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健  郭忠琴  陆波  王云  杜健财 《现代预防医学》2014,(24):4451-4453,4456
目的调查和评估脂肪肝在体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探讨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 984例体检人群相关资料,对1 752例健康体检B超检查确诊脂肪肝的受检者,根据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的划分,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本次体检者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5.3%,脂肪肝患者中伴发有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7.2%,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中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脂肪肝发病率增高。结论 (1)男性是脂肪肝的主要好发人群;(2)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有着一定的相关性;(3)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具有显著相关性。脂肪肝受多种因素影响,脂肪肝的防治不仅要注意肥胖的控制,还应注意高尿酸血症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 (BMI)、高脂血症、肪肪肝 3者的关系。方法 从 1999-2 0 0 1年在华西医大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健康体检人群中整群抽取完整资料 2 110例 ,对不同水平的BMI组别的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对不同血脂水平组别进行脂肪肝检出率比较。结果 随BMI的增加 ,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增加 ,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高脂血症组别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无高脂血症组别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血脂成份有关 ,甘油三脂水平越高的组别脂肪肝的检出率越高 ,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不同水平胆固醇组别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 ,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尤志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23-523,524
目的 :观察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不同体重指数人群分组 ,观察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间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脂肪肝和高血压病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升高 (P<0 .0 0 1) ,脂肪肝及高血压病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P<0 .0 0 5 )。结论 :体重指数与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孙亚慧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60-3861
[目的]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教职工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年龄、性别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入选1 876名教职工,男921人,女955人。做腹部B超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应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与体重指数(BMI)判断样本人群脂肪肝与体重指数、年龄、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两者有相关性(r=0.996)。样本人群中脂肪肝分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应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5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结论]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FL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 4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脂、血尿酸(UA)、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检出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年龄人群脂肪肝的患病情况。结果高脂血症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构成比(48.06%)显著高于血脂正常人群(25.22%)(P0.05),高脂血症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高于血脂正常人群(OR=2.744,95%CI:2.314~3.25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项同时升高群体(HTG+HTC+HLDL-C)脂肪肝的发生率(74.00%)显著高于TC、LDL-C二项同时升高人群(HTC+HLDL-C)(43.04%)(P0.05,OR=3.766,95%CI:2.351~6.035)。肥胖者脂肪肝的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体重正常人群(P0.05,OR=5.875,95%CI:4.089~8.442)。69岁前,随着年龄的升高,脂肪肝的发生率逐步升高(P0.05);70岁后,不再升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肥胖、HUA、年龄是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脂肪肝的形成与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邹韬 《现代保健》2011,(7):30-31
目的研究在社区门诊医疗中利用超声检查结合体重指数(BMI)的方法对社区脂肪肝患者进行筛查及检测的利弊。方法回顾性研究社区中心两年中经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患者179例,分析比较单用超声诊断和超声结合BMI诊断脂肪肝的诊断效率、医疗费用。结果超卢结合BMI诊断及单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诊断符合率有显著差异,超声结合BMI诊断脂肪肝的效率明显高于单用超声诊断效率,医疗费用无差异。结论脂肪肝在我国人门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利用超声结合BMI的方法在社区医疗中筛查脂肪肝人群,在不增加患者医疗负担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诊断效率,值得在我国基础社区医疗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脂肪肝与肥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与体重指数的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脂肪肝、可疑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79名被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可疑脂肪肝共17例,检出率为21.5%;体重指数大于25者其检出率为62.5%(10/16),小于25者检出率为11.11%(7/63),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指数分布与相应检出率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r=0.905,P<0.01)。结论:控制体重增加是防止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体重指数与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三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03年与2004年度来山东省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查体者当中,随机抽取6997名,研究其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脂肪肝(OR=1.037,P=0.000)、高血压(OR=1.014,P=0.048)、冠心病(OR=1.039,P=0.001)的概率是在增加的。结论超体重是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对于预防脂肪肝、高血压与冠心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对广东省佛山市律师协会的363名律师进行体检,同时现场问卷调查。所有人员均做B超检查及体重指数测定。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8.88%,其中男性为35.04%,女性为5.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1)。超重/肥胖男性人数高于女性,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脂肪肝发病率与BMI及年龄有着直接的相关性。脂肪肝发病率随BMI的增高而增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体检时做B超检查及体重指数的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脂肪肝及肥胖/超重,通过健康指导及干预治疗可减少严重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矿工高血压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与血脂、脂肪肝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8~2009年在某院保健站确诊的96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将BMI和WHR按不同水平分级.使用SPSS13.0系统软件分析不同BMI和WHR水平与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关系. [结果]体重指教、腰围/臀围比和血脂异常率及脂肪肝的程度均呈正相关. [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引起TG升高,并可增加脂肪肝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anthropometric indexes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IR),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METHODS: From August 2003 to July 2004 a case series of 81 outpatients with clinic and/or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NAFLD were selected at the Bahia University Gastro-Hepatology Clinic, Brazil. Liver function tests, lipid profile, glucose and insulin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C)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WHO criteria. IR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HOMA) and IR was considered with HOMA > or =3. MS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 (ATP III). Liver biopsy was performed in 37 cases. RESULTS: Body mass index > or = 30 kg m(-2) (obesity) was found in 39% of the cases and BMI > or = 25-29.9 kg m(-2) (overweight) in 53%. BMI was correlated with IR (r = 0.29; P = 0.02) and WC with ALT (r = 0.02; P = 0.03). Increased WC also was related to IR and to MS. The presence of steatohepatitis with fibrosis on liver biopsy was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 (68%) and increase of WC (41%). CONCLUSIONS: Body mass index and WC are frequent associated with MS, IR and histological findings (steatohepatitis and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NAFLD.  相似文献   

12.
