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背景 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负担不断加重,职业倦怠凸显。当前,尚缺乏对不同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倦怠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家庭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基层人才队伍稳定性及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8月1—21日,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泰安市6个县(市、区)抽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760例,其中201例(26.4%)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工作,559例(73.6%)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工作。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纳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760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8.9%(524/76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分别为63.7%(128/201)、70.8%(396/559)。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MBI-GS总得分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年龄41~50岁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高于≤30岁者〔OR(95%CI)=7.119(1.770,28.638)〕,月收入>4 000元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低于<2 000元者〔OR(95%CI)=0.194(0.040,0.941)〕,自评工作压力较大/非常大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高于自评工作压力无/较小者〔OR(95%CI)=3.629(1.475,8.929)〕,自评激励机制一般、比较有效/非常有效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低于自评激励机制极不有效/不太有效者〔OR(95%CI)分别为0.196(0.052,0.739)、0.235(0.066,0.834)〕;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女性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低于男性〔OR(95%CI)=0.603(0.396,0.920)〕,自评居民认可度一般、比较高/非常高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低于自评居民认可度非常低/比较低者〔OR(95%CI)分别为0.258(0.113,0.590)、0.428(0.199,0.918)〕,自评工作压力比较大/非常大者的职业倦怠发生风险高于自评工作压力无/较小者〔OR(95%CI)=2.320(1.368,3.935)〕。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对较重,个人成就感相对较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层面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薪资待遇,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层面应增加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机构编制设置和晋升机会,加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此外,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应简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2.
背景 当前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持续升高,提供慢性病防治服务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长期的重要工作。但基层卫生服务的提供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居民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服务感知。 目的 了解慢性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为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广东省潮州市选取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慢性病患者630例。采用初级保健评估工具-成人简易版(PCAT-AS)调查慢性病患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情况,包括首诊可及性、连续性、持续性、综合性及面向社区等10个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慢性病患者PCAT-AS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5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8%。慢性病患者PCAT-AS的平均得分为(95.88±13.44)分。其中,标准化得分较高的3个维度分别为综合性(服务需求)(7.89分)、首诊可及性(7.72分)、首诊利用(7.58分),标准化得分较低的3个维度分别为连续性(转诊)(5.61分)、面向社区(6.11分)、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6.4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类别〔农村低于城市,b(95%CI)=-6.983(-10.598,-3.368)〕、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高于初中及以下,b(95%CI)=4.046(0.966,7.125)〕、户籍〔本地低于常住,b(95%CI)=-5.360(-9.517,-1.202)〕、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低于好,b(95%CI)=-4.962(-8.438,-1.486);差低于好,b(95%CI)=-7.787(-12.789,-2.786)〕、是否签约家庭医生〔已签约高于未签约,b(95%CI)=4.686(2.508,6.865)〕、患常见病时首选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村卫生室,b(95%CI)=-5.865(-9.951,-1.77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区(县)级及以上医院,b(95%CI)=-6.061(-11.330,-0.792)〕、近一年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次数〔4~6次高于1~3次,b(95%CI)=5.876(3.367,8.384);≥7次高于1~3次,b(95%CI)=9.045(6.512,11.579)〕、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满意高于一般,b(95%CI)=-2.844(-4.817,-0.870);满意高于不满意,b(95%CI)=-10.418(-17.050,-3.786)〕是慢性病患者PCAT-AS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东省潮州市慢性病患者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整体良好,对服务的综合性、首诊可及性及首诊利用维度评价较高,但对面向社区、信息系统和转诊服务连续性维度评价较低。城市地区总体水平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城市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公共卫生的运行模式,以期为家庭医生责任制公共卫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对其家庭医生责任制下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及初步成效进行总结分析。闵行区自2011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模式逐步向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转型。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架构和部门协同机制;有机整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搭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推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管理。结果 截至2014年底,闵行区家庭医生签约居民143.67万人,签约居民的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96%);高血压管理率〔40.73%(211518/519331)比28.70%(149075/519425)〕、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率〔82.13%(173720/211518)比77.51%(115548/149075)〕、糖尿病管理率〔37.85%(64367/170058)比21.93%(37301/170091)〕、糖尿病患者血糖有效控制率〔82.43%(53058/64367)比62.77%(23413/37301)〕、学生健康管理率〔99.79%(134448/134733)比91.54%(110505/120718)〕均较2010年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转型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能更好地维护居民健康,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但还存在全科医生人才紧缺、服务技能较弱、观念转变不够、家庭医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不够清晰、部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43-1146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推进预约门诊、提高预约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个团队,依据团队提供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居民名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团队选取80例,共640例签约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5月,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签约居民的基本情况、是否愿意接受门诊预约服务及影响接受门诊预约的原因等。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3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结果 632例签约居民中,有538例知晓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能够实施预约门诊服务,知晓率为85.1%;有213例愿意接受预约门诊,接受率为33.7%。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医生相对固定〔80.8%(172/213)〕、医生了解病情〔78.9%(168/213)〕、避免排队从而节约就诊等候时间〔60.6%(129/213)〕;不接受预约门诊的原因主要有:预约和不预约区别不大〔74.7%(313/419)〕、容易忘记〔54.4%(228/419)〕、对就诊时间约束过多〔48.9%(205/4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是否满意是签约居民接受预约门诊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不高,年龄>60岁、患有慢性病、接受社区首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满意的签约居民对预约门诊的接受率更高。建议实施基层首诊,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预约门诊的预约流程,全面推进预约门诊实施。  相似文献   

5.
