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因并发症较高、存在着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供肝来源缺乏等原因,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国外70年代初开始肝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望部分或全部代替肝移植而广泛应用于临床[2]。本文仅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结合偶联半乳糖(Gal)的大鼠抗小鼠CD3单克隆抗体(Mouse-anti-rst—CD3monocloalantibodyAntiCD3-McAb)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TIL)趋肝性,方法本实验把大鼠抗小鼠CD3单克隆抗体和半乳糖(Gal)偶联在一起,与3H-TdR标记TIL结合后,从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分别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抠眼取血0.5ml,然后处死,切除肝、脾、肺组织,分别称重后进行放射性强度测定。结果结果显示:注射Gal-anti-CD3-McAb-TIL小鼠肝脏组织比注射单纯TIL的小鼠肝脏组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强度(P<0.001),且该放射性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脾、肺、血组织内放射性强度无明显差异(P>0.5P>0.5P>0.2)。结论该结果提示Gal-anti-CD3-McAb-TIL较单纯TIL具有更良好的趋肝性,本实验为肝脏恶性肿瘤生物导向治疗和靶向性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迎接我国微创普通外科新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积圣  巴明臣 《新医学》2002,33(2):108-109
1引言长期以来,以较小的手术切口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使患者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一直是外科医师的期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巨大成就使这种梦想正在成为现实,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微创普通外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sestemibi双时相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诊断、定位及术中辅助识别切除甲状旁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993年3月至2004年3月,对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行99mTcsestemibi双时相核素显像;对其中2例甲状旁腺瘤病人术中应用Tcsestemibi核素进行辅助识别,切除后冰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7例均手术,共发现8个甲状旁腺病灶,病理检查证实甲状旁腺腺瘤6例,甲状旁腺瘤伴甲状旁腺增生1例。2例术中应用99mTcsestemib核素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瘤,均顺利寻及甲状旁腺瘤,术中冰冻切片证实。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5年,临床症状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时相核素显像可明确甲状旁腺瘤的诊断,便于手术定位。放射性核素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瘤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国内外学者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机制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随着对直肠及其邻近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经典的直肠癌外科治疗术式一腹会阴直肠切除术已降为最后一种选择,各种形式的保肛手术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首选术式。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空回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13例空回肠间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头晕、乏力、黑便,发病至确诊时间2月~7年.术前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小肠出血2例、核素扫描发现小肠出血1例.剖腹探查确诊7例,腹腔镜探查确诊4例, 因其他疾病腹腔镜探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仅1例.随访2月~9年,除1例患者死于其它疾患外,余12例患者均健在,未发现空回肠间质瘤复发.结论空回肠间质瘤预后甚好,但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有效的诊断手段,易致长期延误诊治;对长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及早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探查是避免空回肠间质瘤长期延误诊治、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10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00例,其中肝外胆管损伤8例,损伤率0.08%,以肝外胆管横断伤最多见6例,其余电灼伤和钳闭坏死各1例。8例损伤均发生在开展腹腔镜前5年的5000例中,后5年5800例LC未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结果:8例肝外胆管损伤均行胆肠Roux-en-y吻合治愈。结论:良好显露Calot三角,靠胆囊纯性分开Calot三角,认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诊胆囊管的可行方法,此时,多能辨认清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可有效避免肝外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profrin Ⅱ纳米微粒的光动力疗法(PDT)对结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profrin Ⅱ纳米微粒(30mg/kg体重),光敏化3h后半导体激光仪垂直照射肿瘤30min(能量密度9J/cm^2),照射后连续观察肿瘤体积,瘤体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profrin Ⅱ纳米微粒PDT在治疗后早期产生明显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瘤体组织坏死,腺腔样结构解离破坏,微血管坏死,血栓形成,延命率65.2%,体积抑瘤率达72.8%,治疗后期,肿瘤体积仍会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profrin Ⅱ纳米微粒在PDT治疗中抑制裸鼠结肠种植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但仍不能完全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可行性、临床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23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18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5例患者剖腹探查完成。每例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5次,首次治疗在手术室内全麻下监护下完成,随后两次在病房或ICU内进行,持续循环灌注生理盐水400-600mL/min,治疗温度(43±0.2)℃,灌注90min,灌注药物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选择5-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或卡铂,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后23例恶性腹水患者21例腹水全部消失,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患者KPS评分上升(P<0.01),肿瘤标志物下降(P<0.05),一般状况、精神状态好转,食欲改善,体重增加,贫血症状明显缓解;热灌注化疗期间患者均感不同程度的腹胀,但尚可忍受,4例患者I°、Ⅱ°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自行缓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3个月,患者生存期1个半月-13个月,中位生存期7个月,存活最长一例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患者,存活13个月仍健在。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保证腹腔内灌注液体速度一致,维持腹腔内温度稳定,维持化疗药物与肿瘤的充分接触,不良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恶性腹水治疗方法,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H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IHPC 在预防与治疗胃癌、大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肝胆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 年国外学者Spratt 等[1] 首次报道IHPC 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到腹腔灌注液内生场加热法、恒温水浴箱或微波持续升温灌注法,再逐渐演变为目前高精度控温的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技术方法,IHPC 技术方法日趋成熟,IHPC 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本文就IHPC 临床应用的技术方法变迁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