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增加儿童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4年9月—2015年8月从北京市16个社区入组符合标准的儿童2 275名,从新生儿期随访至3岁。结果 宫内暴露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儿童在1、2、3岁时的BMI均高于非暴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2.01,95%CI:1.40~2.89)、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09,95%CI:1.06~1.13)、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1,95%CI:0.99~1.03)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83,95%CI:0.71~0.98)是儿童1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66,95%CI:1.07~2.58)、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1.02,95%CI:1.00~1.0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1,95%CI:0.49~0.75)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61,95%CI:0.45~0.84)是儿童2岁内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出生时为巨大儿(OR=1.89,95%CI:1.23~2.91)、母亲孕前体重指数较高(OR=1.14,95%CI:1.09~1.18)也是儿童3岁内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人均收入较高(OR=0.66,95%CI:0.54~0.81)和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OR=0.55,95%CI:0.40~0.75)是儿童3岁时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辅食添加时间与3岁内儿童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为了减少儿童在3岁内发生超重肥胖,应严格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的体重,尽可能地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睡眠质量相关因素对3~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 方法 从南阳市区4所公立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及县区4所幼儿园中选取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向其家长发放长处与困难问卷 (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对561名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情况及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共回收540份有效问卷。对儿童行为(SDQ总分)与性别、年级、母亲父亲学历、睡眠环境、养育观念、睡眠模式及CSHQ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CSHQ总分平均为(48.60±7.81),SDQ总分平均为(14.96±3.12)。单因素分析显示SDQ总分大于17分与母亲受教育程度(χ2=62.998, P<0.001)、睡眠环境(χ2=23.996, P<0.001)、父母养育观念是否一致(χ2=45.171, P<0.001)、养育风格(χ2=7.991, P=0.018)、平均睡眠时长(χ2=100.510, P<0.001)、夜间睡眠时长(χ2=71.370, P<0.001)、午休时长(χ2=139.795, P<0.01)、夜间就寝时间 (χ2=29.404, P<0.001)、CSHQ总分(χ2=28.484, P<0.001)有关。平均睡眠时长与活动过度呈负相关(r=-0.106, P=0.014)。平均睡眠时间短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46,95%CI:1.713~5.775)。CSHQ总分(r=0.473, P≤0.001)、睡眠持续时间(r=0.128, P=0.003)、睡眠阻抗(r=0.126, P=0.003)、睡眠焦虑(r=0.156, P≤0.001)、睡眠呼吸障碍(r=0.124, P=0.004)、睡眠觉醒(r=0.370, P≤0.001)与SDQ得分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持续时间(OR=3.232,95%CI:3.107~3.361、睡眠焦虑(OR=1.257, 95%CI:1.116~1.417)、睡眠呼吸障碍(OR=1.861,95%CI:1.459~2.373、睡眠觉醒(OR=3.146,95%CI:2.937~3.369)是影响SDQ总分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平均睡眠时长、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阻抗、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及CHSQ总分与SDQ得分相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间短、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觉醒、、睡眠焦虑、睡眠呼吸障碍时SDQ分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流行情况,为生长迟缓儿童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截止到2020年3月30日的有关中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报道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地区分布、调查年份、居住地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通过排除其中任意一篇低质量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总样本量699 974人,变化范围为6 082~99 542(M=17 329)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总患病率为6.0%(95%CI:5.0%~7.0%)。亚组分析显示0~7岁患病率8.1%(95%CI:6.0%~10.2%),7~18岁患病率3.3%(95%CI: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在2005-2010年调查的患病率9.9%(95%CI:7.5%~12.2%),在2011-2019年调查患病率3.0%(95%CI: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农村患病率4.5%(95%CI:3.4%~5.7%),城市患病率2.5%(95%CI: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不同性别、地区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居住地患病率存在差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学龄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10-11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农村地区对442名柯尔克孜族3~6岁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及检测。结果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总检出率为18.10%(80/442),其中轻度为12.22%、中度为4.30%、重度为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P<0.0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母亲未补铁(OR=2.026,95%CI:1.038~3.944)、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OR=2.352,95%CI:1.111~5.011)、挑食(OR=3.997,95%CI:1.318~12.108)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柯尔克孜族学龄前留守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以轻度贫血为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24月龄婴幼儿不同铁和贫血状况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为神经行为发育偏移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的322例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检查以判定婴幼儿铁营养和贫血状况,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结果 本研究中6~24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为8.07%,铁缺乏发生率为11.49%。