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诊断骨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核酸体外扩增(PCR)技术在骨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骨结核标本与20例非骨结核标本分别应用PCR、抗酸染色镜检及分离培养法进行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同时,分析了影响PCR结果的有关因素与相应处理措施。结果60例骨结核标本中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PCR法83%,镜检法3%,培养法7%。经统计学处理,P<0.005,PCR法与镜检及培养法对结核分支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CR法明显优于镜检及培养法。20例非骨结核标本镜检及培养法均阴性,PCR法阳性率10%。盲法结核分支杆菌和对照菌PCR检测结果表明,PCR的特异性为100%。PCR扩增整个过程自动化控制,可在数小时内完成。结论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与简便的骨结核标本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方法,对骨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外同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术后硬膜外血肿(postoperative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PSEH)并发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术后护理关键措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例胸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术PSEH形成并发SCI的临床诊疗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和教训.结果 (1)脊髓功能恢复:PSEH并发SCI的脊髓功能评价,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ASIA)分级由B级恢复至C级和D级各1例,恢复至E级2例;(2)并发症:均出现严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未出现休克、感染、褥疮等;(3)1例第二次出现PSEH形成并发SCI;(4)心理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绝望心理,恢复良好.结论 正确的术后护理在胸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术硬膜外血肿形成并发脊髓损伤术后顺利康复和并发症防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术后护理要点包括采取合理的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功能的变化及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自从Hibbs和Albee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技术以来,脊柱融合的临床应用已超过100年的历史,其在脊柱外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成为脊柱手术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腰椎融合的应用和发展更为突出。脊柱内固定技术和植骨材料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腰椎融合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使腰椎融合技术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是,每一种内固定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每一种植骨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各种微创技术也都存在相应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将奥美拉唑用于 4 4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选择同期收治的 88例中晚期食管癌 ,分期符合 1976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74例 ,女14例 ;年龄 30~ 6 8岁 ,均经病理及组织学确诊 ,其中鳞癌 86例 ,腺癌 2例。均未接受放、化疗及手术 ;身体健康状况评分(karnofsky)≥ 70分 ;肝肾功能正常 ,WBC≥ 4 .0× 10 9/ L,HB≥ 10 0 g/ L。将 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4例 ,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显著差异 (P>0 .0 5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裹帘"法始见于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书中记载"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温建民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经过对近3万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只要截骨方向及固定正确,就不会发生截骨端骨质不愈合,临床疗效显著。该固定方法符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弹性固定"的骨折治疗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则对家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内外骨膜及骨髓组织VEGF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分期治疗的合理性。方法:1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无菌状态下手术,在家兔双侧桡骨下1/3段,造成3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愈合模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家兔随机均分为4组:中药三期治疗组、中药一期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三期治疗、一期治疗、阳性药物治疗以及等量蒸馏水。于术后3、6、9、14、28、42、56d每组随机处死5只家兔,取左侧桡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查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中VEGF及VEGFmRNA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测量各种组织中VEGF及VEGFmRNA表达强度。结果:各中药治疗组对于术后骨折端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VEGF和VEGFmRNA表达均有促进作用,三期治疗组有高于其他三组的趋势(P0.05)。结论:中药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膜、内骨膜和骨髓组织VEGF及VEGF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骨折分期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骨性关节炎发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骨性关节炎(OA)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一直是骨科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由于O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其治疗只能是对症治疗,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OA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OA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寐案】朱××,男,45岁。1988年4月13日诊。患不寐证五年,多方医治不效,平素靠服大量安眠剂昼夜方可入眠3~4小时。诊见神困头重,胸闷纳呆,口中粘腻,心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