范潇茹  陈莎  施予宁  郝春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71-2378
背景 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严重,已成为我国卫生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慢性病患病数量与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相关,但目前我国尚缺乏该方向研究的全国性调查。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患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患慢性病数量对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影响。 方法 于2021年4—10月,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库中获取16 674例≥45岁受访者的问卷资料。问卷中设置了14种慢性病,以受访者自我报告患≥2种慢性病为存在慢性病共病。选取的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为受访者过去1年是否利用过住院服务、过去1个月是否利用过门诊服务,选取的医疗费用指标为过去1年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自付费用、过去1个月的门诊总费用和门诊自付费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数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结果 在16 674例中老年人中,9 561例(57.34%)患≥2种慢性病(慢性病共病),2 624例(15.74%)在过去1年利用过住院服务,2 588例(15.52%)在过去1个月利用过门诊服务。不同慢性病患病种数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率、门诊服务利用率,以及住院总费用、住院自付费用、门诊总费用、门诊自付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病种数是中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患1、2、3、4、≥5种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是未患慢性病者的1.882倍〔95%CI(1.547,2.290)〕、2.939倍〔95%CI(2.429,3.555)〕、4.231倍〔95%CI(3.490,5.130)〕、5.723倍〔95%CI(4.680,7.000)〕、8.671倍〔95%CI(7.173,10.482)〕,门诊服务利用率分别是未患慢性病者的1.684倍〔95%CI(1.421,1.995)〕、2.481倍〔95%CI(2.101,2.931)〕、3.691倍〔95%CI(3.115,4.374)〕、3.774倍〔95%CI(3.134,4.544)〕、5.577倍〔95%CI(4.698,6.620)〕。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增加1种慢性病,第50、75、90百分位数下的住院总费用和住院自付费用增加,且对上百分位数费用水平的影响更大〔住院总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 248.43(219.20,2 277.66),住院自付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706.36(266.87,1 145.86)〕;每增加1种慢性病,各百分位数下的门诊总费用和门诊自付费用均增加,且对上百分位数的影响更大〔门诊总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96.33(31.06,361.61),门诊自付费用第90百分位Coeff(95%CI)=128.56(26.83,230.28)〕。 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情况严重,慢性病患病种数增加与更高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相关。政府应重视初级保健,以管理与慢性病共病有关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疾病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在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管理的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管理分为签约组(n=1538)和非签约组(n=2437),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两组居民入组时,签约组吸烟人数,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时间低于未签约组(P<0.05)。经过1年的签约管理,签约组患者腰围平均减少0.36(0.06,0.66)cm,脉压差平均降低3(-3.77,-2.23)mmHg,显著优于非签约组患者(P<0.05)。签约组患者新发糖尿病67例,显著高于非签约组(P=0.002),新发中风62例,显著低于非签约组(P=0.001)。校正吸烟及每周锻炼次数后,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签约管理可以显著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adjust odds ratio(AOR)=0.668, 95%CI 0.449~0.895],同时不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AOR=1.642, 95%CI 0.936~2.882)。结论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风发生风险,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效果优于传统慢性病管理模式,家庭医生“1+1+1”组合签约管理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社区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组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护-助团队,建立团队内部不同专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与分工合作机制〔医生依托医联体和院校专家资源建立纵向专家技术团队,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综合诊疗能力,提升签约管理水平;护士实施公共卫生管理能力提升,培养社区专科护士,建立护士健康管理室,保障签约患者综合性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权益;纳非专业人员(护士助理)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协助团队承担更多事务性工作,分担团队工作压力,扩大服务覆盖〕;借助计算机智能协助定向分诊,强化、巩固医患之间的契约服务关系,落实连续性管理,提供差异性签约服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与激励机制,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向纵深发展。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自下而上的基层操作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运行模式,效果肯定,社区居民签约率、规范管理率、慢性病控制率,社区就诊率、健康行为改善率、签约居民满意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率均不断提高,真实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医改进程,有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形成,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自知力欠缺及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做好社区面访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定期面访患者本人,可以更好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目的了解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患者的面访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0—12月,利用2019年底江苏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建档管理的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档案及随访管理信息,分析当年度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规律面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7 778例研究对象,其规律面访率为81.08%(22 523/27 