体质指数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及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评分的相关性。方法临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3例,年龄匹配对照组416例。患者行影像学K/L评分。测量患者和志愿者的身高、体重,求出体质指数(BMI),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BMI在正常人群及骨性关节炎组分布;计算肥胖人群BMI在正常人群与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相对危险度(OR)及OR95%CI。结果223例患者经K/L评分分为Ⅰ~Ⅳ级,分别为Ⅰ级11例、Ⅱ级69例、Ⅲ级58倒、Ⅳ级84例。正常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BMI(kg/m^2)分别为23.4±3.8,25.3±3.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BMI和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进展相关性回归得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2,P〈0.01;肥胖是骨性关节炎发病的高危因素(OR=2.63,95%CI=1.876~3.688,X^2=31.5,P〈10^-7)。结论肥胖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控制或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及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体重指数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MI)与儿童青少年体能指数(PFI)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安徽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7~18岁汉族学生共8941人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将研究对象依据BMI百分位数分为5组:很低(BMI<P5)、较低(P5≤BMI<P15)、正常(P15≤BMI< P85)、较高(P85≤BMI<P95)、很高(BMI≥P95).对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将其Z分相加算出PFI.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BMI组PFI的差异.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龄段学生BMI与PFI的关联.结果 8941名学生中BMI很低、较低、正常、较高、很高组的PF1分别为-1.77、-0.91、0.32、-0.17、-0.54,呈倒“U”形分布;BMI正常组的PFI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PFI与BMI呈正相关,与BMI2呈负相关,表明PFI是BMI的二次函数,随着BMI的增高PF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变化趋势.结论 BMI与儿童青少年PFI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3 997名医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左右眼视力;BMI与体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医学生BMI均值为(21.79±1.84) kg/m2,87.57%的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内,超重肥胖学生比例为10.84%;BMI正常组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为(61.4±12.73)、(53.08±14.1) mL/kg]和男生立定跳远[(2.27±0.22) m]、座位体前屈[(11.24±7.04) cm]及引体向上[(6.36±4.16)个]成绩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组(P<0.05);BMI正常组男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5)、右眼(4.68±0.27)]、女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4)、右眼(4.67±0.27)]和女生立定跳远[(1.68±0.17) m]、座位体前屈[(13.12±6.76) cm]成绩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P<0.01);BMI与女生50 m跑用时呈正相关(r=0.049,P<0.01),与男、女生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成绩及左右眼视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等级与医学生不良的体质健康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某高校女性教职工人群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脂肪肝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某高校2008年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8名女性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女性教职工超重及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及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51.2%、34.4%、20.9%;随着年龄,BMI及WHR的增加,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WHR和BMI均异常者脂肪肝患病率(49.3%)明显高于仅BMI异常者(25.9%)(P<O.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HR、总胆固醇TG、BMI、年龄是女性患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46.073(95%CI=20.334-20527.555)、1.515(95%CI=1.347~1.703)、1.448(95%CI=1.365-1.536)、1.020(95%CI=1.005~1.035).结论 WHR、BMI与高校女教职工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年龄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两地抽取79012名20~8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按年龄、性别描述其血压和BMI的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BMI、年龄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作用。结果 男、女性平均BMI在20~29岁时最低,分别为(23.9±3.5)和(20.6±2.5)kg/m2,男性在40~49岁最高,为(25.5±2.9)kg/m2,女性在60~69岁最高,为(24.6±3.3)kg/m2;男、女性收缩压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的舒张压在50~59岁时最高,为(81.6±11.8)mmHg,女性在60~69岁时最高,为(76.5±11.5)mmH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349、0.318,均P<0.001),年龄与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194、0.454、0.226,均P<0.001);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低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0.57、0.37和0.32倍,超重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1.94、2.91和3.70倍,肥胖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3.31、7.62和12.24倍。结论 老龄化、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充分考虑干预的人群、时机和特征,从源头遏制高血压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社区成年人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情况和分布,探讨既往最大体重指数(MAxBMI)与T2DM的关系.方法 2005年6-8月对牡丹江市4个区和1个县级市分层整群抽样20岁以上社区常住居民,研究T2DM患病状况及其与不同水平MAXBMI和当前BMI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社区居民为1071名,T2DM患病率7.09%;以MAXBMI为肥胖的T2DM患病率为12.10%.随MAXBMI水平升高,患T2DM的危险增大(趋势X~2=17.387 23,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MAXBMI高者患T2DM的OR值为3.06(P=0.0013).分组后的分层分析显示,T2DM患者中血糖水平在MAXBMI≥27.4 kg/m~2组,比MAXBMI低水平组显著升高(P=0.0408);血糖正常组,MAXBMI处于高值(≥25.4 kg/m~2)的人群比低值人群当前BMI相对MAXBMI下降的更大,血糖水平更高.结论 在T2DM患者和血糖正常组人群中,MAXBMI值与T2DM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不同性别成人体质指数与不同亚型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辽宁省彰武县成年人体质指数(BMI)与不同亚型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2001~2003年,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成年人6 710人,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BMI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OR值差异.结果 随着BMI水平增加,男性和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逐渐增高.男、女性在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和OR值亦呈升高趋势.超重和肥胖(BMI≥24 kg/m2)时,与体重正常组相比,男性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OR=2.16,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OR=2.11,女性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OR=1.62,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SDH)OR=2.21,(P<0.05).与非超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男性中53.70%的IDH和52.60%的SDH归因于BMI≥24 kg/m2,女性有38.27%的IDH和54.75%的SDH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结论 体质指数与IDH和SDH亚型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呈显著正相关;减重和控制肥胖对于预防IDH和SDH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