缺铁性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6.70(95%CI:-12.84~-0.56)、-6.27(95%CI:-11.87~-0.68)和-6.19(95%CI:-11.91~-0.47);缺铁无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1.65(95%CI:-3.19~-0.10)和-2.24(95%CI:-3.86~-0.63);非缺铁性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1.52(95%CI:-2.92~-0.16)、-1.46(95%CI:-2.70~-0.23)和-1.39(95%CI:-2.68~-0.11)。结论 铁缺乏、贫血均与6~24月龄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负相关,可能存在不良影响,需进一步探明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促进儿童气质的健康发展。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东西南北4个郊区和城区的幼儿园各1所,每个幼儿园按照大、中、小班各抽取3~8个班级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父母或主要照顾人匿名填写,内容包括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4部分。共发放问卷1 100份,回收合格者936份,回收合格率85.09%。用SPSS 15.0软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儿童气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进入影响儿童气质回归方程的因素为:社会适应能力(95%CI:0.045~1.530,P=0.038),父母婚姻(95%CI:0.450~1.650,P=-0.001),是否独生子女(95%CI:-2.788~-0.148,P=0.031),孕期有无异常(95%CI:-2.082~-0.517,P=-0.002),孕期营养(95%CI:-1.452~-0.224,P=0.009),孕前心理(期待怀孕)(95%CI:-0.918~0.045,P=0.074),母亲个性的内外向性(E分)(95%CI:-0.003~0.058,P=0.076)、父亲个性的情绪性(N分)(95%CI:-0.037~-0.010,P=0.001),性别(95%CI:-0.669~-0.122,P=0.005)。结论 气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在养育幼儿过程中,家长在重视孕期保健的基础上,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个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宁夏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民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宁夏学生贫血的干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选择宁夏回、汉族7、9、12、14岁四个年龄段3 7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贫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 宁夏中小学生总体贫血患病率为8.1%,回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7%(140/1 615),略高于汉族学生的7.7%(165/2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P=0.01)。回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为7.2%,中重度贫血检出率为1.4%,汉族学生分别为6.4%、1.3%。在低年龄组中,回、汉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中,年龄(9岁OR=0.53,95%CI:0.33~0.85,P<0.05;12岁OR=0.51, 95%CI:0.32~0.82,P<0.05)、营养不良(OR=0.63,95%CI:0.45~0.87,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回族学生中,性别(OR=1.65,95%CI:1.15~2.36,P<0.05)、年龄(9岁OR=0.35,95%CI:0.21~0.58,P<0.05;12岁OR=0.54, 95%CI:0.32~0.92,P<0.05)与贫血患病有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民族与女生、乡村、12岁、14岁学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针对回、汉族的不同民族差异制定贫血防治措施,建议增加回族学生饮食中含铁食物的摄入,关注贫血间的性别、城乡差异,进而提高宁夏回、汉族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9年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控青少年血压偏高制定相应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本溪市选择3 669名9~18岁青少年,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3 489名青少年完成调查。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为19.00%。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因素有年龄、超重与肥胖、住校情况和中高强度运动情况,其中14~18岁(OR=1.272,95%CI:1.041~1.555)、超重与肥胖(超重OR=2.126,95%CI:1.671~2.706;肥胖OR=4.444,95%CI:3.626~5.445)、不住校(OR=1.514,95%CI:1.099~2.085)、有中高强度运动(中高强度运动1~2 d OR=1.371,95%CI:1.039~1.808);中高强度运动3 d以上OR=1.437,95%CI:1.110~1.861)是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溪市青少年血压偏高率相对较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其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发育迟缓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并探讨焦虑在家庭亲密度与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抽取辽宁省某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和复查的200例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儿童焦虑量表与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00例发育迟缓儿童的自我意识总分为45.87±4.15,FACES-Ⅱ得分与自我意识总分呈负相关 (r=-0.607,P<0.01);FACES-Ⅱ得分与儿童焦虑呈正相关(r=0.416,P<0.001);儿童焦虑与自我意识呈负相关(r=-0.367,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儿童焦虑在家庭亲密度对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95%CI为(-0.257,-0.043)。中介效应值为-0.077,占总效应的9.50%。 结论 发育迟缓儿童自我意识较低,要重点关注对儿童焦虑情绪的疏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亲子关系,提高发育迟缓儿童心理健康与自我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骨矿物质含量(BMC)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骨质疏松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于2017-2020年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银川市随机抽取1578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骨矿物质含量测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定义的肥胖指标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评估及干预在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为高危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0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访的160例高危儿,进行扭动阶段和不安阶段的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月龄满3个月后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定期测试发育商(DQ),随访至12月龄以上以临床诊断与随访评估结果明确其神经发育结局。