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摘要] HBV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HBV再激活很可能加快HCC的发生发展。了解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对HCC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HCC不同治疗方案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HCV感染者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的应答特点和长期预后.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中心的慢性HCV感染者127例,其中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85例,代偿期肝硬化(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CLC)患者3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liver cirrhosis,DLC)患者10例.DAA治疗12或24周.比较3组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停药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12,SVR12)率以及停药后2年的转归情况.结果 所有CHC、CLC、DLC患者均完成DAA治疗.CHC、CLC和DLC患者的SVR12率分别为98.82%(84/85)、96.88%(31/32)和100%(10/10);CHC患者HCV RNA转阴时间明显早于CLC和DLC患者(P均<0.05).在2年随访期间,1例CLC患者发生病毒学复发,2例DLC患者分别出现肝功能恶化和肝细胞癌.结论 目前常用的DAA治疗方案对CHC、CLC和DLC的患者均有高效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且SVR12率在96%~100%之间,有很高治愈率.对于肝硬化患者停药后仍须监测肝癌的发生或个别病例HCV复发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邓亚  张珊  纪冬 《传染病信息》2021,34(4):342-346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广泛的全球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等治疗药物可以抑制HBV,延缓CHB患者的疾病进展,但部分患者经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后仍不能获得有效的病毒学应答,而持续存在的低水平病毒血症可以诱发耐药、促进肝纤维化进展、增加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明确低水平病毒血症的危害,探索阐明其发生机制,从而辅助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及难点.本文就低水平病毒血症相关的病因、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及逆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其中HBeAg阳性69例、HBeAg阴性69例。109例Ishak评分≥3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72周。收集基线及72周治疗后两次肝活组织标本和血清,检测组织病理及HBcrAg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BcrAg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血清HBcrAg水平与肝纤维化进程呈负相关(r=-0. 342,P=0. 004);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血清HBcrAg水平与肝纤维化进程及炎症改变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39、0. 437,P值均0. 001)。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晚期肝纤维和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705、0. 701(P值均0. 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轻微肝纤维化、明显肝纤维化、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15、0.815、0.726、0. 675(P值均0. 05)。经抗病毒治疗后,基线血清HBcrAg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更易发生肝纤维化逆转(53. 7%vs 32. 7%,X~2=4. 888,P=0. 027)。肝纤维化逆转患者血清HBcrAg下降差值高于未逆转患者[1. 5(0. 4~3. 2) log IU/ml vs 0. 8(0. 1~1. 8) log IU/ml,Z=-1. 724,P=0. 042]。结论血清HBcrAg可作为预测CHB肝纤维化分级和判定肝纤维化逆转的一项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多种肝脏疾病中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检出率,并探讨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91 037例HBV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OBI患者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分析其HBV S基因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特点。结果 91 037例住院患者中OBI总检出率为0.53%(487/91 037),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OBI检出率最高(9.26%,130/1404),肝硬化患者中OBI检出率最低(0.26%,78/29 921)。62例OBI患者组与124例非OBI患者组相比,OBI患者组MHR免疫逃逸相关突变总体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59.68% vs. 35.48%;P<0.05);OBI患者组MHR多个免疫逃逸相关突变的联合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43.55% vs. 22.58%;P<0.05);其中,sT118K、sK122R和sV168A 3种单点突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OBI患者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HBV感染患者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而且不同肝脏疾病中OBI检出率不同。此外,HBV S基因MHR的免疫逃逸相关突变与临床实践中OB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基于干细胞的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干细胞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临床上开展的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终末期肝病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中常用的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本文就MSCs和BMSCs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述,以期进一步推进干细胞在重症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38±60.86)mg/L vs(120.06±64.08)mg/L,t=2.184,P=0.035];肿瘤数目(HR=2.839,95%CI:1.120~7.200,P=0.028)、肿瘤大小(HR=2.634,95%CI:1.062~6.529,P=0.037)及HDL-C水平(HR=2.400,95%CI:1.040~5.537,P=0.040)是影响酒精相关性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正常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2.4%、55.7%,HDL-C异常组分别为70.6%、43.7%、17.5%,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5)。结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酒精相关性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9.
10.
[摘要]?HB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但仍很难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控制和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新近研究发现,趋化因子配体13(chemokine ligand 13, CXCL13)/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 5, CXCR5)信号通路在调节HB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这或是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重要靶点。本文就CXCL13/CXCR5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HBV感染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