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采用重建基底膜细胞侵袭实验,研究直接分离自舌癌组织旁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舌癌细胞株侵袭特性的影响,探讨CAFs在口腔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Matrigel模拟重建基底膜,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口腔CAFs与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交互作用模型,观测CAFs对Tca8113侵袭特性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Fs)相比,CAFs能促使更多的Tca8113细胞穿透Matrigel(P<0.05)。结论 口腔CAFs能促进舌癌细胞株Tca8113
的侵袭,在口腔鳞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桑内酯(CoriariaLactone,CL)对神经元微丝F-actin的影响及其与缝隙连接通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培养的神经元,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及分布,同时测定F-actin含量。结果:致痫剂量的马桑内酯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给予CL+1-庚醇(1-hepatal),CL+1-庚醇+丙戊酸钠,CL+1-庚醇+卡马西平作用于神经元48h后F-actin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以加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组更显著。结论:CL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降低,而通道阻滞剂1-庚醇,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可引起细胞内F-actin含量的增加,这种变化影响细胞骨架微丝装配和神经元胞间信号传导,可能在癫痫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对缺氧耐受的时间窗,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及该保护作用可能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工程及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孕17~19d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数字法分为基线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7d后作缺氧培养,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0~10h段各时间点单纯缺氧组和缺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别在缺氧前24h及缺氧前即刻加入25~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活率的差别,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两组神经元在Akt/磷酸化Akt及CREB/磷酸化CREB表达的差别。结果: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该保护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缺氧前24h加入大剂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100μg/L)优于缺氧即刻加入小剂量(25μg/L)组,缺氧损伤到一定程度后(>10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作用将明显减弱犤缺氧前24h加入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1,2,4,8,10h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133.85±3.72)%,(109.83±5.43)%,(86.15±0.68)%,(53.78±1.71)%,(33.41±1.64)%,而缺氧前即刻加入25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在以上时点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1.55±1.07)%,(92.10±4.89)%,(78.75±1.87)%,(43.58±2.42)%,(33.13±0.94)%,单纯缺氧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2.12±3.15)%,(81.79±2.61)%,(64.5±4.56)%,(45.9±1.74)%,(35.45±1.25)%犦。②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磷酸化Akt表达增加,磷酸化CREB表达提前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减轻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而Akt表达上调可能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清饥饿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fas表达的影响,为明确雌激素抑制由血清饥饿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新生SD大鼠颅骨第2、3代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血清饥饿组、血清饥饿+雌激素组3组,每组细胞分别培养1d、2d、3d、5d、7d、14d后做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各组Bcl-2、Bax、Fas阳性细胞率。结果对照组成骨细胞有少量Bcl-2、Bax、Fas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饥饿组细胞Bax和Fas表达升高(P〈0.05),高峰期为14d,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血清饥饿组比较,血清饥饿+雌激素组细胞Bax和Fas表达降低(P〈0.05),高峰期仍为14d,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血清饥饿使成骨细胞Bax和Fas表达增强,而对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雌激素能抑制血清饥饿增强成骨细胞Bax和Fas表达的作用,并使Bcl-2的表达增加,从而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大鼠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背景: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的基本特征,这种异常放电的基础是细胞内外离子的跨膜运动,然而癫痫时是否存在钙离子内流,神经元膜上的钙通道是否开放还不清楚。目的: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毒内酯(coriamyrtiry,CM)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制。设计:培养的原代神经元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致痫组;尼莫地平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地点和对象:以培养的Wistar乳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为靶细胞进行测试,实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干预: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条件;致痫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痫剂CM。根据加入CM浓度的不同,又分为致痫10mL/L组、致痫20mL/L组、致痫40mL/L组、致痫80mL/L组。尼莫地平组同时加入CM(40mL/L)和尼莫地平。三组均培养24h后以Fluo-3进行负载,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并记录锥体神经元和背景的荧光强度,以相对荧光强度代表游离钙离子值。结果:正常组神经细胞内Ca2 浓度为95.43±10.52,经致痫剂CM作用后,神经细胞内Ca2 浓度致痫10mL/L组为1299.87±68.53,致痫20mL/L组为1333.00±55.99,致痫40mL/L组为1315.33±55.73,致痫80mL/L组为1379.47±57.11,高于正常组(P<0.01),但其升高不呈剂量依赖性(P>0.05);经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元异常放电是癫痫的基本特征,这种异常放电的基础是细胞内外离子的跨膜运动,然而癫痫时是否存在钙离子内流,神经元膜上的钙通道是否开放还不清楚。目的: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毒内酯(coriamyrtiry,CM)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制。设计:培养的原代神经元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致痫组;尼莫地平组。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地点和对象:以培养的Wistar乳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为靶细胞进行测试,实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干预:正常对照组不加任何条件;致痫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致痫剂CM。根据加入CM浓度的不同,又分为致痫10mL/L组、致痫20mL/L组、致痫40mL/L组、致痫80mL/L组。尼莫地平组同时加入CM(40mL/L)和尼莫地平。三组均培养24h后以Fluo-3进行负载,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测量并记录锥体神经元和背景的荧光强度,以相对荧光强度代表游离钙离子值。结果:正常组神经细胞内Ca^2+浓度为95.43&;#177;10.52,经致痫剂CM作用后,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致痫10mL/L组为1299.87&;#177;68.53,致痫20mL/L组为1333.00&;#177;55.99,致痫40mL/L组为1315.33&;#177;55.73.致痫80mL/L组为1379.47&;#177;57.11,高于正常组(P&;lt;0.01),但其升高不呈剂量依赖性(P&;gt;0.05);经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处理后,CM仍能引起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升高(321.60&;#177;22.80,P&;lt;0.01),但与单纯使用CM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lt;0.01)。结论:L-型钙通道开放在痫性放电的发生、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促进钙通道开放可能是马桑毒内酯致痫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探针和抗线粒体蛋白抗体标记细胞及组织中线粒体的效果,为相关研究选取适合的标记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pG2细胞中,分别使用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La细胞中,分别使用75 nmol/L、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取人肝组织冰冻切片,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分别使用15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细胞线粒体的效果不如抗Grp75抗体标记清晰,且在HeLa细胞中有非特异性染色,抗体标记可更清楚地反映线粒体的点状和管状分布;在组织中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的单个细胞更均匀,标记线粒体的特异性更高,效果优于抗体染色。  结论  在细胞中使用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效果更好,能直观反映线粒体的分裂融合状态;在组织中使用MitoTracker Deep Red染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又因其低免疫原性,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的良好选择。本实验室前期实验表明猪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而猪MSC在人体内微环境中,将自动分化。本试验研究猪MSC在体外诱导分化后是否还能维持其低免疫原性,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方法:MSC细胞从近交系版纳微型猪骨髓中分离获得,转入SV40基因,进行永生化。再用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磷酸盐等体外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以未分化MSC为对照,用RT-PCR法检测分化MS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swine lymphocyte antigen classⅠ、classⅡ,SLAⅠ、SLAⅡ)的表达情况,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的方法检测分化MSC是否仍不能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hPBL)的增殖反应。结果:RT-PCR结果显示未分化MSC只有SLAⅠ表达;分化MSC既有SLAⅠ,也有SLAⅡ的表达,但很低。这一结果支持MSC的低免疫原性特性。混培结果也显示分化猪MSC与未分化猪MSC一样都不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