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61篇
  免费   8378篇
  国内免费   2823篇
耳鼻咽喉   644篇
儿科学   3408篇
妇产科学   2630篇
基础医学   10097篇
口腔科学   2072篇
临床医学   12254篇
内科学   23450篇
皮肤病学   932篇
神经病学   3775篇
特种医学   24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8929篇
综合类   14651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485篇
眼科学   673篇
药学   12570篇
  61篇
中国医学   3953篇
肿瘤学   6404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1979篇
  2022年   3459篇
  2021年   5956篇
  2020年   4795篇
  2019年   4575篇
  2018年   4491篇
  2017年   3824篇
  2016年   4101篇
  2015年   4217篇
  2014年   7906篇
  2013年   8412篇
  2012年   7053篇
  2011年   7930篇
  2010年   6146篇
  2009年   5946篇
  2008年   6054篇
  2007年   5855篇
  2006年   4677篇
  2005年   4055篇
  2004年   3301篇
  2003年   2582篇
  2002年   1997篇
  2001年   1795篇
  2000年   1484篇
  1999年   1277篇
  1998年   1022篇
  1997年   977篇
  1996年   866篇
  1995年   741篇
  1994年   705篇
  1993年   580篇
  1992年   551篇
  1991年   515篇
  1990年   394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332篇
  1987年   317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409篇
  1984年   332篇
  1983年   214篇
  1982年   256篇
  1981年   229篇
  1980年   223篇
  1979年   199篇
  1978年   182篇
  1977年   125篇
  1976年   134篇
  1975年   9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伯氏疟原虫对青蒿素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韶  杜以兰  姜齐 《药学学报》1986,21(11):811-815
仿Peters剂量递增法用伯氏疟原虫ANKA株及N株对QHS进行了抗药性的研究。经14个月的培育至第58代,QHS im注射“4日抑制性实验”的ED50在RQ/ANKA系及RQ/N系分别为其亲代系的53.4及54.6倍,但经蚊传未获成功。在第40代(I50=25)时,其50%的治愈剂量为其亲代系的5.4倍。停药传代其抗性会逐渐消失。该虫系对青蒿酯钠及蒿甲醚有明显的交叉抗性,其ED50分别为其亲代系的13.1及11.7倍,对伯喹的抗性为2.9倍,对氯喹未见明显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942.
The first quinolone compound, nalidixic acid,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a limited number of Gram-negative micro-organisms. One step resistance developed hiin vitro and during treatment. Resistance was not mediated by transfer of R-plasmids, 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of all quinolones. Newer quinolones like oxolinic acid, piromidic acid, cinoxacin and pipemidic acid exhibit an extended spectrum of activity against Gram-negative bacteria at lower MIC values. In recent years fluorinated quinolones were introduced like ciprofloxacin, norfloxacin, pefloxacin, ofloxacin, enoxacin and amifloxacin. These compounds exhibitin vitro a broad spectrum of activity against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at MIC values seventy to four hundred times less than those for nalidixic acid. Thein vitro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a large study of un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general practice (PINISU). No resistance was found. The fluorinated quinolones are very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a limited number of indications.  相似文献   
943.
The medicinally important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benzyldimethyltetradecylammonium chloride (BDTA),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 and benzethonium chloride, all afford, under fast atom bombardment (FAB) mass spectrometric conditions, abundant and persistent [M---Cl]+ species usefully amenable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the aid of thioglycerol as a liquid FAB matrix. The use of BDTA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allowed a direct, precise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cetylpyridinium and benzethonium chlorides, either as pure samples or in dosage forms,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0.05–2 mg/ml.  相似文献   
944.
张超  李慧  邵正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46-1350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明确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以便及时识别并干预脂肪肝高危人群。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24 019例,根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标准分成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四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 结果 ①本次所选取长沙地区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5.64%;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946倍和9.168倍(P<0.05),表明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③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在不同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存在差异(P交互作用<0.05)。④ROC曲线显示,男性发生脂肪肝的BMI 临界值为24.6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14,女性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为23.20,AUC为0.848。 结论 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男性BMI>24.60、女性BMI>23.20时,应重视体重管理,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5.