7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本地户籍〔OR(95%CI)=0.704(0.640,0.775)〕、年龄≤44岁〔OR(95%CI)=0.522(0.472,0.578)〕、学历为高中及以上〔高中/中专OR(95%CI)=0.493(0.446,0.545),大专及以上OR(95%CI)=0.470(0.415,0.532)〕、目前有正式工作〔OR(95%CI)=0.715(0.668,0.766)〕、未婚〔OR(95%CI)=0.746(0.665,0.838)〕、经济状况为非贫困〔OR(95%CI)=0.587(0.517,0.666)〕、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OR(95%CI)=0.491(0.440,0.548)〕、服药时长0~10年〔OR(95%CI)=0.881(0.778,0.998)〕、不是"以奖代补"监护补助对象〔OR(95%CI)=0.807(0.704,0.926)〕、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OR(95%CI)=0.844(0.716,0.996)〕是患者规律面访的消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关注非本地户籍、年龄≤4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目前有正式工作、未婚、经济非贫困、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服药时长0~10年、不是监护补助对象和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的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开展宣传教育、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加强患者社会支持等措施提高患者规律面访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 在健康中国政策的指导下,上海的家庭医生常住人口签约率超过45%。但是楼宇白领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较低,白领人群亚健康问题也愈发严峻。目的 了解目前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8-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8个商务楼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及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的需求3个部分。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48%。家庭医生一般服务和楼宇服务“非常需要”排序第一的条目分别是代配药服务〔29.49%(253/858)〕和颈椎病等的防治〔36.37%(315/866)〕。63.30%(507/801)的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有需求,不同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投保情况楼宇白领人群对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需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楼宇白领人群“最希望的”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方式、服务时间、价格区间分别为现场咨询〔26.53%(230/867)〕、工作午间1 h〔40.43%(399/987)〕、0~100元〔48.38%(417/862)〕。结论 楼宇白领人群具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需求,但缺乏便利可及的相应服务,建议设计针对白领的、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有偿服务包,并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铭  奚志  孟启哲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18-1423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永久性神经缺陷、功能障碍有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全面的内科治疗。而END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索血糖变异性(GV)、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4例)和非END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记录其GV相关指标〔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标准差(SD)、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葡萄糖T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 结果 END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V、SD、MAGE、MODD均高于非END组,葡萄糖TIR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OR=1.194,95%CI(1.027,1.388),P=0.021〕、SD〔OR=11.040,95%CI(1.189,102.473),P=0.035〕、MAGE〔OR=3.063,95%CI(1.062,8.837),P=0.038〕、MODD〔OR=20.990,95%CI(1.420,201.206),P=0.027〕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葡萄糖TIR〔OR=0.877,95%CI(0.789,0.974),P=0.014〕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保护因素。基于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该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绘制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V、SD、MAGE、MODD、葡萄糖TI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95%CI(0.765,0.929),P<0.01〕、0.812〔95%CI(0.723,0.901),P<0.01〕、0.850〔95%CI(0.772,0.928),P<0.01〕、0.803〔95%CI(0.710,0.896),P<0.01〕、0.825〔95%CI(0.747,0.903),P<0.01〕。 结论 CV、SD、MAGE、MODD及葡萄糖TIR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GV并增加葡萄糖TIR对预防END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生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面临着不同的工作环境,可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来源的工作压力。现有研究缺乏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生工作压力的比较。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镇村两级医生工作压力,分析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生工作压力的差异,提高对农村医生工作压力的全面认识。方法 于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3个县(区)18个乡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182例和村卫生室医生176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所在地区、岗位类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称及工作年限等)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量表(C-HSS)。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和广义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生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医生在挑战性压力中位得分分别为3.83(0.71)分和4.33(0.83)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碍性压力中位得分分别为2.8(1.00)分和2.8(1.00)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阻碍性压力的“我无法确定自身工作岗位职责是什么”“为完成工作我需要经历繁琐的流程”2个条目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了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称、工作年限等可能混杂因素后,职业类别是基层医生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乡镇卫生院医生的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分别比村卫生室医生低40%〔OR(95%CI)=0.60(0.47,0.76)〕和27%〔OR(95%CI)=0.73(0.58,0.94)〕。