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开发从屠宰器官进行高活性猪肝细胞规模分离的优化程序。方法 采用部分肝叶逆行灌注、机械及组酶肝消化并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高产量、高纯度肝实质性细胞。结果 部分肝叶经消化可获取 1 39× 10 9肝细胞的平均产量 (9 9× 10 6肝细胞 /克组织 )及 92 5 %的平均细胞存活率。经组合性dispase/胶原酶的消化处理肝细胞的收获量及存活率明显增加。对细胞灌流及分离液进行氧化处理能阻止泡状细胞的发生。分离的猪肝细胞经原代培养其活性及机能保持着与鼠肝细胞一致的水平 ,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结论 通过我们改良的方法可收获高产量成年猪肝细胞 ,并保持良好的活性与分化机能。因此 ,成年猪肝细胞被证实是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中生物组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鼠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肝去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用胶原酶IV消化肝脏组织后经洗涤、过滤、离心等步骤分离出大鼠肝细胞,然后置于培养基内进行纯化、培养后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肝窦内皮细胞置于培养基内纯化、培养后行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经循环灌注去细胞处理制备成大鼠肝细胞去细胞支架后经扫描电镜证实。结果:分离出的大鼠肝细胞在显微镜下呈光亮圆形,饱满,胞核清晰。肝细胞细胞角蛋白1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见胞浆内存在棕黄色颗粒。肝窦内皮细胞呈梭形,细胞核位于中央。内皮素-1免疫荧光染色后细胞表面呈红色信号。制备成的大鼠肝脏去细胞支架在扫描电镜下显示细胞外基质保留,无细胞核及细胞质成分。结论:成功分离出了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成功制备了肝去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一种简易、经济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采用非灌注法分离小鼠肝脏,利用0.2%Ⅳ型胶原酶对肝脏消化来获取肝细胞,以DMEM培养基对肝细胞进行单层培养。结果: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原代肝细胞培养,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结论:此方法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息肉成纤维细胞在常氧与低氧环境下的原代培养及鉴定,以备后续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2012至2013年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的息肉组织20例。标本放入4℃无菌的PBS溶液中,在超净台中反复冲洗、浸泡,剪成1-2mm大的组织块后,分成2份转入EP管中,分别用0.1%I型胶原酶和1mL的dispase Ⅱ酶消化过夜。次日取出,轻轻吹打,进行计数后,加入培养液(DMEM+10%胎牛血清+1×10^5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分别置于常氧、低氧条件下培养(常氧培养以空气作为混合气体,氧体积分数约为20%;低氧培养则以氮气作为混合气体,调节氧体积分数为5%。二者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均为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和饱和湿度)。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及生长状况、有无污染。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描绘生长曲线。结果dispaseII酶消化组的细胞数目高于Ⅰ型胶原酶消化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成纤维细胞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结论dispaseⅡ酶消化的细胞数目较多,是一种较好的获得细胞的方法。在常氧及低氧条件下均可建立稳定、可靠的人鼻黏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可为鼻息肉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优化培养人胚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胶原酶,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人胚肝细胞,并比较3种方法对分离人胚肝细胞的效果。结果 运用这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培养出原代肝细胞,并能够传代;但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细胞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三种消化方法其细胞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胶原酶和pvp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pvp消化法。结论 人胚肝细胞的分离首选胶原酶和pvp消化法,使用该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胚肝细胞生长良好,可用于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满足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对肝细胞的需求。 方法:应用改良Seglen法进行肝脏原位胶原酶灌流分离猪肝细胞,进行平面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平均每只猪可获得2×1010个肝细胞,细胞活率达到92.5%。在平面培养过程中维持了正常肝细胞的形态。 结论:原位胶原酶灌流法是获得大量高活率的猪肝细胞的首选方法,猪肝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是目前解决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HBLSS)应用中细胞来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皮质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取SPF级体质量60~80 g的SD大鼠3只,运用骨髓贴壁法及胶原酶消化皮质骨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体外增殖能力考察、细胞周期分析、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鉴定,并采用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鉴定所培养细胞的成骨与成脂分化潜能。