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11篇
  免费   2751篇
  国内免费   1083篇
耳鼻咽喉   291篇
儿科学   433篇
妇产科学   646篇
基础医学   2541篇
口腔科学   2159篇
临床医学   5242篇
内科学   3683篇
皮肤病学   394篇
神经病学   1934篇
特种医学   13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146篇
综合类   431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226篇
眼科学   537篇
药学   1679篇
  41篇
中国医学   365篇
肿瘤学   2066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426篇
  2022年   2217篇
  2021年   2608篇
  2020年   2544篇
  2019年   1259篇
  2018年   1078篇
  2017年   1052篇
  2016年   1089篇
  2015年   1320篇
  2014年   2457篇
  2013年   1831篇
  2012年   2265篇
  2011年   2128篇
  2010年   1722篇
  2009年   1697篇
  2008年   1124篇
  2007年   1356篇
  2006年   1137篇
  2005年   780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448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透明质酸钠对大鼠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将新生SD大鼠骨骼肌组织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第3代成肌细胞,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1%及0.2%的透明质酸钠溶液作为生长培养基行体外培养为实验A、B及C组,加入常规生长培养基为对照D组,观察各组成肌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另选择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行体外成肌细胞培养,常规融合培养基作对照,观察透明质酸钠对成肌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A、B及C组成肌细胞增殖表现相似,2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4d时均达顶峰;D组成肌细胞于3d时进入对数生长期,5d时细胞数倍增,6d时达顶峰。MTT法所测吸光度(A)值的变化反映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与细胞计数的结果一致,以B组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B组A值在2~8d时均高于C、D组(P〈0.05),8d时高于A组(P〈0.05)。0.1%透明质酸钠融合培养基中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低且上升缓慢,7d时融合率最高,为11.7%;常规融合培养基成肌细胞融合率于6d时达到峰值,约为35.0%。结论 透明质酸钠与成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以作为良好的成肌细胞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2.
心理干预对行体外受精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受精(IVF)治疗对不育夫妇既是一种生理负担又是一种心理负担,在IVF各个时期均表现出心理应激,其中胚胎移植后至妊娠试验前和IVF失败后应激最强,出现负性心理反应,以焦虑、抑郁多见。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并可能提高妊娠率和降低治疗中断率。  相似文献   
103.
胰管结石88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88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有关文献.结果88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者8例,糖尿病1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例.手术56例,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6例,开腹取活检1例.术后死亡1例.未手术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胰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愿手术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4.
氯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及氯沙坦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并给予氯沙坦灌胃)。采用HE染色了解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肺内气道的Ⅰ型胶原,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变化。结果氯沙坦组与博来霉素组比较,灌注后第7和21d肺泡炎明显减轻;第21d肺纤维化明显减轻(P均<0·05)。博来霉素组肺间质中Ⅰ型胶原表达持续增强,氯沙坦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5)。氯沙坦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IL-8及TGF-β1水平于第7d明显低于博来霉素组(P<0·05),第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 5 0例尿毒症患者及2 0例正常人的用力肺活量 (FVC)、最大通气量 (MB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最大呼气流量 (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2 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 5)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 co)等参数 ,其中 30例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治疗 2月后进行了上述参数的复查。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肺通气量和气道功能指标 FVC、MBC、FEV1 、PEF、MMEF、·V2 5以及肺弥散功能指标 DL co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透析治疗后 ,尿毒症患者的气道功能指标 FEV1 、PEF、MMEF和 ·V2 5明显改善 (P<0 .0 5 ) ,但肺通气量指标 FVC、 MBC和肺弥散功能指标 DL co无明显改善 (P>0 .0 5 )。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的降低 ,伴气道阻塞 ;透析治疗能显著改善气道阻塞 ,但对肺弥散功能及肺通气量无明显改善 ,此现象往往反映患者已有继发性肺纤维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通过测定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患儿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 (recom bined hum angrowth horm one,rh GH)治疗时血清生长激素抗体 (GH- Ab)水平及其结合特性 ,探讨 rh GH的免疫原性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6 1例 (男 49例 ,女 12例 ) GHD患儿用国产 rh GH治疗 ,每晚睡前皮下注射 rh GH 0 .1IU /kg共6个月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期间患儿血清 GH- Ab水平和滴度 ,并计算抗体结合容量、亲和常数 (Ka)。结果 48%患儿 (2 9/6 1)用药后 3个月血清 GH - Ab呈阳性至试验结束时仍未消失 ,其中 2 0例抗体为弱阳性 (结合率 <10 % ) ,9例呈强阳性 (结合率 >15 % ) ;5 2 %患儿 (32 /6 1)治疗期间抗体为阴性 ;血清 GH- Ab的结合容量、Ka及滴度均为低水平 ,分别为 (0 .1~ 4.8) pmol/L、(1.7× 10 7~ 6 .5× 10 8) L /mol和 1∶ 4~ 1∶ 8。GH- Ab阳性患儿治疗后的身高、身高增长速率及身高落后于正常 SD值的变化与同期阴性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本试验所用国产 rh GH对 GHD患儿身高增长具有确切的促进作用 ,其免疫原性所导致产生的 GH - Ab未对患儿体格线性增长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含 β-神经生长因子 (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在培养肌母细胞中的表达及 L ipofect AMINE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方法 将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经 L ipofectAMINE转染至培养成的肌母细胞中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基因在肌母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培养肌母细胞在转染 6小时吞噬脂质体最显著 ,转染 48小时后约 40 %的肌母细胞胞质内有β- NGF基因表达。结论 含β- NGF基因的表达质粒 PSVCEP NGF- CAT可以在培养肌母细胞中表达 ,脂质体转染的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具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心病患者 2 1例、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2 3例和 2 4例正常人血清 b FGF水平进行检测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心病和 COPD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 (m PAP)。结果 肺心病组 m PAP水平 (33.33± 7.0 3m m Hg)明显高于 COPD组 (13.13± 2 .34mm Hg) ,P<0 .0 0 1;肺心病组血清 b FGF水平 (6 9.84± 16 .2 9pg/m l)明显高于 COPD组 (43.94± 7.5 7pg/ml)和正常对照组(44 .6 4± 6 .31pg/m l) ,P<0 .0 0 1;肺心病血清 b FGF水平与 m PA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r=0 .730 ,P<0 .0 0 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 b FGF水平明显升高 ,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HAR)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 ,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 ,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 ,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Ig 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 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 0 .3± 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 (0 .35± 0 .2 84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0 .16 5± 0 .0 77h)显著延长 (P<0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 Ig M和 C3沉积 ,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 Ig M和 C3沉积。结论 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 ,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 ,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 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