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脏》2017,(11)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评估肝细胞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其NLR值的大小及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NLR对HCC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OS分别为47.37%和71.43%(χ~2=4.812,P=0.028),NLR升高组和NLR降低组5年RFS分别为36.84%和59.52%(χ~2=7.020,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年龄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级及肿瘤数目的HCC患者NLR升高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3)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可得,NLR大于3(HR=1.81,95%CI:1.03~3.17)、肿瘤远处转移(HR=1.70,95%CI:1.09~2.66)、Ⅲ~Ⅳ期(HR=1.66,95%CI:1.05~2.61)及2~3级肿瘤(HR=1.68,95%CI:1.04~2.69)均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NLR升高其预后越差,可结合年龄及相关肿瘤情况作为评价临床HCC患者根治术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了解患者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移植的391例HCC患者。根据肝移植术后HCC是否复发分为HCC复发组(n=78)和无复发组(n=313)。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患者HCC复发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移植术后肿瘤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391例HCC肝移植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2年,其中78例(19.95%)患者出现HCC复发。肝移植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FP水平 200 ng/ml[风险比(HR)=2.52,95%可信区间(95%CI):1.58~4.03,P 0.001; HR=2.99,95%CI:1.59~5.62,P 0.001]、肿瘤直径总和(HR=1.20,95%CI:1.12~1.28,P 0.001; HR=1.10,95%CI:1.02~1.17,P=0.002)、血管侵犯(HR=1.15,95%CI:1.04~1.26,P=0.016; HR=1.10,95%CI:1.03~1.18,P=0.004)。HCC肝移植患者术后1、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8%、84.2%和83.5%; 1、5和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0%、75.1%和75.1%。AFP、大血管侵犯、BMI与肿瘤直径总和联合因素对于HCC复发患者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95%CI:0.719~0.858)。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生物学特征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CHB且随访超过3年的患者,共1239例。其中非肝硬化患者1108例,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APRI、FIB-4及m FZB-4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对各个评分的AUC进行比较。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分析m FIB-4评分校准能力。使用Kalplan-Merier法对HCC发生进行分析,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37例(3.0%)患者发生HC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46,95%CI:1.018~1.074,P=0.001)、ALT (HR=0.995,95%CI:0.992~0.999,P=0.008)、AST (HR=0.994,95%CI:0.990~0.998,P=0.020)和PLT (HR=0.988,95%CI:0.981~0.994,P=0.001)是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 FIB-4、FIB-4、APRI评分的AUC分别为0.771、0.658、0.676,其中m FIB-4评分的AUC大于FIB-4评分(Z=5.629,P 0.000 1)及APRI评分(Z=4.243,P 0.000 1)。与m FIB-4 2.68的患者相比,m FIB-4≥2.68的患者HCC发生风险更高(Z=37.840,P 0.000 1)。结论年龄、ALT、AST和PLT是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FIB-4,APRI评分相比,m FIB-4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价值更高。m FIB-4≥2.68的CHB患者是发生HCC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构建复发预后模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手术。方法共纳入了2009年2月—2013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的肝细胞癌患者11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预测效能。结果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FP、ALP、GGT、FIB低值组及人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1(CXCL13)高值组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更长(P值均<0.05)。AFP[HR(95%CI)=1.69(1.03~2.79),P=0.039]、GGT[HR(95%CI)=1.89(1.14~3.14),P=0.014]和CXCL13[HR(95%CI)=0.54(0.33~0.89),P=0.015]为与肝切除术后复发相关的独立因素。基于其构成的预后指数:PI=0.526×AFP+0.637×GGT-0.616×CXCL13,预测姑息性切除术后0~3个月内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63.64%,但对0~6个月(AUC=0.68)及更长时间的预测效能明显下降,对姑息性切除的复发预测效能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结论基于CXCL13、AFP和GGT构建的预后模型可用于评估患者采用姑息性肝切除术后的早期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医生依据患者获益情况作出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分析FOXQ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在癌组织中呈深褐色,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5年的DFS受肝脏TNM分期[风险比(HR)=0.347,95%可信区间(95%CI):0.210~0.573,P0.001]、肝内肿瘤个数(HR=0.294,95%CI:0.176~0.490,P0.001)、HBV感染情况(HR=0.395,95%CI:0.222~0.704,P=0.002)、AFP表达水平(HR=0.348,95%CI:0.207~0.586,P0.001)、是否肝硬化(HR=0.414,95%CI:0.244~0.702,P=0.001)、FOXQ1高表达(HR=1.968,95%CI:1.171~3.308,P=0.011)等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DFS与TNM分期(HR=0.466,95%CI:0.248~0.874,P=0.017)、肝内肿瘤个数(HR=0.427,95%CI:0.216~0.844,P=0.014)、FOXQ1高表达(HR=2.896,95%CI:1.628~5.152,P0.001)有关,FOXQ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时间小于FOXQ1低表达患者(18个月vs 26个月,χ2=5.006,P=0.025)。