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4例脑梗塞患者分别于发病后 3、7、10天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粒细胞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a、CD11b表达阳性百分率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CD11a、CD11b表达以发病后 3天最明显 ,10天降至正常。CD11a、CD11b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梗塞范围显著正相关。超微结构显示发病后 3天细胞代谢旺盛 ,活性增强。脑梗塞范围越大 ,多形核粒细胞表达CD11a、CD11b水平越高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患者(其中生存组17例,死亡组11例)CD4+ 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CD64指数,同时测定白细胞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组CD4+ CD25+/highCD127 low/-、CD64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疾病的进展,生存组CD4+ CD25+highCD127low/-、CD64指数均明显回落,而死亡组两者却持续升高;而CD14+ HLA-DR+刚好相反,生存组CD14+HLA-DR+逐渐升高,死亡组CD14+ HLA-DR+明显低于存活组,且持续处于低水平状态;相关性分析显示,CD4+ CD25+/high CD127low/-与CD64指数、CRP正相关;CD14+ HLA-DR+与CD64指数、CRP明显负相关;CD54指数与WBC、CRP正相关.结论 CD4+CD25+/highCD127low/-、CD14+ HLA-DR+与疾病感染和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FR靶向药物在治疗不同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择经病理证实的97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后分为EGFR突变型和EGFR野生型,所有患者均予厄洛替尼片150 mg口服,每天一次,于每天早晨饭前1~2 h内服用。持续服用直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种类型患者经EGFR靶向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及控制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并对EGFR野生型患者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率和控制率均明显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83、14.45,P均<0.05)。突变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0、3.18,P均<0.05)。EGFR野生型患者的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腺癌)、体力状态评分0~1分、无化疗史患者生存期较长(P<0.05)。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为皮疹和腹泻,突变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患者(χ2=13.56,P<0.05)。结论 EGFR治疗突变型晚期NSCLC疗效较野生型好,不良反应轻,EGFR基因突变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2.4×104U/kg,其中1.2×104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6×104U/kg加于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随转流进入体内,0.6×104U/kg于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C组患者用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6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6h(T3)同时抽取动脉血与颈静脉球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并计算颈静脉球血与动脉血各细胞因子之差△TNFα,△IL-6,△IL-8,△IL-10。结果:C组T2时动脉血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8,△IL-10显著升高(P<0. 01),T3时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6,△IL-10明显升高(P<0. 01),△IL-8亦升高(P<0. 05); U组T2时IL-6,IL-8,IL-10显著升高(P<0.01),TNFα,△TNFα,△IL-10亦升高(P<0.05),T3时IL-6,IL-8,IL-10,△TNFα,△IL-8显著升高(P<0.01),△IL-6,△IL-10亦升高(P<0.05)。T2时U组动脉血TNFα,IL-6及△TNFα,△IL-8低于C组(P<0.05),动脉血IL-8显著低于C组(P<0.01);T3时U组动脉血TNFα及△IL-6低于C组(P<0.05),U组动脉血IL-6,IL-8显著低于C组(P<0.01),动脉血IL-10与△IL-10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等效麻醉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例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三组,咪唑安定组(M组)、异丙酚组(P组)和未阻断主动脉组(N组),每组12例。诱导前M组、N组静注咪唑安定0.2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2只,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S组,即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②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③缺血后处理组,④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分别在实验结束后,用原位化学法(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各组心肌Bcl-2的表达.结果 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组细胞凋亡均明显小于I/R组,且心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结论 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患者血浆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患者,ASAⅢ~Ⅳ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例。K组于麻醉诱导和转流开始时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C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CPB开始后3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2)、停机后1 h(T3)采桡动脉血5 m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组内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HSP70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K组在T1、T2、T3时血浆HSP70水平均高于C组(P0.05或P0.01)。结论氯胺酮可增加血浆HSP70水平,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TOF矫治术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12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生源占81.30%,历届本科生源占18.70%;在科研方面及临床技能方面,39.84%的受访者在毕业前仅进行文献综述,52.85%不能独立管理床位,33.33%很少或偶尔进行独立医疗操作,仅有12.19%在轮转各个科室结束时表示有考核评价机制。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模式、临床技能训练、考核体系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全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2 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硝普钠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每组 12例。A组病人在心肺转流 (CPB)复温时用硝普钠 1 0 μg·kg 1·min 1输注。停CPB后改为 0 8~ 4 6 μg·kg 1·min 1输注。观察两组病人氧供、氧耗、氧摄取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和心指数的变化。结果 停CPB后两组病人氧供 ,心指数同时点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停CPB后 1、2h时A组病人氧耗、氧摄取率明显高于B组病人同时点值 (P <0 0 5 ) ,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B组病人 (P <0 0 5 ) ,且A组病人呈病理性氧供依赖持续时间短于B组病人。结论 硝普钠与正性肌力药物合用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万U/kg,另0.6万U/kg加于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0.6万U/kg于主动脉开放前约5 min加入CPB机内。C组用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后手术前(T1)、复温至36℃(T2)、停CPB 30 min(T3)、CPB后6 h(T4)抽取颈静脉球血,用放免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浓度、用ELISA法测定S100β蛋白(S100β)浓度,用硫代巴比妥法测丙二醛(MDA)浓度,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于T1、T3、T4用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累8(IL-8)浓度,用ELISA法测定IL-10浓度。结果两组S100β、NSE、MDA浓度在T2-4时高于T1,TNF-α、IL-6、IL-8、IL-10浓度在T3,4时高于T1(P<0.01);U组S100β、NSE、TNF-α、IL-6、IL- 8浓度在T3、4时低于C组(P<0.05或0.01);T2-4时,U组SOD活性高于C组,MDA浓度低于C组(P< 0.05或0.01);U组IL-10浓度在T4时高于C组(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生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