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198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79篇
综合类   734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38篇
  3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D)与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潢川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ILD的RA患者,将其纳入B组.均在入组时测定其血清SP-D、KL-6水平,分析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血清SP-D、KL-6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P<0.05);随着RA患者病情活动度的加重,血清SP-D、KL-6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863、0831,P均<0.001);经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SP-D、KL-6水平与RA患者发生ILD有关,血清SP-D、KL-6水平升高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OR>1,P<0.05).结论:血清SP-D、KL-6是RA患者发生ILD的风险因子,血清SP-D、KL-6高表达与RA患者发生I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7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肾损害发生情况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影响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78例SLE患者发生肾损害46例(58.97%),未发生肾损害32例(41.03%);发生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高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血尿酸水平是SLE患者发生肾损害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动力化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10例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根据AO分型,33-C2型8例,33-C3型2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36.8岁。所有患者均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进行X线检查,出现骨痂后,X线检查连续观察3个月以上,骨痂均无进一步生长迹象。术后超过6个月,部分拆除锁定接骨板上的锁定螺钉。动力化手术后2周,佩带髋"人"字支具并逐步增加负重。每月定期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0个月,其中9例均于术后3个月内出现穿过骨折线的骨痂愈合,1例因未遵医嘱佩带支具且直接完全负重,发生接骨板断裂,重新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价标准,优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80%。结论锁定接骨板动力化可减少应力遮挡,维持横向稳定,增加骨折断端间的轴向微动,促进骨痂生成和骨痂改建塑形,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判定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分成了甲组和乙组、各 31 例。乙组施行康复训练,甲组 在乙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甲组及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ugl–Meye 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甲组患者的 Fugl–Meye 评分及 ADL 评分均优于乙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 体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腹腔镜手术对于胃癌合并COP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术中的血气参数、疼痛评分及生存率。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aCO2和PETCO2的血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天,第5天,第7天和第9天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0.4%(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年,第3年和第5年的生存率没有差异性。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在体外分离的小鼠皮层突触连接体的释放。方法解剖分离小鼠的大脑皮层,组织经匀浆后使用3层147μm的尼龙网筛进行过滤,离心后重悬沉淀为突触连接体。谷氨酸释放检测实验根据谷氨酸脱氢酶酶促反应原理进行,利用多功能读数仪读取产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荧光值。采用谷氨酸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使用制备的突触连接体进行谷氨酸释放检测,进行3次独立重复实验。结果谷氨酸标准品浓度与荧光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新鲜制备的突触连接体在加入去极化剂KCl后,释放谷氨酸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平台期,加入Triton X-100裂解突触连接体后释放谷氨酸明显增加。冻融1次的突触连接体失去活性,与新鲜制备的突触连接体的谷氨酸释放曲线不同。结论对小鼠皮层突触连接体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检测和分析了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在分离制备的小鼠皮层突触连接体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RP)技术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其中10例患者经三维CT扫描并采用RP制备骨折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确定骨折分型(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8例患者常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通过对1∶1等大的RP模型分析研究,明确骨折类型后均顺利完成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1.1h)及术中出血量(平均190 mL)均少于常规组患者(1.5 h、24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7~23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3D技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常规组:优3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1∶1的RP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展现骨折伤情,使手术方案具体化、个体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大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 (BMMs)破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为CGRP在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出SD大鼠髓腔内单核巨噬细胞,原代培养并传代,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含不同浓度CGRP (实验组:10–7 mol/L、10–8 mol/L、10–9 mol/ L;对照组:无CGRP)的破骨诱导液,对前体细胞进行破骨诱导7天后进行相关实验检测,分别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生成能力;用RT-PCR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系特征性基因(RANK、TRAP、NFATc1); Western-blot检测破骨特征性TRAP和RANK蛋白的表达;骨磨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诱导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结果TRAP染色显示 CGRP各浓度组镜下成熟破骨细胞的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并随CGRP浓度的增高成熟破骨细胞数减少,CGRP组间亦差异明显(P <0. 05);RT-PCR检测破骨特征性RANK、TRAP、NFATc1 mRNA和Westem-blot测破骨特征性TRAP、RANK蛋白的表达各CGRP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 05);骨磨片破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后单倍视野下CGRP组破骨陷窝数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 05),且与药物组浓度与陷窝数量呈负相关性。结论 CGRP能够抑制BMMs向破骨方向的分化,为CGRP抗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研究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组(脑梗组)和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力竭游泳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脑梗组),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睡夺+脑梗组),力竭游泳加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睡夺+脑梗组)。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先分别采用相应因素(力竭游泳和睡眠剥夺)造模10 d,然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采用相应因素造模10 d;脑梗组大鼠只进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第11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采集中医证候指标(体重、抓力、脉搏、舌象等)和西医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睡夺+脑梗组大鼠活动量减少、体重减轻、抓力下降,脉搏幅度减弱,舌面R,G,B值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P0.05,P0.01),且较其他组指标变化明显。结论:通过中医证候指标和西医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的方法优于其他3个造模方法,更适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