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21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2344篇
内科学   754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66篇
综合类   7519篇
预防医学   12837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2970篇
  27篇
中国医学   897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423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1555篇
  2013年   1624篇
  2012年   2151篇
  2011年   2261篇
  2010年   2114篇
  2009年   2317篇
  2008年   2275篇
  2007年   2055篇
  2006年   1740篇
  2005年   1493篇
  2004年   1137篇
  2003年   917篇
  2002年   849篇
  2001年   701篇
  2000年   626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背景 基层卫生改革创新性措施对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政策制定、执行和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3年来开展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手段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对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为改善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按照立意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8-10月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省4个地市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在管糖尿病患者658例。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及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接受情况,其中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指标包括:是否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系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以及分时段预约就诊、“互联网+”随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远程医疗、电子药盒提醒服务接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43.9%(289/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地市、服药依从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否得到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上过学患者的2.531倍〔95%CI(1.147,5.582)〕,昆山市患者血糖控制率是常州市患者的1.822倍〔95%CI(1.049,3.167)〕,按说明服药偶尔漏服、严格按医嘱服药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别是从不服药患者的3.363倍〔95%CI(1.314,8.610)〕和3.876倍〔95%CI(1.629,9.220)〕,签约家庭医生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签约患者的2.466倍〔95%CI(1.523,3.991)〕,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接受过患者的2.334倍〔95%CI(1.363,3.999)〕。签约家庭医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优于未签约患者,接受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价的比例高于未签约患者(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互联网+”创新性技术应用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已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初显效果,且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基层医务人员主导的信息化手段更易发挥作用,建议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992.
王沛  刘军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54-3159
背景 近年来,多重慢病现象严重。探究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引导多重慢病患者有序就医,进而推动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目的 了解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8-11月,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数据,根据研究需要筛选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成人样本(n=666),通过前倾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使能因素(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照护人员、看病点满意度、看病点水平),需求因素(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情况、因病住院、两周不适)建立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被调查的666例多重慢病患者中,83例(12.5%)以诊所为一般就医机构,71例(10.7%)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为一般就医机构,104例(15.6%)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一般就医机构,58例(8.7%)以专科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350例(52.6%)以综合医院为一般就医机构。不同年龄、户口性质、家庭成员数、年收入、医疗保险、看病点水平、因病住院情况的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倾因素中的年龄变量,使能因素中的户口性质变量、家庭成员数变量、年收入变量、医疗保险变量、看病点水平变量,需求因素中的因病住院变量是影响多重慢病患者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P<0.05)。结论 应完善区域卫生规划,通过网格化划分服务范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满足多重慢病患者就诊需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转变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为多重慢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吸引多重慢病患者基层首诊;提高多重慢病患者的医疗保障力度,为低收入患者和重点人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加大宣传教育,使多重慢病患者树立科学就医观念以改变传统就医模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社区管理可促进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行为,有利于维持更好的健康状态。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国内外尚缺乏不同社区管理年限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影响的研究。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探究社区管理年限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7-9月,选取2017-09-29前在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并纳入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5 08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获取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信息、治疗情况和依从性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管理年限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社区管理年限为(4.05±2.46)年,主要治疗方式是口服降糖药物(10 462例,69.34%),其中,12 156例(80.57%)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7 621例(50.51%)患者体质指数(BMI)控制良好,5 855例(38.81%)患者腰围控制差(中心性肥胖),9 589例(63.55%)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95.55%(13 107/13 717),不同年龄、病程、治疗方式、BMI控制情况、社区管理年限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控制率为87.19%(13 155/15 088),不同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式、BMI控制情况、社区管理年限的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律运动率为47.45%(7 159/15 088),不同年龄、病程、社区管理年限的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病程、BMI和治疗方式后,中长期管理(1~4年)是规律运动行为〔OR=1.415,95%CI(1.225,1.637),P<0.05〕的促进因素;长期管理(>4年)是服药依从行为〔OR=2.925,95%CI(2.109,4.022),P<0.05〕、饮食控制行为〔OR=2.051,95%CI(1.689,2.481),P<0.05〕、规律运动行为〔OR=2.596,95%CI(2.239,3.016),P<0.05〕的促进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依从性情况良好,但规律运动情况欠佳,建议社区管理加强对患者规律运动的指导;长期管理比短期管理更有助于培养糖尿病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行为,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早将确诊患者纳入社区管理,并进行长期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994.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推进基层医防深度融合,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探索基层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管理融、队伍融、服务融、绩效融、信息融”,实现由全科医生团队统揽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一次门诊既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同时也完成必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防“五融合”提供“防、治、管”一体的健康管理,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又有利于推动机构内部横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融合及机构外部纵向的医疗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996.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疫情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在面对当下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的情况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把防疫工作常态化,及时补足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包括环境建设欠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基层医疗卫生应急能力不足等。建议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场地环境、完善制度、提升基层应急能力,重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以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久战疫。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杨振  张会君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49-3953
背景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因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医疗事务的沟通决策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提前进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照护规划与需求表达十分必要。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实施偏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锦州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28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人死亡态度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ACP接受程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接受度的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6.8%。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总分为(73.42±12.9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83.99±21.07)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接受度总分为(66.20±8.31)分。老年人死亡态度中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维度(r=-0.206,P<0.001)、死亡逃避维度(r=-0.260,P<0.001)与ACP接受度呈负相关,自然接受维度(r=0.303,P<0.001)与ACP接受度呈正相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0.361,P<0.001)与ACP接受度呈负相关。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P接受度=73.740+1.602×文化程度-0.234×逃离导向的死亡接受+0.673×自然接受-0.403×死亡逃避-0.14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ACP接受程度整体呈中等偏上水平,死亡态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影响其ACP接受度的重要因素。社区医务工作者除向来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应以口头沟通、宣传手册和海报等多种形式介绍ACP的相关知识,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ACP的整体认知;居委会及社会工作团体可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定期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讲座,使老年慢性病患者抱有积极的死亡态度及对临终关怀的有效理解,进而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ACP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京郊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用标准化工作量法开展绩效考核的情况,分析考核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方法 在绩效工资总额限定的情况下,将考核可用于自主分配的绩效工资人为分成单项考核部分和月考核部分,再将月考核部分根据考核项目细分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及满意度,每项对应一定的绩效工资,并根据该项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工作数量部分将一致性高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化工作量值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而岗位差异性大的部分将标准化工作量值转化为定性指标与绩效工资挂钩。 结果 3年来,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年均增长4.68%,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年均增长25.96%,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年均增长27.37%,门诊诊疗人次年均增长31.26%;预防保健岗位工作人员本岗位工作量增长94.5%,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工作量增长41.5%,医疗岗位工作人员本岗位工作量增长48.0%,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工作量增长83.1%。 结论 运用标准化工作量法在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绩效考核能够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开展。但是标准化工作量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要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分类,因此在医务人员较少的山区,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一致性高、标准统一的服务项目,可以直接将标准化工作量值与绩效工资挂钩;对于差异性较大的服务项目,可以将定量资料转化为定性资料,充分体现绩效考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管理和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药品检验机构如何改革发展,为下一步的全国药品检验机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函调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深入分析全国药品检验机构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结果与结论:药品检验机构应发挥传统优势,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保留公益属性、扩增检验资质、开展检验方法替代研究、储备人才等方面,主动参与改革,积极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