结论 FOXQ1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诊的44例HC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样本,RT-qRCR检测G6PD mRNA表达,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6PD表达水平差异。按照G6PD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HCC患者分为G6PD高表达组(n=22)和G6PD低表达组(n=22),结合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HCC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肝癌组织中G6PD mRNA表达水平是癌旁组织的2.0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21,P=0.001)。G6PD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HR=1.84,95%CI:1.30~2.61,P=0.000 52)和无进展生存期(HR=1.75,95%CI:1.27~2.42,P=0.000 54)的危险因素。在G6PD低表达组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明显高于G6PD高表达组(t=2.681,P=0.011),G6PD与LMR呈负相关(r=-0.439,P=0005)。结论肝癌患者癌组织中G6PD表达升高可能会引起LMR降低,G6PD表达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炎症有关,G6PD的高表达对HCC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HBs Ag定量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61例,并随访患者90 d。患者血清HBs Ag水平通过微粒子发光法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选取HBs Ag的临界值,据此将患者分为4组:HBs Ag1.63 log10IU/ml组、1.63 log10IU/ml~2.61 log10IU/ml组、2.61 log10IU/ml~3.62 log10IU/ml组和HBs Ag3.62 log10IU/ml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用于分析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相关的因素,获得每个变量的风险比(HR)。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1,P0.001)。HBs Ag1.63 log10IU/ml组的90 d生存率显著低于2.61log10IU/ml~3.62 log10IU/ml组(χ~2=10.283,P=0.001)和HBs Ag3.62 log10IU/ml组(χ~2=17.236,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 Ag[HR=0.562,95%可信区间(95%CI):0.364~0.870,P=0.010]、血尿素氮(HR=1.111,95%CI:1.042~1.185,P=0.001)、肝性脑病(HR=4.123,95%CI:1.729~9.830,P=0.001)和MELD评分(HR=1.093,95%CI:1.024~1.166,P=0.007)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90 d生存率的独立因素。HBs Ag与HBV DNA呈低度正相关(r=0.326,P=0.01)。结论血清HBs Ag水平为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分析N-myc下游调控基因(NDRG)家族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挖掘了HCC患者的NDRG表达和生存数据。共收集419例HCC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分析NDRG家族表达差异,将其分为肝癌组(n=369)和正常肝组织组(n=50)。生存分析共收集364例HCC组织的NDRG家族基因表达数据,分为低表达组[NDRG1(212例)、NDRG2(185例)、NDRG3(182例)、NDRG4(184例)]和高表达组[NDRG1(152例)、NDRG2(179例)、NDRG3(182例)、NDRG4(180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HCC组织中NDRG1/3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而NDR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不同病理分期NDRG1/2/3/4表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2. 97、5. 51、3. 56,P值均0. 05)。生存分析表明,NDRG1/3高转录组与低转录组相比,总生存期(OS)[NDRG1:风险比(HR)=1. 75,95%可信区间(95%CI):1. 24~2. 47,P 0. 05; NDRG3:HR=1. 83,95%CI:1. 28~2. 60,P 0. 05]和无进展生存期(PFS)(NDRG1:HR=1. 39,95%CI:1. 03~1. 87,P 0. 05; NDRG3:HR=1. 71,95%CI:1. 27~2. 30,P 0. 05)均显著缩短。NDRG2低转录组和高转录组相比,OS(HR=0. 43,95%CI:0. 30~0. 62,P 0. 05)和PFS(HR=0. 59,95%CI:0. 44~0. 80,P 0. 05)均显著缩短。NDRG4高低转录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 4,95%CI:0. 99~1. 98,P 0. 05),高转录组和低转录组相比PFS显著延长(HR=0. 53,95%CI:0. 39~0. 72,P 0. 05)。结论 NDRG1/3的高表达和NDRG2的低表达可能与HCC进展相关,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9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n=178)和非MS组(n=41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根据AP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317)、中度重型急性胰腺炎(MSAP)(n=171)、重型急性胰腺炎(SAP)(n=102),比较3组患者的MS成分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趋势χ~2检验,双向有序分类资料采用Goodman-Kruskal Gamma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BMI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S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MS合并AP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脂性(48.3%)和胆源性(24.7%),SAP更易合并MS(χ~2=141.519,P0.001),AP合并MS患者有着更高的临床系统评分、更多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住院时间更长、ICU入住率与病死率更高(P值均0.05)。随着MS成分(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增加,AP严重程度随之增加(G=0.540,P0.001)。不同AP严重程度组间比较,BMI(F=9.291,P0.001)、HDL-C(χ~2=40.3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AP较MAP、MSAP患者有着更高的BMI、更低的HDL-C(P值均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是AP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91,95%可信区间(95%CI):1.041~1.143,P0.001]。根据AP严重程度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设立MAP组对比非MAP组为模型1,SAP组对比非SAP组为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1中MS患者发生非MAP是MAP的5.867倍(OR=5.867,95%CI:3.072~11.207,P0.001);模型2中MS患者发生SAP是非SAP的7.214倍(OR=7.214,95%CI:3.018~17.244,P0.001)。模型1和2均显示HDL-C为AP病情发展的保护因素(OR=0.593,95%CI:0.387~0.910,P=0.017; OR=0.314,95%CI:0.160~0.614,P=0.001)。