结论 镇村两级医生挑战性压力均比较大,村卫生室医生承担更大挑战性压力,需关注并减少其消极影响;村卫生室医生比乡镇卫生院医生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上承担更大的阻碍性压力,需加强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为上海市在医疗卫生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4—6月,选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400名(供方),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居民700名(需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双方基本信息、签约情况、认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最需要改善的方面,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知晓情况、就诊意愿、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主观需求情况,家庭医生对就诊对象了解情况、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落实情况。结果 社区居民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7份,有效回收率93.9%;家庭医生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0.8%。在社区居民中,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432名(65.8%)。在家庭医生提供的所有服务中,社区居民需求排名前3项为健康体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服务。家庭医生提供服务排名前3项为:慢性病建卡及随访管理、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双向转诊服务。在已签约的216名社区居民中,选择签约的家庭医生就诊率为50.0%(108名);家庭医生对于就诊对象是否为自己签约对象的了解率为78.2%(284/363)。居民和家庭医生认为目前服务中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为家庭医生诊治水平、基本药物制度的药物种类和对于疑难杂症向专科医院的快速有序转诊。结论 供需方对于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队伍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居民健康,保障家庭医生责任制的顺利实现和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初级保健中以温情守护居民健康,然而受基层医疗建设不足等条件的种种制约,如何保证温情守护?目的 了解广东省首批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广东省共36个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法各层按1∶1∶1的比例从3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抽取调查对象。分别是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及其他社区卫生工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总体工作满意度以及21项满意度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自我评价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是(3.8±0.7)分,217名(86.5%)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21项满意度因子的得分均值中,得分最高的是“同事关系”(4.1±0.5)分,得分最低的是“单位福利待遇”(2.8±1.1)分。不同年龄对与领导的关系的满意度、不同文化程度对工作量的满意度、不同职称对得到同事的帮助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OR=2.118,95%CI(1.072,4.184)〕、个人能力提高情况〔OR=2.220,95%CI(1.181,4.173)〕、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OR=1.905,95%CI(1.023,3.546)〕、与领导的关系〔OR=4.640,95%CI(1.328,16.214)〕和同事关系〔OR=5.111,95%CI(1.330,19.644)〕是影响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人数及分配合理程度、个人能力提高情况、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与领导的关系和同事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随着签约服务的深入推进,新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逐渐形成,建立国家层面的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越来越有必要。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评价现状,分析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内容、指标设置以及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借助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6—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培训会,培训会分别在我国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开展。选取来自全国32个省级及114个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人员227名;同时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湖南长沙及重庆市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36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为研究对象。调查于2017年6—7月举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的基本情况、对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情况的认知、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措施落实情况的认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59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95.3%。结果 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分别有70.1%(414/591)、92.0%(544/591)、70.1%(414/591)、68.4%(404/591)认为应设置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计划生育特殊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有92.4%(546/591)、81.6%(482/591)、72.6%(429/591)认为应当设置签约对象满意率、“签约服务包”设计内容完成率、签约对象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分别有85.4%(505/591)、78.3%(463/591)、66.2%(391/591)认为应设置签约对象基层就诊率、签约对象签约医生就诊率、签约对象预约转诊率。591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49.1%(290/591)反映本地区/机构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回答有签约服务费等相关激励措施的290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者中,78.3%(227/290)反映签约服务费能够用于家庭医生团队激励,39.0%(113/290)反映签约服务费在绩效工资总量内。290名认为有签约服务费的应答者中,27.6%(80/290)反映来源于财政补助,31.4%(91/290)反映来源于医保基金,80.3%(232/290)反映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30.0%(87/290)反映来源于签约居民个人。结论 较大比例的卫生行政部门人员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应同时注重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同时应加强基层首诊的落实。另外,建议保证签约服务经费来源,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家庭医生收入做增量,调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季燕  丁静  陈雪  刘美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63-2567
