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院用祛瘀利水中药结合关节腔灌洗疗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8例 (12 6膝 ) ,男 31例 ,女 6 7例。年龄2 3~ 83岁 ,平均 5 2 9岁。发病部位 :右膝 39例 ,左膝 31例 ,双膝 2 8例。病程 3周~ 2 5年 ,平均 4 5年。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桑志成 《家庭医药》2012,(12):58-59
骨质疏松已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常见病之一,人们对骨质疏松也有了一定认识,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相当多的人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还存在误区。这里做一简单讲解,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误区1:发现骨质疏松靠自我感觉俗话说"人老骨空",但骨质的流失是缓慢进行的,多数骨质疏松患者在开始时可以没有疼痛等症状,以致病情静悄悄地发展,直到发生脊柱、髋骨、腕骨  相似文献   
13.
正常足与拇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与跖骨头下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外翻足承重比例及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将测试对象分为正常组(160足)、轻中度(足母)外翻组(100足)、重度(足母)外翻组(56足)三组,运用我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足母)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中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较正常足增加,重度(足母)外翻足前足承重比例介于正常足与轻中度(足母)外翻足之间。(足母)外翻足存在着前足压力外移的趋势,这种改变和畸形的程度相关。结论 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足母)外翻前足承重比例及各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随(足母)外翻畸形程度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Mu外翻足前足横弓跖骨头下压力的改变情况。方法:运用本所生物力学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正常足与Mu外翻足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折。结果:随着足部负重比例的增加,Mu外翻足前足中间跖骨头下压力的变化较快,与正常足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正常足前足具有横弓结构,Mu外翻足前足存在横弓塌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外同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慢性骨关节疾病是社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通过分析骨关节结核、肩骨关节炎、腰椎压缩骨折、手骨关节炎等老年误诊误治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老年骨病误诊原因,避免社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按诊疗常规接诊老年骨病患者,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则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内外骨膜及骨髓组织VEGF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分期治疗的合理性。方法:1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无菌状态下手术,在家兔双侧桡骨下1/3段,造成3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愈合模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中药三期治疗组、中药一期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三期治疗、一期治疗、阳性药物治疗以及等量蒸馏水。于术后3、6、9、14、28、42、56d每组随机处死5只家兔,取左侧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查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中VEGF及VEGFmRNA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测量各种组织中VEGF及VEGFmRNA表达强度。结果:各中药治疗组对于术后骨折端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VEGF和VEGFmRNA表达均有促进作用,三期治疗组有高于其他三组的趋势(P0.05)。结论:中药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VEGF及VEGF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骨折分期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郭氏中药治疗中度地方性氟骨症X线改变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度地方性氟骨症患者骨骼损害的X 线表现特点以及郭氏中药疗法治疗前后X线的变化情况.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中央随机系统将11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39~60岁,平均(51.68±4.98)岁;对照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9~60岁,平均(52.15±4.86)岁.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汤药准备阶段.补充钙剂采用口服钙尔奇D 600 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汤药准备阶段服用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中药汤剂,服用3 d.治疗组药物采用郭氏马钱汤,口服,分2次服用,每次200 ml,连续服用8周;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规格为每粒0.44 g,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疗程为12周.治疗后随访24周,总观察期36周.对照组药物采用汤药和胶囊安慰剂,服药方法和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治疗结束后,由7位骨科及放射学专家,采用事先根据地方性氟骨症X线征象和分度标准(WS192-2008)设计的专家评价表(包括骨质硬化、骨质疏松软化、骨周关节改变及混合改变的发生和改变情况),评价治疗前后X线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地方性氟骨症的各种X线征象在114例中度氟骨症的X线片中均可见发生.骨质硬化:前臂4例,小腿7例,骨盆4例,腰椎4例;骨质疏松软化:前臂23例,小腿23例,骨盆5例,腰椎8例;混合改变:前臂6例,小腿9例,骨盆10例,腰椎1例;骨周关节改变:前臂107例,小腿47例,骨盆28例,腰椎19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部位X线片上的各种表现对比均无变化.治疗组仅有2例在骨周及关节改变情况发生治疗前后的变化,1例表现为小腿骨间膜骨化情况较治疗前好转,另1例表现为骨盆左髋臼外侧骨周增生消失.治疗组其余病例治疗前后各部位X线表现对比无变化.两组治疗前后X线变化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郭氏中药疗法在氟骨症的放射学方面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裹帘"法始见于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书中记载"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温建民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经过对近3万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截骨方向及固定正确,就不会发生截骨端骨质不愈合,临床疗效显著。该固定方法符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弹性固定"的骨折治疗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