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2-2013年嘉兴地区两所综合性三甲医院中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资料,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ETI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两年共检出大肠埃希菌4 698株,其中2012年检出2 236株、产ESBLs 1 254株,2013年2 462株、产ESBLs 1 322株,产酶率分别为56.08%、53.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95.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为0.23%~1.13%。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且显示多药耐药性,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可经验选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可联合阿米卡星;重症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和替加环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离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分泌物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05株,筛选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48株,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鉴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ST分型。结果 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完全敏感,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75%和25.00%,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表现为多重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除外)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31株(64.58%)检出携带TEM-1基因,19株(39.58%)检出携带CTX-M-14基因;4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有10种ST分型,以ST131(31.25%)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K—B法检测了400株大肠埃希菌及其产ESBLs的情况,并对其耐药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91株,阳性率为22.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要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有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ESBLs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ESBLs阳性菌的耐药性强且呈现多重耐药,ESBLs阳性菌与ESBLs阴性菌的耐药率有很大差异,亚胺培南为治疗ESBLs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同时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流行情况,揭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1月医院分离的3688株大肠埃希菌用VITEK-32GNI+鉴定,GNS-448检测对氨基糖苷类、(p-)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其中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PCR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流行状况.结果 3688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1660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45.0%;大肠埃希菌除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全耐药,未检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株;36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检测结果22株阳性,检出率为61.1%.结论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但近几年基本稳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存在多药耐药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检出率较高,且与多药耐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烧伤创面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2005-2008年5月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培养、体外药敏活性及ESBLs检测.结果 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菌株数的66.7%、45.7%,分别对所测试15种抗菌药物中的9种和8种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 烧伤创面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存在相当比例,ESBLs阳性菌的耐药情况远较阴性菌更加严重,对于ESBLs阳性菌,亚胺培南仍为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HX-21细菌鉴定分析仪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ECO)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 207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超广谱酶β-内酰胺酶(ESBLs)菌579株,检出率为48.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最为显著,分别从2008年的70.2%、68.4%、66.7%和80.7%升高到2012年的93.9%、85.5%、91.6%和95.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年均1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2%,仍是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特别是产ESBLs菌的首选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避免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ICU危重症患者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菌群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8月综合ICU送检尿液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菌株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细菌鉴定采用美国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VETI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除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纸片扩散法,其余均采用MIC法,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率。结果尿培养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03株,其中产ESBLs菌株107株,占35.31%,非产ESBLs菌株196株,占64.6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70.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耐药率<30.0%,同时,产ESBLs菌与非产ESBLs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为严重,但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仍是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作为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武宁  刘玉梅 《中国校医》2023,(7):539-542+545
目的 分析骨科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选择临床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4月滕州市工人医院骨科术后感染患者标本送检,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分离、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份标本共培养201种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6株(62.69%),革兰氏阴性菌75株(37.31%)。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为53株(26.37%),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为25株(12.4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86.8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93.75%,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未检出耐药株,敏感率均为100.00%。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00%(8/25),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58%(6/1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为88.00%,对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和妥布霉素较敏感,耐药率不超过20.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4.74%,对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膀胱癌术后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分析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从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术后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02株,筛选产ESBLs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并比较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耐药率。结果 分离出的102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株58株,检出率为56.86%;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以及头孢他啶耐药率为100.00%,其次为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良好,其中对厄他培南完全敏感;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CTX-M基因型检出率最高,占53.45%,其次为TEM,占27.59%;同时携带两种及以上基因型菌株4株,占6.90%;CTX-M型、TEM型、SHV型、OXA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术后并发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产ESBLs具有多药耐药基因表型特征,临床需对膀胱癌术后并发泌尿系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同时使用双纸片协同试验确定ESBLs阳性菌株。结果 6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56株,占82.4%,并且存在多药耐药,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00.0%、98.2%,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91.1%)。结论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8年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培养标本分离的细菌菌株,包括菌种名称、来源标本和药敏情况,应用WHONET 5.6和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8年共分离细菌5 014株,主要为革兰阴性(G-)菌(3 797株,占75.73%)。检出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 182株,占23.57%)、肺炎克雷伯菌(669株,占13.34%)和铜绿假单胞菌(408株,占8.14%)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耐药率均<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31%和20.8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1.71%和53.7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42.1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该院近年来临床分离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较平稳,整体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乐山地区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情况与耐药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乐山市3家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耐药菌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MDRO的来源、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 结果 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乐山市3家三甲医院共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3 287株,其中MDRO3 257株(占24.51%),MDRO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c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MDRO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标本(44.67%)和尿液(19.25%);MDRO标本主要临床来源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19.19%),其次为新生儿科(15.23%)和神经外科(14.15%)。