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8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5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本研究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CCK-8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FGFR3、BC12、CCNDJ、MYC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分析BCL2、MYC、CCNDl、FGFR3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冬凌草甲素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10μmol/L冬凌草甲素处理U266细胞24h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③U266细胞凋亡比例随冬凌草甲素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经冬凌草甲素处理后的U266细胞中,FGFR3、BCL2、CCNDJ、MYC基因表达下调,同时其相应的蛋白质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上述变化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MM新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患者(其中生存组17例,死亡组11例)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CD64指数,同时测定白细胞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CD4+ CD25+/highCD127 low/-、CD64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生存组CD4+ CD25+highCD127low/-、CD64指数均明显回落,而死亡组两者却持续升高;而CD14+ HLA-DR+刚好相反,生存组CD14+HLA-DR+逐渐升高,死亡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存活组,且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CD4+ CD25+/high CD127low/-与CD64指数、CRP正相关;CD14+ HLA-DR+与CD64指数、CRP明显负相关;CD54指数与WBC、CRP正相关.结论 CD4+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与疾病感染和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4.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观察Ⅰ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20例EH伴LVH(观察Ⅱ组)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ET、NO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Ⅰ组血清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Ⅱ组血清ET明显高于观察Ⅰ组、NO明显低于观察Ⅰ组(P均〈0.01),且E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ET呈正相关(r=0.427,P〈0.05)、与NO呈负相关(r=0.653,P〈0.01)。观察Ⅱ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ET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5.
肝癌组织碱性磷酸酶糖链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N-糖链结构的改变及与肝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用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检测9例正常肝组织、16例肝癌组织和16例肝癌癌旁组织中ALP的多种凝集素结合率。凝集素包括L型红腰豆凝集素(L-PHA)、小扁豆凝集素(LCA)、蔓陀萝凝集素(DSA)、E型红腰豆凝集素(E-PHA)和黑接榾凝集素(SNA)等。结果 肝癌组织ALP的L-PHA、LCA、DSA、E-PHA和SNA结合率分别为22.94%±5.30%、55.97%±13.72%、38.16%±8.87%、11.56%±4.81%和69.80%±13.71%,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5.89%±2.75%、36.20%±11.58%、17.90%±6.71%、5.38%±2.20%和57.32%±11.27%),t值分别为8.94、3.64、5.94、3.62和2.32,P值均<0.01;侵袭性肝癌组织ALP的L-PHA结合率(25.84%±4.67%)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肝癌组织(18.10%±3.64%),t 3.71,P<0.01。结论 肝癌组织ALP的糖链结构发生改变,且ALP的L-PHA结合率与肝癌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以特异性调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的miR-146a/b为检测靶标,建立血清miRNAs分子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作为血清炎症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集正常体质量儿童血清20例(对照组)、超重儿童血清20例(超重组)、肥胖儿童血清20例(肥胖组)及健康成年人血清50例(健康成人组),酚-氯仿法提取血清总RNAs,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miR-146a/b拷贝数,GraphpadPrism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结果:对照组血清中miR-146a的拷贝数显著低于超重组(P=-0.0061)和肥胖组(P=-0.0262),超重组和肥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6)。miR-146a表达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对照组vs超重组AUC=O.8475,P=-0.0002;对照组vs肥胖组AUC=0.6050,P=-0.2560;超重组vs肥胖组AUC=0.5475,P=0.6073。miR-146b与miR-146a呈不同表达趋势,超重组儿童血清miR-146b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0)和肥胖组儿童(P=0.0023),肥胖组儿童血清中miR-146b的拷贝数均值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6)。miR-146b表达量的AUC分析显示:正常组vs超重组AUC=0.7425,P=O.0087;正常组vs肥胖组AUC=0.6325,P=0.1517;超重组vs肥胖组AUC=0.7825,P=0.0023。miR.146a/b拷贝数值变异系数(CV)大:对照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儿童血清中miR。146a拷贝数的cv值分别为80.94%、110.94%、175.88%;miR-146b拷贝数的cV值分别为164.11%、189.72%、152.00%。在健康成人血清中miR-146a/b呈现相近表达模式,miR-146a和miR-146b的cV值分别是37.86%、74.82%。结论:miR-146a在对照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表达量变化显示其与儿童肥胖具有-定相关性,可以从整体水平说明miR-146a与体内炎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其在血清中拷贝数值变异较大且各组问无明确分界,不能确定其参考值范围。因此,血清miR-146a/b拷贝数差异不足以用于临床个体化诊断,血清miR-146a/b作为炎症相关分子标志物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检测给药食蟹猴血清中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8 (rhEGF-IL-18)融合蛋白含量的直接竞争ELISA方法,为该融合蛋白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方法:用棋盘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原工作浓度,建立直接竞争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包被抗体和酶标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为4 μg/mL和1∶1 000.建立的标准曲线的曲线范围为100~ 900 ng/mL,R2为0.9898;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的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42%和2.20%;回收率95.3% ~103.0%;样品在室温放置1 h、冻融2次和冻存20 d三种条件下检测结果均较稳定,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5%;定量下限为20.0 ng/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稳定且可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miND5基因12338、12358和12406位点突变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按照WHO标准收集55例弱精子症患者和33例精子活力正常者的精液标本,通过PCR及测序检测miND5基因12338、12358和12406三个位点的突变,分析比较两组基因突变频率及活力的差异。结果:弱精子症组中精子miND512338突变率(为i0.91%)、12358突变率(为9.09%)、12406突变率(为12.73%)和三位点总突变率(为32.7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09%、3.03%、3.03%和15.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进一步分析两组的精子活力发现,突变组与非突变组a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0.63±13.63)%、(30.61±1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级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9.66±17.08)%、(41.44±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n1.12338T〉C、m.12358A〉G和m.12406G〉A可能与精子活力有一定的相美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爪沙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5周龄长爪沙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蜂胶组.所有沙鼠禁食24h后,感染组和蜂胶组灌胃Hp菌液109cfu/ml,0.5 ml/只,连续灌胃3次,感染后4周每隔5d灌胃一次,感染后第16周连续5d每天灌胃一次加强感染;对照组灌胃无菌肉汤;蜂胶组在第22周和第24周灌胃蜂胶溶液,感染组和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27周处死所有试验动物,测量肝、肾、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清IL-8,取胃黏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L-8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蜂胶组血清IL-8显著升高(P<0.01);各组肝脏、肾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蜂胶组的Hp数量(246±172 cfu/mg)显著低于感染组(1075±688 cfu/mg)(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胃黏膜炎症较严重.结论 蜂胶可抑制沙鼠胃内Hp的生长,具有一定的黏膜修复和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性能并初步调查其参考区间。 方法:参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评价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及线性范围,与比浊法检测100例心内科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对比。用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544例体检健康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初步建立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率的参考区间。 结果: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PLT的变异系数(CV)<4.0%,偏移<4.0%,在(40~800)×109/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5 3),携带污染率<1.5%,符合CLSI相关文件要求;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分别为(67.58±15.14)%、(41.28±15.45)%,相关系数(r)=0.62(P<0.05)。健康成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电阻抗法)的参考区间为49.66%~86.62%。 结论:PL-11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性能良好,初步建立了其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