【结果】胶原酶消化皮质骨法及骨髓贴壁法均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经形态学、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鉴定、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检测证实为间充质干细胞。【结论】自骨髓及皮质骨均能实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但皮质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原代不受血细胞干扰,是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肝中肝干细胞并短期培养,为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实验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胎肝中肝干细胞,用光镜、电镜观察所得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AFP、CK19、CD34。测量肝脏重量及获得的肝干细胞数量,计算肝干细胞产量,对肝干细胞进行短期培养。结果:两步胶原酶灌注可有效消化胎儿肝脏结缔组织,分离的肝脏细胞经不连续Percofl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肝干细胞,细胞活性率为(88.35±2.45)%(n=30)。光镜下肝干细胞呈卵圆形,直径约为成熟肝细胞的1/3,电镜下肝干细胞直径约10um,细胞大部分被卵圆形细胞核所占据,细胞质少,核浆比例大,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发达。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胎儿肝干细胞CK19、CD34及AFP呈阳性信号。对肝干细胞进行培养,12h后肝干细胞逐渐粘附、贴壁、铺展,呈现为圆形、椭圆形,呈上皮细胞样平铺生长。肝干细胞产量为(8.76±0.46)×10^6个/g(n=15)。结论:两步胶原酶灌注结合不连续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较好地分离纯化胎儿肝干细胞,所得细胞可体外培养,可做为进一步实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分离及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实验技术方法。方法 先后用无Ca2 灌流液及 0 .0 5 %Ⅳ型胶原酶灌注大鼠肝脏 ,分离肝细胞 ,进行原代培养。结果 用台盼蓝排除试验测肝细胞活率大于 90 % ,产率大于 3 .0× 10 8个活细胞。结论 灌注分离大鼠肝脏可获得大量肝细胞 ,而且存活率高 ,原代培养 2 4h后肝细胞完全贴壁 ,形成单层  相似文献   

10.
Ficoll及Percoll分离、纯化金黄地鼠肝细胞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经济有效的原代地鼠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比较Ficoll及Percoll两种分离液分离出的肝细胞纯度及活性的差异。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简化,行肝脏原位灌流,离体后Ⅳ胶原酶进行消化;采用Ficoll及Percoll两种细胞分离液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于37℃5%CO2培养箱内孵育培养,0.4%台盼蓝拒染实验检测肝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Ficoll及Per-coll分离的地鼠肝细胞总数分别为(1.46±0.91)cells.g-1肝组织、(1.79±0.89)cells.g-1肝组织,即时分离的肝细胞活力和纯度相近,都大于95%,但后期二者差异较大,Percoll分离得的肝细胞活率较高,且细胞活性下降较缓慢。结论通过简化的门静脉原位灌流法和低浓度胶原酶离体消化,Per-coll或Ficoll分离液纯化,即时分离的肝细胞可保持良好的功能和活力,二者无显著差别,但从细胞培养的要求出发,Percoll优于Ficoll分离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采用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肝脏的方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方法 对传统的分离原代肝细胞方法(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进行改良,即从小鼠右心房的裂口处经肝上下腔静脉向下方置管,并以输液器滴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胶原酶灌注液进行肝脏灌注。评价此法与传统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及所得肝原代细胞的数量及活力。结果 改良组总的置管操作成功率高达95%,且在一次置管成功率上改良组高于传统组(94.7% vs. 68.8%,P<0.05)。改良组小鼠肝脏灌注均匀,肝细胞产量高达1.07×106/g小鼠体质量,细胞活力平均为92.16%,两者均高于传统组(分别为0.99×106/g小鼠体质量及86.44%,P<0.05或P<0.01)。结论 经心脏逆行置管灌注法分离小鼠原代肝细胞简便易学,重复性高,且能保证分离所得的肝细胞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3天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以Wistar大鼠做为肝细胞供体,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并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位相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检测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肝细胞活性及功能欠佳,而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结论 经胶原酶消化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经济、便捷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分离方法。方法:运用改良肝脏原位灌注D-Hanks后,改用Ⅳ型胶原酶和DNA酶Ⅰ离体灌注,10%、16%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排斥试验鉴定细胞活力,α-SMA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结果:我们采用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出大鼠HSC,且活力、纯度均达到研究要求,HSC得率约为2×107/肝,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纯度为90%以上。