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目的 在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内给予salusin-β,探究其对大鼠心率(heart rate,HR)和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5组,单侧RVLM微量给予谷氨酸(L-glutamic acid,Glu)、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或不同剂量的salusin-β(0.04、0.4、4pmol),监测salusin-β对SD大鼠HR和BP的影响。结果 大鼠RVLM微量给予aCSF不影响麻醉大鼠的BP 1±1mmHg,给予Glu血压升高显著10±1mmHg(P<0.05)。RVLM微量给予salusin-β(0.04、0.4、4pmol)均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0.04pmol:6±1mmHg,P>0.05;0.4pmol:12±1mmHg,P<0.05;4pmol:29±3mmHg,P<0.05),且4pmol组与Glu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alusin-β对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salusin-β在SD大鼠RVLM产生剂量依赖性升高BP的作用,但对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2.
本文于1998年10月对10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β2-m放射免疫分析(RI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组50人均为我院门诊经全面体检确定为健康人,年龄20~65岁. (二)恶性肿瘤组共108例,年龄34~70岁.其中肝癌23例,胃癌15例,直肠癌16例,鼻咽癌10例,肺癌25例,食道癌4例,乳腺癌7例,其它癌肿8例.以上病人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临床、病理组织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西北4省区蜱虫自然感染莱姆病螺旋体、土拉弗氏菌和Q热立克次体的情况.方法 采用布旗法收集西北地区内的蜱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文献调研显示:西北地区已报道的虫媒疾病共有15种.西北地区内共采集蜱标本2 460只,涉及11个不同蜱种.共有304只蜱标本检测发现莱姆病螺旋体,75只感染土拉弗菌,200只感染Q热立克次体,3种病原体在4个调查点内均存在.共采集到西北地区内当地人群血清725份,共有183份血清存在目标抗体,进一步证实调查疾病的存在.结论 证实西北四省区存在3种蜱媒疾病在,对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通过中枢及外周给药对脓毒症大鼠动脉压力反射(ABR)的影响。
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1)分别于大鼠造模后4、8和12 h检测两组大鼠压力反射(ABR)功能以及下丘脑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精氨酸加压素(AVP)的表达,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2)大鼠造模后8 h侧脑室注射AVP(50 ng),以等体积的人工脑脊液(aCSF)为对照,于给药后5 min和30 min测ABR功能;(3)大鼠造模后6 h静脉持续泵入AVP[2 ng/(kg·h)],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于给药后5 min和30 min测ABR功能。
结果:CLP术后,大鼠ABR功能以及SON和PVN中的AVP阳性细胞表达随时间呈进行性降低和减少。侧脑室注射AVP或静脉持续输入AVP均能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ABR功能,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脓毒症发病过程中存在中枢AVP的减少和ABR功能降低,可能是脓毒症进展的关键因素。脓毒症早期给予外源性的AVP可改善大鼠的ABR,延缓脓毒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调查分析淮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人力资源现状。方法:对淮安市19所二级及以上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学历、职称构成等现况进行调查。结果:二、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总数50人,占检验科一线工作人员10.66%。其中研究生学历22%,本科学历64%;高级职称20%,中级职称32%。医院实际床位数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比例平均291∶1。结论:某市二级以上医院对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人力资源配置比较重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流行情况,为疾病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张家口地区万全县中医院、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解放军251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详细临床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AV IgM抗体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AV IgM总阳性率为48.2%;不同年龄段患者HAV合并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有无静脉注射毒品史的特征与HAV IgM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家口地区丙型肝炎合并甲型肝炎感染率非常高,临床危害大,对确诊的丙型肝炎患者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以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8.
吴湜  胡付品  蒋晓飞  朱德妹  刘云  秦琴  王敏  陈思佳  王传清  何磊燕  应春妹  高晶  方毅  张景皓  庄亦晖  陈祝俊  周春妹  黄声雷  胡海清  刘耀婷  汤瑾  吴琼  刘庆中  汤荣  张泓  王春  孙康德  虞中敏  瞿跃红  周华敏  潘秋辉  黄卫春  孙景勇  谢潋滟  李丽  周敏  张灏旻  秦娟秀  卫颖珏  杨海慧  刘瑛  陈峰  李志兰  别立翰  胡骏  胡晓波  乔昀  赵琳  王海英  王蒋君  张雯雁  叶杨芹  袁应华  刘妍  侯伟伟  江涟  李娜  邢晓宇  李妮娅  刘淮玉  郭建  钟霓  奚卫  赵新宇  杨乐园  尹利娟  余方友  高荣樑  蔡金凤  曹宇硕  陈君灏  张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1,(1)
目的监测上海地区2019年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上海市细菌真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2019年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9年1-12月监测网内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共119 3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1%(34 756/119 318),革兰阴性菌占70.9%(84 562/119 31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3.4%、83.2%和76.6%。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其他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其他MSCNS)。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低,分别为5.2%和3.0%,MRSE对利福平耐药率低(7.6%),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利奈唑胺耐药率达1.7%;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0.4%和0.2%。2019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分别占96.8%和96.9%,检出率较2018年有所上升,中介和耐药株(PISP和PRSP)的检出率则有所下降。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较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20.0%(除克雷伯菌属外)。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4%和63.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30.0%和26.1%。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上海市三级医院的耐药形势仍然严峻,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耐药细菌流行播散。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常规浆膜腔积液中淋巴瘤细胞形态学诊断效果。方法 临床抽取浆膜腔积液立即送检,行瑞氏-姬姆萨染色,镜检。分析浆膜腔积液中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形态特征。结果 1 440例患者的浆膜腔积液中检测到淋巴瘤细胞62例,灵敏度89.55%,特异性99.85%,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99.49%,总有效率99.38%。淋巴瘤细胞多见于胸腔积液(46例),其次为腹腔积液(18例),心包腔积液最少(3例)。细胞涂片镜检发现,淋巴瘤细胞形态可分为空泡形态、大细胞形态、小细胞形态、不规则形态。结论 常规浆膜腔积液中淋巴瘤细胞形态特征性强,对于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1临床资料患者,汤某某,因"反复发热1月余,发现血小板减低4h"入科。体检结果:体温39℃,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4/84mm 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最大者位于左侧颈部,约2.5cm×2.0cm,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一般,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黏连;口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