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应用自主开发研制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内温热灌注化疗,探索并建立一种规范化持续循环恒温灌注的膀胱热灌注化疗技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每例治疗1~4次,共治疗25例次。术前经尿道插入三腔导尿管至膀胱后固定,夹闭流出管,以其中一腔接灌注管,剩下一腔接流出管。灌注术在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内即可完成,术前仅需适当镇静止痛处理,无需特殊麻醉;灌注速度控制在150ml/min,灌注时间为40min,治疗温度为(45.O±0.2)℃,化疗药物选择丝裂霉素C(MMC)60mg,灌注液总量600ml;在灌注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结果:10例患者膀胱热灌注化疗均顺利,调试仪器及放置导尿管、灌注管和引流管平均时间20min,灌注过程中能够实现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与膀胱热灌注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热灌注化疗,其技术方法安全可行,能够实现膀胱内持续循环恒温灌注化疗,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laparoscopic-assisted continuous circulatary hyperthermic perfusion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LAHPI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21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LAHPIC,每例3次,首次治疗在手术室内完成,随后2次在ICU进行,灌注速度450~600ml/min,灌注时间90min,治疗温度(43±0.2)℃,化疗药物根据原发病的不同选择5-氟尿嘧啶加丝裂霉素或卡铂,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0min,无与LAHPIC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腹水全部消失,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患者KPS评分上升(P<0.01),肿瘤标志物下降,一般状况好转,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LAHPIC可保证腹腔内灌注液体均匀分布,维持腹腔内温度稳定,维持化疗药物与肿瘤的充分接触,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circulatory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HIPC)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1例恶性腹水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CHIPC,每例患者治疗3次,首次治疗在手术室内全麻醉下腹腔镜辅助完成,随后2次在病房或ICU内进行,持续循环灌注生理盐水500 ml/min,治疗温度43℃,灌注90 min,灌注药物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选择5-氟脲嘧啶加奥沙利铂(艾恒)或卡铂,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直至死亡.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进行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0±18)min,无与腹腔镜辅助CHIPC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腹腔镜辅助CHIPC治疗后卡氏(Karnofaky,KPS)评分上升10~40分,平均上升(22.2±2.4)分(P<0.01),19例患者腹水全部消失,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其中2例部分缓解患者术后出现戳孔种植转移,分别在治疗后1个半月及2个月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CHIPC治疗恶性腹水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对消除恶性腹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4.
多原发大肠癌1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原发大肠癌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12例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收治的700例大肠癌中,多原发大肠癌12例(12/700),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66.7%),异时多原发大肠癌4例(33.3%).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局部切除伴右半结肠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伴扩大左半结肠切除1例.术后5年生存率58.3%(7/12),10年生存率33.3%(4/12).结论 术前行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仔细探查,防止遗漏,术后定期复查,是改善多原发大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多原发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根治原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介绍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及系统的总体构成。方法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由控制系统、外循环系统、热交换器、内循环系统四部分构成。系统以微软的Visual C为主要开发工具,编写一套系统工控软件。在控制方法上主要采用一种模糊自适应控制技术,以达到精确控温和控制流量的目的。采用家猪作为实验动物验证此设备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结果我们研制的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患者资料和治疗过程数据自动保存,测温精度达±0.1℃,控温精度±0.2℃,腹腔液体灌注速度精确到5%。结论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加温、恒温和降温达到设计要求,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操作便利,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elecystectomy,LC)后肝功能改变的原因。方法 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2名,B组30名,C组34名。A组在LC术中除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钛铗夹闭外,采用电刀切除胆囊,CO_2空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电刀组;B组患者在LC术中除不易用钳夹止血的出血点偶用电刀止血外,用弯剪游离胆囊,CO_2气腹压力维持15mmHg柱以下,称非电刀高腹压组;C组切除胆囊方法同B组,但CO_2气腹压力维持在7.5mmHg以下,称非电刀低腹压组。术后1、3、5、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测定。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血AST、ALT、γ-GGT、TBIL均显著升高,5天以后开始下降,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B组、C组患者术后1天外周静脉血仅AST、ALT略升高,术后3天均恢复正常。统计学处理显示:A组患者术后1、3、5天外周静脉血AST、ALT、γ-GGT、TBIL与B组及C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AST、ALT、γ-GGT、TBIL差异已无临床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患者术后1、3、5、7天患者血浆AST、ALT、γ-GGT、TBIL无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恢复良好,肝功能改变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 电刀热损伤是LC术后肝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而与CO_2气腹引起的腹腔  相似文献   
6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消化道损伤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消化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9月-2001年9月我院10000例LC术中消化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其预防措施及处理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共5例消化道损伤(占0.05%),其中胃窦部损伤,十二指肠球部损伤及回肠损伤各1例,空肠损伤2例。术中发现3例,当即中转开腹行损伤脏器修补术,术后18小时及5天因急性腹膜炎发现各1例,再次剖腹探查行损伤脏器修补及腹腔引流术。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LC术中气腹针盲穿,锐利器械暴力插入腹腔盲区,电凝钩反弹是致消化道损伤的主要原因;LC术后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考虑到消化道损伤并恰当处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991年9月 ̄1999年8月6500例LC术中827例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07例患者(96.5%)腹腔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术后24 ̄48小时拔出:3例术后腹腔引流出大量鲜血,具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剖腹探查证实,2例为胆囊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69.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9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剖腹探查时明确诊断。5例合并伤患者在短期内死亡。4例单纯性十二指肠损伤中,3例行修补加十二指肠胃造瘘,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 Y吻合术治愈,随防1~8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十二指肠损伤病情复杂,临床诊断困难,易于漏诊及误诊。对腹部损伤患者术前及术中应考虑到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性,及时诊断并作出恰当处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全胃切除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全胃切除术后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9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了Orr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6”字形间置空肠代胃术三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并对三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与2个月的营养指标、饮食状况及消化道症状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6”字型术组最高,Orr式术组居中,P形术组最低(11%、2.1%、0);术后2周与2个月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在Orr式术组明显低于P形术组(P<0.05)及“6”字形术组(P<0.05);术后倾倒综合征(7%、0、0)、返流性食管炎(60%、4%、0)及营养不良(20%、0、0)的发生率Orr式术组最高,P形术组居中,“6”字形术组最低。结论P形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操作更简便,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生活质量高,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