背景 频繁就诊不仅造成社区医疗资源不合理应用,而且增加全科医生的工作负担。目的 了解北京市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频繁就诊现状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完整门诊就诊记录的43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文化程度、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疾病情况(体质指数、合并其他慢性病情况)、就诊情况(单纯咨询次数、口服高血压药物种类、测量血压次数)进行分析。结果 434例高血压患者共就诊9 910次,其中频繁就诊组(年就诊次数>24次)160例(36.9%),共就诊5 694次(57.5%);常规就诊组(年就诊次数≤24次)274例(73.1%),共就诊4 216次(42.5%)。频繁就诊组的年龄构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比例、体质指数及合并冠心病、脑卒中比例与常规就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OR=2.467,95%CI(1.536,3.964)〕和合并脑卒中〔OR=2.702,95%CI(0.449,1.106)〕为频繁就诊的危险因素。结论 频繁就诊高血压患者占用了大量社区医疗资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合并脑卒中为频繁就诊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频繁就诊的重视程度并筛查干预不必要的就诊行为,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然而“签而不约”现象普遍存在。目的 量化分析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偏好,为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效率及调整签约服务包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4-7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对慢性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离散选择试验(DCE)的方法编制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DCE问题(共包括定期随访频率、药品供应可及性、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健康管理活动、转诊服务便捷性、预约就诊时间弹性、医患共同决策氛围7个属性,每个属性有3个水平)。开展问卷调研的同时,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性访谈,以了解其对于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采用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2.7%。混合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对不同签约服务的偏好依次为: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β=0.57,P<0.05),高水平的家庭医生诊疗(β=0.43,P<0.05),经常性的健康管理活动(β=0.36,P<0.05),高频次的定期随访(β=0.31,P<0.05),良好的医患共同决策氛围(β=0.12,P<0.05),高通畅的转诊服务便捷性(β=0.06,P<0.05),高弹性的预约就诊时间(β=0.04,P<0.05)。慢性病患者对签约服务的其他需求包括:实时健康咨询、专科医疗服务、医保报销、健康体检、康复指导、个性化健康评估等。结论 上海市慢性病患者偏好较高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药品供应可及性(在社区完全能配到二、三级医院药品)、家庭医生诊疗水平(高水平)、健康管理活动(经常,6次/月)。应加强患者偏好评估,把握偏好变化,不断优化慢性病签约服务内涵,从而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促进卫生资源的高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章洁  丁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705-1710
背景 牙周病和糖尿病存在双向影响关系,牙周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没有得到医患应有的重视。目的 调查月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03-01至2018-06-01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家庭医生签约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资料、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控制情况、口腔保健情况。以社区牙周指数(CPI)为标准进行牙周检查。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特征患者CPI最高计分和平均计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是否存在除外区段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除外区段者169例(个人CPI最高计分为0、1、2、3、4者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5%、14.5%、46.5%、10.0%、10.0%),对此169例患者的个人CPI最高计分和平均计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9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CPI最高计分高于病程≤9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没洗过牙的2型糖尿病患者CPI平均计分高于0.5~1.0年洗一次牙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关注口腔保健知识的2型糖尿病患者CPI最高计分、CPI平均计分高于关注口腔保健知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被医生告知糖尿病和牙周病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CPI最高计分高于被医生告知糖尿病和牙周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刷牙时经常牙龈出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CPI最高计分高于刷牙时无牙龈出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5)。存在“除外区段”者31例(除外区段数为1、2、3、4者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5.5%、4.5%、3.0%、2.5%),2型糖尿病患者牙列存在除外区段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OR=2.266,95%CI(1.011,5.079)〕、2型糖尿病病程>9年〔OR=2.490,95%CI(1.056,5.889)〕(P<0.05)。结论 月坛社区家庭医生签约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家庭医生需要重视其牙周状况,加强对其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用药差异可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治疗效果,严重时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目前,过渡期用药的差异性研究已经成为北美地区护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对住院患者的服药差错研究较多,而对于医院-家庭过渡期的患者服药差异性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差异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以期减少用药差异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前1 d,对患者病历进行仔细查阅,获取其社会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用药相关资料。出院后4周开展电话随访,使用用药差异性评估工具评估用药差异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入组172例患者,其中24例失访,最终纳入148例患者,有效访问率为86.0%。148例患者中,80例(54.0%)发生了182次用药差异,平均2.28次/人,其中服药次数减少〔73次(40.1%)〕和用药剂量减少〔37次(20.3%)〕为主要的用药差异类型;遗忘服药〔38次(20.9%)〕和出院药物教育不详细〔58次(31.9%)〕是主要的用药差异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保类型〔OR=8.606,95%CI(1.505,49.207)〕、家庭关怀指数〔OR=2.387,95%CI(1.536,3.710)〕、骨折次数〔OR=0.134,95%CI(0.041,0.444)〕、骨质疏松知识认知〔OR=0.881,95%CI(0.797,0.973)〕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发生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出院早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存在较高的用药差异,医保类型、骨折次数、家庭关怀指数、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是其发生用药差异的影响因素。医院-家庭过渡期内医务人员需协同家属和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和避免用药差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