结论:本方法分离大鼠HSC合理、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方法:以Wistar大鼠做肝细胞供者,采用胶原酶肝脏原位灌流消化法分离肝细胞,分别通过有血清和无血清方法进行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在大鼠肝脏有血清原代培养体系和无血清原代培养体系两种方法中,大鼠肝细胞存活率均>90%,生长良好,经24 h和48 h培养后,经检测大鼠肝细胞增殖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肝细胞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为今后利用此方法进行细胞信号传导等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丰富的酶系及多种特异性功能,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性肝损伤、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致癌作用等研究;而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是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的最佳生物材料。目前制备离体肝细胞常用的方法有非酶分离细胞法、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以及在体肝脏酶灌注法。这些分离培养肝细胞的技术均被广泛采用,但各种技术间缺乏系统的归类。本文对体外肝细胞来源、各种分离方法和笔者的一些实际工作体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向肝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Ⅰ消化离心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DSCs),原代培养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白细胞分化抗原13(Cluster differentiation13,CD13)、CD73、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DR,HLA-DR)的表达,采用诱导培养基将hADSCs向成脂及成骨方向诱导.采用两阶段细胞因子诱导法诱导hADSCs,并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及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相关基因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抗体(cytokeratin18,CK18)、细胞角蛋白19抗体(cytokeratin19,CK19)等在肝脏样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糖元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检测肝脏样细胞糖原合成情况.结果 用消化离心法获取的hADSCs大小均匀,呈梭形的成纤维细胞样,体外能长期培养存活,并保持不分化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ADSCs高表达CD13、CD73,低表达CD34、CD45及HLA-DR;hADSCs体外可被诱导成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hADSCs经成肝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多角形的肝脏样细胞,这些肝脏样细胞高表达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AFP、CY3P4等基因,并表达肝细胞相关性蛋白HepPa r-1、AFP、CK18、CK19.PAS染色显示肝脏样细胞胞质呈红色表现.结论 利用消化离心法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人原代脂肪干细胞系,可长期存活,反复传代,经诱导后可转化为有功能的肝脏样细胞,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长爪沙鼠稳定、经济的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深入探讨长爪沙鼠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取成年雄性长爪沙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及DNA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长爪沙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α-SMA,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性质。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0.5~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原代培养3 dα-SMA阳性细胞达75%以上,传代培养后,α-SMA,Desmin阳性达100%。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长爪沙鼠肝星状细胞分离培养方法,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不同消化方法对原代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探求更高效的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离方法,选用胶原酶、胰酶、胶原酶加胰酶消化液分别对同等数量随机挑选的同窝出生1~2 d的SD乳鼠进行心肌成纤维细胞分离,从细胞数量及活性、细胞增殖、细胞纯度及对中药、西药反应灵敏度等方面对分离出的第0代(P0)细胞及传代至第2代(P2)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所得细胞在数量、成活率、贴壁速度、增殖速度方面,明显优于胰酶消化法或胶原酶加胰酶消化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形态学上并无明显差异,且细胞纯度均可达到95%;胶原酶消化法所得细胞对中药、西药灵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胶原酶作为原代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消化酶,运用时间梯度消化细胞,可以高效得到数量多、活性好、纯度高、对药物反应灵敏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提高其分离质量。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用链蛋白酶、胶原酶体内门静脉灌注消化大鼠肝脏细胞,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力,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得率为2.8×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Desmin阳性细胞原代培养达90%以上,传代培养达95%以上。结论: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有利于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