陈旭  王琳  李享宸  陈丽  周文  李俊如  李键  黄静  古荣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2):1443-1447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地区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所有实验数据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2018-2020年共分离出病原菌8 47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 509株,占64.97%,革兰氏阳性菌2 970株,占35.03%。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974株),其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的敏感度较高,但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同时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36株。检出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 894株),其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大于60%,对替加环素敏感,耐药性仅为0.1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共1 071株(57.92%),检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272株(32.27%)。结论 相比2015-2017年该院耐药菌监测数据,该院2018-2020年临床检出耐药菌有所变化,但耐药问题仍然严峻,应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严格实行隔离消毒等措施。  相似文献   
946.
目的 了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并对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KP的标本来源、科室来源,整体药敏试验结果,对不同年度、主要科室来源CRKP分离率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2020年共分离非重复KP 2 426株,其中1 825株(75.23%)来自下呼吸道,246株(10.14%)来自尿液,164株(6.76%)来自全血。呼吸内科、老年病科和中心ICU分离占比居前三位,共分离924株(38.09%)。所有分离株对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36%、20.02%、7.79%和2.31%。共分离CRKP 500株,2017—2020年分离出CRKP比率分别为23.34%、25.30%、18.52%和13.94%,中心ICU和烧伤创伤整形外科分离出CRKP比率高达61.82%和59.26%。2017—2020年各年度CRKP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9.64%、30.36%、31.75%、23.19%,对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30%、7.74%、6.35%和8.70%,CRKP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 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KP主要来自老年和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耐药情况比较严峻。近两年CRKP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观察。临床应重视CRKP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院感科应加强对多重耐药KP和抗菌药物的管控,预防院内感染并对CRKP的院内获得性传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47.
目的:评价在发热疾病临床诊断过程中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发热疾病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均给予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统计与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外的血细胞形态学指标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异常细胞、白细胞改变、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异型淋巴细胞改变等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大多数发热疾病患者会出现血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因此,实施发热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以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2020年抽取宁夏银川市12~17岁儿童青少年共1 622名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与测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体成分检查。结果 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肌肉质量指数(SMMI)呈负相关(r=-0.105,-0.094,P<0.001);甘油三酯(TG)与全身肌肉质量(SMM)呈负相关(r=-0.067,P<0.01)。高SMMI者患高血压、高TC、高TG分别是低SMMI者的0.60(95%CI: 0.37~0.97)、0.54(95%CI: 0.33~0.89)倍和0.53(95%CI: 0.32~0.87)倍(P<0.05);SMMI良好、充足患高脂血症的风险分别是SMMI严重不足的0.32(95%CI:0.15~0.70)、0.23(95%CI: 0.08~0.65)倍(P<0.05)。SMMI良好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SMMI严重不足的0.44(95%CI:0.22~0.89)倍(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肌肉质量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低肌肉质量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950.
目的 探索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骨量异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侗族男性共5 727名。采用随机森林算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探讨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量异常重要的前5名的因素依次是职业、午睡时长、年龄、BMI、静态行为。布依族(OR=1.223,95%CI:1.065~1.405)、年龄≥50岁(OR=1.254,95%CI:1.038~1.515)、吸烟(OR=1.191,95%CI:1.060~1.338)、有关节炎(OR=1.259,95%CI:1.001~1.583)和有骨折史(OR=1.528,95%CI:1.227~1.902)可能是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而农林牧渔劳动者(OR=0.787,95%CI:0.626~0.990)、午睡时长≥90分钟(OR=0.725,95%CI:0.612~0.858)、中水平体力活动(OR=0.818,95%CI:0.708~0.946)和高水平体力活动(OR=0.824,95%CI:0.696~0.975)可能是贵州省主要男性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BMI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业余静态行为时长与骨量异常的患病关联强度呈线性关系。结论 影响贵州省男性主要少数民族骨量异常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包括非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建议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以预防骨量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