结论 AP入院时合并MS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其中BMI和HDL-C水平与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437例,依据GP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GPS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vs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P=0.001;Ⅲ~Ⅳvs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P=0.002),GPS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0.007)和HBV-ACLF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GPS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GPS评分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SMB4蛋白的表达情况。另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留存的105例肝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检测PSMB4的表达情况。根据PSMB4免疫组化结果差异将105例肝癌患者分为PSMB4高表达组(n=57)和PSMB4低表达组(n=48)。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SMB4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HBV感染、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482、8.219、14.964、6.587,P值均<0.05)。105例肝癌患者中57例(54.29%)为PSMB4 高表达,48例(45.71%)为PSMB4低表达;而25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32%)为PSMB4高表达,17例(68%)为PSMB4低表达或不表达,2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1, P<0.05)。PSMB4染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染色呈棕色及棕黄色颗粒样。8例新鲜肝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有7例肝癌组织的PSMB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状态与肿瘤大小(P=0.01)、转移情况(P<0.001)、分化程度(P=0.01)、TNM分期(P=0.003)以及PSMB4表达水平(P<0.001)有关;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转移[风险比(HR)=11.375,95%可信区间(95%CI):4.911~26.348)]和PSMB4高表达(HR=6.834,95%CI: 2.939~15.889)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PSMB4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SMB4低表达组(27.6% vs 79.2%, χ^2=22.96,P<0.05)。结论 PSMB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并且其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MB4有可能作为肝癌预后的潜在标志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应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190例。应用mRECIST标准评估TACE术后影像学应答,将肿瘤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定义为有应答组(n=89),将疾病进展(PD)和疾病稳定(SD)定义为无应答组(n=10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Cox回归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CR、PR、SD和PD的患者分别有39(20.5%)例、50(26.3%)例、67(35.3%)例和34(17.9%)例。总人群的mRECIST客观应答率为46.8%。应答组的生存期明显高于无应答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9(95%CI:25.0~34.8)个月和7.5(95%CI:5.7~9.3)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ECIST应答(HR=2.02,P<0.001)、乙型肝炎(HR=4.03,P<0.001)和门静脉侵犯(HR=2.12,P=0.008)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RECIST应答对经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对于新辅助放疗、辅助放疗的受益情况,并分析影响直肠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应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收集2000~2016年,病理诊断为直肠黏液腺癌的患者共3 997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分析比较两组接受新辅助放疗联合手术、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三种治疗方式分别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分析各组生存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直肠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三种治疗方案的总生存率,新辅助放疗总生存率最高,其次为术后放疗,最后为单纯手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7,22.541;P<0.05)。但三种治疗方案的肿瘤特异性生存,仅新辅助放疗显著高于术后放疗(χ2=4.023,P=0.045)。对各种治疗方案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老年患者新辅助放疗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χ2=4.874,P=0.027),非老年患者单纯手术的总体生存率(χ2=5.530,P=0.019)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χ2=4.825,P=0.028)均显著高于术后放疗。高龄(≥60岁)、男性、未化疗和高TNM分期是直肠黏液腺癌患者总生存率较差的影响因素,其HR分别为1.689(95% CI=1.524~1.871)、1.110(95% CI=1.007~1.223)和1.549(95% CI=1.338~1.792),Ⅱ期HR=2.675(95% CI=1.191~6.008),Ⅲ期HR=3.617(95% CI=1.612~8.115),Ⅳ期HR=10.835(95% CI=4.797~24.474);高龄(≥60岁)、未化疗和高TNM分期是直肠黏液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较差的影响因素,其HR分别为1.297(95% CI=1.156~1.456),1.344(95% CI=1.129~1.601),Ⅲ期HR=6.365(95% CI=1.582~25.614),Ⅳ期HR=20.957(95% CI=5.189~84.637)。 结论老年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可能从新辅助放疗中获益,而对于非老年患者,放疗的预后并不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在南方医院肝肿瘤中心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170例,包括恩替卡韦治疗组114例,对照组(未抗病毒治疗)56例。记录治疗前基线的人口学资料,ALT、AST、TBil、Alb、PLT和Child-Pugh分级,HBeAg和HBV DNA水平,AFP、BCLC分期,以及治疗后4~8周的HBV DNA水平,ALT、AST、TBil、Alb和Child-Pugh分级变化和治疗后长期的生存状况。观察患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获益(总生存期)。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治疗前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发现与乙型肝炎再活动的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期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间差异性。