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社、美敦力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院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办的"2013全国鼻内镜外科技术进阶课程第八期"于2013年4月11~14日在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综合ICU机械通气病人不同吸痰方法合理化选择。方法 选择我院41例综合ICU机械通气危重病人,分别采用经气管套管吸痰法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吸痰。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痰培养结果;吸痰前1min、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后30min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频率(BF)、收缩压(SBP)的变化,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两种吸痰方法并发症(痰中带血、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痰培养阳性率(90.2%)高于经气管套管吸痰(8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过程中,纤维支气管镜组与经气管套管吸痰组比较,HR、BF、SBP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9.27,P<0.05);吸痰后30min,纤维支气管镜组SaO2和PaO2明显高于经气管套管吸痰组(t=6.25、2.59,P<0.05)。纤维支气管镜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气管套管吸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气管套管吸痰法用于综合ICU机械通气病人日常取痰痰培养能获得准确的病原菌,是一种简单、安全和经济的吸痰方法;而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人深部取痰、改善血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76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护肝等治疗,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0 mg·kg-1·d-1),疗程为2~3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治疗组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效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4.
甘林望  温向琼  张琼  胡丹  王明初  刘建 《重庆医学》2015,(17):2430-2432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并分析MHD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泸州市3个大型医院血液透析(HD)中心237例MHD患者开展横断面调查,其中男140例,女97例.结果 本次受访的MH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94.9%,知晓率及治疗率均为99.6%,控制率为29.3%.其中选用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分别占92.9%、52.8%、40.9%;使用1、2、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者分别占22.4%、34.2%、40.9%.MHD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与干体质量、血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清除指数(Kt/V)、HD前血钠水平、HD及血液灌流(HP)频率相关.血PTH及HD前血钠水平越高者高血压控制越困难,而干体质量达标、Kt/V高、HD及HP频率高有助于高血压控制.结论 MH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率均高,但控制率较低;干体质量未达标、血PTH≥150 ng/L、Kt/V< 1.2、HD前血钠大于或等于140 mmol/L、HD频率小于10h/周及HP频率小于2 h/月是MHD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侯旭  胡丹  崔志利  周健  蔡莉  王雨生 《眼科》2015,(1):31-3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难于控制的条件下微创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2013年西京医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5例15眼。方法术前局部滴糖皮质激素眼液,给予甘露醇、醋甲唑胺和前房穿刺等措施降眼压。采取角膜缘后2.5 mm以穹窿为基底的小结膜瓣(5 mm)和小巩膜瓣(3 mm)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主要指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炎症反应、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3.13±8.82)mm Hg;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3.41±3.42)、(14.65±4.21)、(15.35±5.48)mm Hg。术后2周前房闪辉和炎性渗出吸收。术后2周前房深度(2.72±0.38)mm。所有患眼术后6个月滤过泡为扁平弥散型或微小囊泡型。术后6个月视力为(0.92±0.48)。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小梁切除术可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应用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失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和探讨成人麻痹性斜视的类型和手术矫正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06/2013-06成人麻痹性斜视临床病例46例,将所有病例分为水平斜视组和垂直斜视组,其中水平斜视为主者26例,包括外直肌麻痹16例,内直肌麻痹10例;垂直斜视为主者20例,包括上斜肌麻痹7例,上直肌麻痹8例,下直肌麻痹2例,双上转肌麻痹3例。发病原因:先天性者9例,车祸等外伤所致19例,鼻部或颅脑手术史8例,原因不明者10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肌后徙术、直肌缩短术、直肌部分移位术或直肌联结术、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等。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卡方检验,同时对水平斜视组的两种术式改善麻痹眼运动情况进行t检验。
  结果:末次随访时水平斜视组治愈、好转和无效者分别为20例(77%),5例(19%),1例(4%);垂直斜视组分别为15例(75%),3例(15%)和2例(10%),两组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痹眼的眼球运动得到改善。水平斜视中所用的两种术式,均能改善麻痹眼的眼球运动,分别为3.76±0.91,3.72±0.84mm,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93)。
  结论:成人麻痹性斜视病情复杂,根据不同麻痹肌及麻痹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获得眼位的美容正位,改善代偿头位和主要注视野的复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索综合医院在急诊科基础上高效救治严重创伤的管理途径.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严重创伤131例为研究组,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严重创伤12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救治:调整绿色通道制度,建立救治人员总体协调制度、ICU多科一体化救治机制和环节及疗效评价制度并监督落实.结果 院内术前时间,对照组85±12.5 min,研究组54±10.9 min,P<0.01;在院监护时间,对照组12.6土2.8d,研究组8.3土2.1d,P<0.01;早期漏诊率,对组16.6%,研究组8.4%,P<0.001;早期死亡率,对照组11.8%,研究组5.8%,P<0.001;并发病发生率,对照组18.3%,研究组8.8%,P<0.001,晚期死亡率,对照组19.3%,研究组20.5%,P>0.05.结论 多科有效协作可明显提高严重创伤院内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Fournier's gangrene, FG)的发病因素、诊断、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收治的14例F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我们的诊治经验。全部患者均早期采用外科清创引流、足量抗生素抗感染、高压氧等联合治疗措施,清创同时行阴茎切除术+膀胱造瘘及肠造瘘各1例。 II期行阴囊缝合成型术4例,阴囊植皮术8例,阴茎切除术后行尿道外口成型+阴囊植皮1例。结果痊愈出院13例,仅1例患者因脓毒败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FG应早期诊断,尽早行广泛清创引流、广谱抗生素及高压氧治疗。待创面无明显炎症反应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II期缝合或植皮术重塑阴囊、会阴部及阴茎皮肤。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意外拔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骨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有利于减少骨科患者意外拔管。  相似文献   
30.
<正>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人际关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癌症患者的迁延不愈重要原因,因此,缓解疼痛、解除疼痛,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晚期癌痛患者的首要问题。近年研究发现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