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手术的时机及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再手术的时机及手术入路方式与操作难易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6例,一侧甲状腺切除并峡部切除术27例,一侧甲状腺切除术并对侧大部切除45例,单侧残余甲状腺切除加部分颈前肌群切除5例,单侧全切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1例,再手术时间与初次手术相距4d~28年。手术入路:正中入路34例,胸锁乳突肌内侧入路23例,经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侧入路25例,正中入路加侧入路12例。手术时间1.5~2.5h,平均2.0h。结论甲状腺包块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再手术患者尽早手术。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再手术的患者应作好充分术前准备,合并呼吸困难的甲状腺再手术患者采用正中入路易于松解气管前瘢痕粘连,缓解气管压迫症状;无呼吸困难症状者采用侧入路或正中入路与侧入路结合,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合dispase及胶原酶组酶消化法从屠宰成年猪肝脏高效分离肝细胞的方法及分离肝细胞的生物活性。【方法】部分肝叶逆行灌注、氧合组酶dispase及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肝细胞 ,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肝组织细胞的收获量达10× 10 6 个 / g ,细胞平均存活率可达 92 5 % ,且无泡状变性的发生 ,原代培养生物活性与原代培养鼠肝细胞一致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退。【结论】氧合组酶dispase及胶原酶消化、密浓度梯度离心法自屠宰成年猪分离肝细胞产量高、且保持着良好的生物活性 ,可作为生物人工肝的理想肝细胞源用于肝脏终末性疾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3—2 0 0 4年收治的2 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黑便、果酱样血便14例、头晕9例、贫血3例,伴腹部疼痛11例,发病时间2个月至7年。确诊方式:剖腹探查12例,腹腔镜探查6例,小肠镜检查2例;手术方式:小肠间质瘤切除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1例。随访6个月至9年,除1例死于脑干出血、2例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症状部分缓解外,其余17例均健在,间质瘤无复发。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较好,但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应及早探查,以避免误诊;Gleevec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空回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 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病至确诊时间 2个月至 7年。剖腹探查确诊 7例 ,腹腔镜腹腔探查确诊 4例 ,术前确诊的仅 2例。随访 2个月至 9年 ,除 1例死于其它疾患外 ,余 12例均健在 ,无空回肠间质瘤复发病例发现。结论 小肠间质瘤预后甚好 ,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 ,易致长期延误诊治 ;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避免小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 ,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结合偶联半乳糖抗CD3单抗趋肝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合偶联半乳糖(Gal)的大鼠抗小鼠CD3单克隆抗体(Mouse-anti-rat-CD3monoclonal antibody Anti-CD3-McAb)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TIL)趋肝性,方法 本实验把小鼠抗小鼠CD3单克隆缺本和半乳糖(Gal)偶联在一起,与^3H-TdR标记TIL结合后,从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分别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抠眼取血0.5ml,然后处死,切除肝、脾、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HIPC)对于预防与治疗腹膜假性黏液瘤(PMP)减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评估方案综合研究结果。结果通过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和质量评估。最终有11篇文献入选。入选文献中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0个月;中位生存期25.6~156.0个月;1、2、3、5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100%、55%~96%、59%~96%、52%~96%和55%~96%。减瘤术后HIPC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7%。结论PMP患者减瘤术后予以HIPC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持续循环胸腔热灌注(continuous circularory intrapleural perfusion hyperthermia,CCIPH)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3例恶性肿瘤合并胸膜转移、胸腔积液患者,经胸片或胸部CT明确存在中一大量胸腔积液,且胸腔积液经细胞学检查明确可查见癌细胞。本组13例患者均在B超引导定位下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分别留置灌注管和排液管,所有操作均在局麻下进行。灌注液为蒸馏水,总量约2500~3500ml,灌注速度300~400ml/min,灌注时间60min,治疗温度(48±0.2)℃,每例灌注2~3次,两次治疗之间时间间隔为48h。结果所有1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B超引导下CCIPH,人体温度为(48.00±0.20)℃,出体温度为(44.98±0.22)℃。患者均耐受良好。9例患者胸腔积液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CCIPH后1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发现肺部原发灶缩小者6例,基本不变者7例。患者KPS评分上升均在10分以上,肿瘤标志物不同程度下降,无严重副作用。结论B超引导下CCIPH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性高,患者耐受良好,方法简便易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制定的标准选取公开发表的文献,分别记录手术的种类和方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式、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等,并对化疗药物剂量、热灌注的方法、化疗持续时间等进行描述.结果 本荟萃分析最终有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7项研究表明进行了肿瘤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原发性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到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0个月到26个月.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 ~ 36%;中位病死率3%(0%~10%),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结论 卵巢癌患者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可以选择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较快、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我国HCC多发生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开发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血清标记物用以监测肝病患者是提高HCC早期诊断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管在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中的应用及体会,提高胆道重建的技术。方法对2007年9月到2009年9月21例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行胆肠吻合5例(23.8%),胆肠Roux-en-Y吻合2例(9.5%),胆肠袢式Warren吻合3例(14.3%);肝肠吻合1例(4.8%);胆管端端吻合共15例(71.4%),其中胆总管端端吻合9例(42.9%),肝总管端端吻合3例(14.3%),右肝管端端吻合3例(14.3%)。胆道重建时间30~60 min。评价胆道重建的方式,胆道重建时间,术中胆道支架管的留置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结果胆道重建时,利用胆囊灌注管10例(47.6%);利用吻合口插管6例(28.6%);留置胆道支架管9例(42.9%),其中5例(23.8%)患者采用小儿胃管引流管,3例(14.3%)患者采用硬膜外导管,1例(4.8%)患者采用T管。术后有2例(9.5%)患者出现了胆道并发症,均为缺血性胆道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胆道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肝移植中复杂的胆道重建除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恰当的重建方式外,要重视胆道支架管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