结果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5.79%vs 16.07%,χ2=0.002,P=0.962)。PLT水平在乙型肝炎再活动组与无乙型肝炎再活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水平是乙型肝炎再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00,P=0.015)。恩替卡韦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56.20%、30.30%和13.20%,对照组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60.60%、27.20%和16.30%,两组在总体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75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TACE术后HBV复制,从而减少TACE治疗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结节性硬化基因1/2(TSC1/2)突变与HCC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HC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0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492例,其中59例患者出现TSC1/2基因突变(TSC1突变20例,TSC2突变41例,共同突变2例),分析TSC1/2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TSC1/2突变与HCC临床分期相关性。对35例突变组和35例未突变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TSC1/2突变对HCC预后的影响。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492例HCC患者中,TSC1/2基因总体突变率为11.99%。TSC1、TSC2基因突变组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评分及肿瘤大小与未突变组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肿瘤个数、肝外转移情况及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C1/TSC2基因突变与HCC临床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1.706,P<0.05)。随访结果显示,TSC1/2突变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突变组,前者3年病死率高达60.3%,与未突变组(3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P<0.05)。结论TSC1/2基因突变可能早期预测HCC的恶性进展,TSC1/2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应用基因突变靶向药物治疗对于延缓HCC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患者分为T2DM组与无T2DM组,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 691例肝细胞癌患者入组, 其中142例(8.4%)患者合并T2DM。T2DM组患者中肝细胞癌发病年龄≥65岁的患者占比、男性占比、合并高血压病者占比、γ-谷氨酰转肽酶>61 U/L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T2DM组[24.6%(35/142)比10.4%(161/1 549)、92.3%(131/142)比85.7%(1 327/1 549)、43.7%(62/142)比12.3%(191/1 549)、58.5%(83/142)比49.4%(765/1 549)], 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占比、甲胎蛋白>20 μg/L的患者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肌肉减少症(Src)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拟评估术前Src与TACE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初次诊断和接受首次TACE治疗的15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其中98例纳入分析。依据术前CT影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质量指数,判断Src的存在,分为Src组(60例)和无Src组(38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比较Src组和无Src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TACE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子。结果随访观察期间95.92%(94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88.78%(87例)患者死亡。Src组患者的TTP和OS显著低于无Src组(P<0.0001)。影响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rc(HR:2.265,95%CI:1.350~3.800;P=0.002)、肿瘤BCLC分级≥C级(HR:1.627,95%CI:1.044~2.534;P=0.031)、ECOG-PS评分≥2分(HR:1.811,95%CI:1.050~3.125;P=0.033)和血AFP>400μg/L(HR:1.867,95%CI:1.198~2.911;P=0.006)。结论61.22%的HCC患者首次接受TACE治疗前已合并Src。Src是TACE治疗总体生存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CD90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49例,另选取4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CD90表达情况,并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CD90表达与临床指标、生存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3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65.31%,癌旁正常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30.61%,正常肝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0,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D90蛋白中强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值均<0.05)。CD90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TNM分期及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837、17.824,P值均<0.001)。CD90蛋白阴性/弱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中/强阳性表达患者(χ^2值分别为3.845、4.152,P值分别为0.025、0.021)。结论 CD90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内高表达,且与患者肝门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Hyperlipidemia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LT) and develops mostly in the early posttransplant period. Recently, some studies have repor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lipidemia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undergoing hepatectomy.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HCC patients receiving LT by early posttransplant dyslipidem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