对评估结果异常的实施早期干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观察临床效果,分析两种评估结果的相关性及早期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神经学发育结局:发育正常59例(36.8%),发育偏离58例(36.3%),发育迟缓32例(20%),脑瘫11例(6.9%);2)干预前后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367,P<0.01);3)干预后高危儿的DQ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3, P<0.01);4)GMs评估结果与“儿-心”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或<0.01);5)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异常的高危因素为低出生体重(OR=7.650,95%CI:1.129~51.813,P=0.037)、缺氧缺血性脑病(OR=2.656,95%CI:1.158~6.089,P=0.027)、脑损伤(OR=2.123,95%CI:1.017~4.434,P=0.045)和早产(OR=2.405,95%CI:1.126~5.133,P=0.023)。结论 运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儿-心”量表进行早期评估,有助于预测高危儿神经学发育结局,并且对高危儿早期干预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相关性,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2月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地区8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肥胖组,按照1∶1配对选取8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的FABP2基因G54A多态性,检测两组的血生化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FABP2基因G54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肪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TG)、瘦素、皮质醇、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脂联素(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FABP2基因G54A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4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儿童血清TG(OR=1.528,95%CI:1.221~4.007)、瘦素(leptin)(OR=1.694,95%CI:1.381~4.214)、皮质醇水平升高(OR=1.664,95%CI:1.360~4.815)、等位基因A增加(OR=1.773,95%CI:1.468~5.598),APN的水平降低(OR=0.728,95%CI:0.517~0.839)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中等位基因A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为NEC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足月NEC患儿资料,根据起病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三组间一般情况、起病情况/基础疾病、住院经过、疾病转归,并对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足月NEC患儿275例,其中母乳喂养69例(25.1%),混合喂养118例(42.9%),配方奶喂养88例(32.0%)。配方奶喂养组起病日龄中位数为6 d,小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H=41.415,P<0.001),其 NEC Ⅲ期(P确切概率=0.008)、CRP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合并腹膜炎、败血症比例,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χ2=32.273、15.158、15.329,P<0.05)。配方奶喂养组合并呼吸衰竭(P确切概率=0.006)、电解质紊乱(χ2=7.522,P=0.023)、休克(P确切概率=0.003)的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治愈率低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89.8% vs. 94.2%、98.3%,χ2=7.137,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NEC合并休克(OR=9.598, 95%CI:1.507~61.112)、代谢性酸中毒(OR=6.632, 95%CI:1.693~25.974) 及NEC Ⅲ期(OR=17.180, 95%CI:1.402~210.524)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理的母乳喂养可以推迟足月NEC的发生,配方奶喂养的足月NEC患儿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多见,治疗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关系,为遗尿症的危险因素提供研究依据,并分析在儿童不同年龄及性别中二者相关性的变化。方法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抽取3个市区和4个郊区,以5~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分发问卷85 860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关系,敏感性分析观察二者相关性在年龄和性别中的变化。结果 上海市共有62 290名5~12岁儿童纳入研究。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热性惊厥儿童患频繁夜间遗尿症的风险较高(OR=7.740,95%CI:5.512~10.870,P<0.001)。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二者相关性越强(P<0.001),尤其在女童中(OR=13.798,95%CI:8.056~23.631,P<0.001)比男童(OR=4.422,95%CI:2.580~7.579,P<0.001)更为显著。结论 热性惊厥与频繁夜间遗尿症显著相关,尤其在高年龄组与女童中更为显著,提示热性惊厥为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在不同时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出更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减少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方法,共纳入2020年8月-2021年5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0~3岁的早产儿1839例.调查其喂养情况,并收集其体重、身长指标,统计生后体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的关系,为频繁夜间遗尿症的病因研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区3个区(静安、徐汇和杨浦)和郊区4个区(闵行、浦东、奉贤和崇明)选取62 290名5~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的关系。 结果 上海市5~12岁儿童频繁夜间遗尿症的发病率为0.5%(327/62 29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显著相关(OR=4.127,95%CI:2.994~5.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出生窒息的儿童仍具有患频繁夜间遗尿症的高风险(OR=3.001,95%CI:2.054~4.385,P<0.001),此外,还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在男童中(OR=3.518,95%CI:2.275~5.438,P<0.001)比女童(OR=2.293,95%CI:1.041~5.051,P=0.039)更显著。结论 频繁夜间遗尿症与出生窒息显著相关,并且此相关性在男童中更高,提示出生窒息为频繁夜间遗尿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