651篇
特种医学   13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863篇
综合类   10235篇
预防医学   4569篇
眼科学   345篇
药学   4032篇
  39篇
中国医学   3726篇
肿瘤学   982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680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833篇
  2019年   943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77篇
  2015年   836篇
  2014年   2088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2101篇
  2011年   2418篇
  2010年   2312篇
  2009年   2339篇
  2008年   2126篇
  2007年   2151篇
  2006年   1948篇
  2005年   1997篇
  2004年   1814篇
  2003年   1634篇
  2002年   1255篇
  2001年   1191篇
  2000年   1144篇
  1999年   864篇
  1998年   650篇
  1997年   629篇
  1996年   612篇
  1995年   564篇
  1994年   470篇
  1993年   304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TF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ski表达的影响,探究荔枝核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SC,分为空白对照组、荔枝核总黄酮浓度20 mg·L~(-1)组、40 mg·L~(-1)组、80 mg·L~(-1)组、160 mg·L~(-1)组、200 mg·L~(-1)组,分别干预48 h后,通过CCK-8法检测每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再设置为空白组、PPARγ天然配体前列腺素J2(15-d-PGJ2)对照组(5μmol·L~(-1))、15-d-PGJ(2 5μmol·L~(-1))+TFL(100μmol·L~(-1))对照组、TFL组(100μmol·L~(-1)),ELISA法检测每组细胞中Smad3/4的含量;qPCR法检测每组细胞中PPAR-γ、C-ski mRNA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TFL作用剂量的增加,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增高(P0.05);ELISA结果显示,TFL实验组中的Smad3/4含量明显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TFL实验组中PPARγ、C-ski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能够抑制HSC-T6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外基质分泌,该机制可能与抑制HSC-T6细胞中的Smad3/4含量,上调PPAR-γ及C-ski 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理论根据,从"调气""理血"的角度探析经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认为"气血失和"不仅是该病发生的基础,也是病理产物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该病迁延反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以健脾清热活血类经方来"调和气血"恢复人体阴阳平和,试为现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水平的提升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采用自血注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Acne)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26/28)。患者各项皮损积分、Qol-Acne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血疗法能减轻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联合使用替加环素进行抗菌治疗的临床数据,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55.6%。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中位替加环素治疗时间为7(4~19)d。共培养出细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41株(87.8%),革兰阳性(G+)菌12株(1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症时间、替加环素治疗天数与疗效具有相关性。45例患者中,共16例(35.6%)患者出现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其中恶心9例(20.0%)、呕吐5例(11.1%)、转氨酶升高4例(8.9%)、腹泻3例(6.7%)。结论:替加环素为基础的的抗感染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按法干预后脑卒中后肌痉挛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灰质前角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氛酸(Gly)含量的变化,探讨按法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Iey(SD)大鼠80只,随机抽取10只为空白组,其余70只造模。采用左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Longa神经功能评定为2-3分,且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定为;1+、1+及2级的30只大鼠纳入实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按肌腱组和按肌腹组。造模成功2 d后,按肌腱组及按肌腹组大鼠分别接受大鼠按法橾作治疗仪按股四头肌肌腱和按股四头肌肌腹治疗,压力控制在(350±50)g,按压频率为5s/次,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各组于治疗第5次后,采用改良Ashworth#挛评定标准对大鼠股四头肌的张力进行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ly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大鼠血浆及脊髓L1-L3节段中GABA的含量变化。结果:各组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中,按肌腱组大鼠肌张力下降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P<0.01);按肌腱组血浆及香髓L1-L3节段组织中Gly及GABA的含量增加较按肌腹组更为明显(均P<0.01)。结论:基于腱器官“反牵张反射”理论,采用按法刺激腱器官诱发“反牵张反射”对大鼠肌痉挛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按压肌腹。大鼠血浆和脊髓L1-L3节段中Gly和GABA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按法刺激腱器官改善大鼠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本文针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以及中西药联合治疗,为临床此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祛风通络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胃、肾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单侧输尿管结扎建立肾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空白对照组、UUO模型组、祛风通络方大、中、小剂量组和缬沙坦组。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及RT-PCR法检测AQP4在UUO大鼠胃、肾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QP4表达明显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祛风通络方组与缬沙坦组AQP4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 0. 01),且祛风通络方大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P 0. 05)。结论:祛风通络方可以通过上调胃、肾组织AQP4的表达,调节水液代谢,从而达到防治慢性肾脏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性膝关节假体二期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联合细菌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患者12例,取出感染膝关节假体及关节内多间室组织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前均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根据骨缺损AROI分型指导假体选择,并制定二期翻修术方案、进行预手术。观察二期翻修术中骨缺损实际分型及假体应用;观察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2例经敏感抗生素治疗28~84(44±9)d,感染均控制;12例均顺利完成二期翻修术,术前3D打印模型对骨缺损分型与术中实际分型情况一致,假体选择合适;术后3个月均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感染发生;随访(15±7)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效果优1例,良10例,中等1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92±1.04)分]低于术前[(7.00±0.91)分],HSS评分[(76.33±5.02)分]高于术前[(43.08±4.78)分],ROM[(89.17±8.86)°]较术前[(50.83±16.56)°]增大(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可准确评估行感染性膝关节假体翻修术患者的骨缺损,指导假体选择,联合细菌培养治疗PJI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