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采用自血注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Acne)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26/28)。患者各项皮损积分、Qol-Acne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血疗法能减轻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对寻常型痤疮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自血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部分抗炎机制。方法选取3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治疗组,另在本院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前、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TLR2表达与血清IL-8、TNF-α浓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组干预前的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TLR2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后(P=0.000)。结论TLR2的表达及血清IL-8、TNF-α浓度与寻常型痤疮的发病相关。自血疗法可通过下调寻常型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减少血清IL-8、TNF-α的分泌,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自体血液注射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痤疮患者作为治疗组,20例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曲池、血海和足三里穴位,2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皮损积分情况,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痤疮患者经穴位自体血液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 α、IL 8的表达,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皮肤出油情况、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及皮损总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干预前外周血中TNF α、IL 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NF α、IL 8的表达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自血疗法可明显改善痤疮患者的皮损情况,控制患者炎症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对痤疮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两组疗程为1个疗程,共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皮损评分、DLQI量表评分、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DLQ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2、IL-10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IgG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IgM、Ig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自血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总疗效,安全性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殷克敬教授根据经络理论,以针刺循经反应点为主治疗肩周炎经验,临床中每获良效。结合肩周炎疼痛的部位,用拇指沿相应经脉向上推摸,在络穴和郄穴间常可摸到明显的结节样或条索样的反应点,从该点沿皮下组织毫针平刺,并且循经重按推针。同时结合拔火罐治疗。殷克敬教授应用循经反应点针刺推弩法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为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益气复脉/参芪扶正注射液发挥补气作用的潜在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考察气虚患者经益气复脉/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后,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GO(Gene Ontotology)分析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并进一步进行韦恩分析,明确2个制剂治疗后共同的差异基因及生物学功能,最后利用一组临床队列样本,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并明确与补气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两组共有的GO条目,包括生物过程的有32条,细胞组分的有2条,分子功能的有6条,生物通路有10条。共表达差异基因有6个,包括DUSP1、DUSP2、FKBP5、F8A2、C9orf129 EGR1。临床队列样本显示,FKBP5的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APK信号通路是益气复脉和参芪扶正发挥补气作用的核心通路,FKBP5基因水平下调是它们发挥补气作用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将7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缩小程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对缩小乳腺增生肿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围刺配合电针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头颈动脉夹层年发病率为2.5~3/10万,椎动脉夹层为1.0~1.5/10万,头颈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1],占青年缺血性卒中的8%~25%[2-3]。血管壁受到外力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动脉内膜撕裂是动脉夹层的重要病因[4]。本文报道一例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基因突变的致死性青年椎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并从免疫调节方面探讨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痤疮患者为治疗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曲池、血海和足三里穴位,2次/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临床效果,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经自体血液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并与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皮肤出油、皮损程度、数量、颜色、肿痛及皮损总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治疗组干预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治疗组干预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自血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总有效率达83.3%。结论自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损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寻常型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