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MD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PDR-PA)仅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霉素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霉素敏感。 结论 乐山地区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最多,其次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MDR-AB,临床治疗时应结合MDRO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严格掌握药物指征,同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无锡市某医院老年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该院年龄≥ 65岁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及其临床资料,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15 102份血标本检出病原菌7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6.13%、37.74%及6.13%。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0.16%、10.90%、7.90%;血培养阳性菌株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187株,25.4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7.5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50%,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69.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4.38%,低于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91.38%、100.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3.03%和6.06%。结论 老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优势,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高于MRSA,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微生物依据。方法 基于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后台相关节点数据及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收集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收集2015—2018年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分离菌株和住院期间送检标本所有临床分离菌株,比较抗菌药物使用前后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2015—2018年住院患者所有送检标本共检出非重复菌株69 037株(包括细菌及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7 900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44 055株(占63.81%),真菌7 082株(占10.26%)。住院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中检出非重复菌株15 0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 661株(占31.04%),革兰阴性菌9 451株(占62.93%),真菌905株(占6.03%)。治疗用药前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有送检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假丝酵母菌属、大肠埃希菌,苛养菌如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在所有送检标本中占比,较用药前低。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后送检标本分离菌株中耐药率更高。结论 研究首次报道大样本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及药敏情况,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在抗菌治疗后标本中显示更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CRE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宁夏某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58株非重复CRE,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应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进行表型确证,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水平转移情况,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5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38.61%),其次是阴沟肠杆菌(37株,23.42%)和大肠埃希菌(23株,14.56%),检出CRE最多的科室为ICU和烧伤整形科,CRE标本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痰、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和无菌中段尿,检出耐药基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为主。23株大肠埃希菌mCIM联合eCIM试验阳性率达95.65%,质粒接合试验成功将20株大肠埃希菌中15株菌株的blaNDM基因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R,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受体菌增强。MLST结果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4种ST型,以ST10和ST410为主。结论 该院CRE多来源于ICU,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较高耐药性,医院应当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NDM酶亚型逐渐变化,应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新亚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3GCR-E.coli)、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3GCR-KP)等细菌耐药数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细菌耐药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014-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MRSA、CRPA和CRAB、3GCR-E.coli、3GCR-KP等耐药率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 (1,1)模型。用后验差比C值和小误差概率P值评估模型精度,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并用2019-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模型对2021-2023年的耐药率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GM (1,1)模型对MRSA、CRPA、CRAB、3GCR-E.coli和3GCR-KP等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3年其耐药率分别可降低至23.9%、15.2%、50.2%、43.8%、26.1%。结论 全国针对细菌耐药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GM (1,1)模型对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可在细菌耐药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AP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将AP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与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62例AP合并感染患者,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44例(54.96%)。共分离出病原菌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7株(71.13%),革兰阳性菌84株(28.87%);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1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0株)。SAP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MDRO感染率高于非SAP组(P0.05),胆源性AP患者较非胆源性AP患者更易发生MDRO感染(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6%和35.56%;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5%外,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结论 AP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且MDRO感染对SAP患者的治疗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某院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8138份,阳性标本1067份,血培养阳性率为13.11%。共检出病原菌10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7株,占76.30%;居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1.84%、15.41%、3.83%。血培养病原菌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数最多(214株,占19.5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3.80%和8.59%、4.24%和7.32%、<1%和<6%、2.46%和4.27%、0和1.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95%,未检出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老年患者血培养阳性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不同,应及时送检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长病程组(病程≥10年)和短病程组(病程<10年),采集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长病程组共纳入132例,短病程组127例。分离病原菌385株,长病程组分离201株,短病程组分离184株。长病程组检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比例高于短病程组,检出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低于短病程组;长病程组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高于短病程组,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低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病程组产ESBLs、MR菌株的检出率均高于短病程组(40.87% vs 22.03%;37.50% vs 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50%;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50%;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长病程组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部分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街头小吃、流动摊点等的早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了解重庆市流动早餐的卫生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方法 2013和2015年在重庆市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渝中区等16个区县采集1 051份散装未经过较高温度处理后的流动早餐(包括政府指定的正规流动早餐点(早餐车)和无证流动早餐点),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2010,GB 4789.14-2014和GB/T 4789-2003/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 结果 2013年共采集样品300件,检出致病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株,沙门菌未检出。快餐店食堂采集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0%。粥及米面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式凉拌菜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分别为4.21%和2.94%。2015年共采集样品751件,检出致病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沙门菌1株,蜡样芽孢杆菌37株,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超市零售店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15.38%,主要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粥及米面制品中除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其余3类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8.32%。 结论 重庆市流动早餐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粥及米面制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比较突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