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1.
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高中生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从嘉兴市选择5 760名高中生,设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对照组),随访观察1个流感流行周期(6个月)后,比较两组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住宿情况高中生流感样、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乙型流感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性流感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同性别、住宿情况、季流接种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病例和流感核酸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流感症状史高中生流感样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男生较女生、住校生较走读生更易发生流感样病例、乙型流感和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甲型H1N1流感疫苗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虽未得到有效验证,但该疫苗接种可能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12.
为观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脊灰疫苗)的初免效果,评价冷链及接种工作质量,我们于92年3~6月进行了脊灰疫苗初免成功率观察。对象选择2~3足月初兔婴儿。于免前及全程免疫(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后一个月,采双份血作脊灰中和抗体测定。实验方法:按全国《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用“微孔塑料板法”,以抗体≥1:4为阳性,所用毒株由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三价混合型脊灰糖丸疫苗系昆明所生产,批号:91—162,效期:93年10月。 本次观察33名婴儿,免前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均阴性28人,免后全部阳转;有5名免前抗体阳性者均系单型抗体阳性,其中Ⅰ型1名,Ⅱ、Ⅲ  相似文献   
313.
酷似缩窄性心包炎表现的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酷似缩窄性心包炎表现的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1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200001)陈颖敏何奔周哲慧王彬尧作者最近遇到1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的患者,表现类似缩窄性心包炎,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19...  相似文献   
314.
315.
目的:奥美沙坦是2002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并在美国上市的最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评价奥美沙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临床试验。入选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18~75 a,性别不限;符合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次坐位DBP平均值≥95 mmHg(1 mmHg=0.133 3 kPa),并<110 mmHg;且 3次坐位SBP平均值<180 mmHg)。试验时间为10~12 wk,包括1 d~2 wk的筛选期,2 wk安慰剂导入期和8 wk的治疗期,共进行7次随访。筛选合格的受试者将接受安慰剂治疗2 wk,2 wk后再次评估,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将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奥美沙坦(日本三共原研产品,上海三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氯沙坦安慰剂50 mg或者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50 mg+奥美沙坦安慰剂20 mg 的治疗,qd,所有受试者连续治疗8 wk。在用药后wk 4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压评价,如果受试者DBP仍≥ 90 mmHg,则试验药物剂量加倍;DBP<90 mmHg的受试者则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至wk 8。在试验过程中的任何一次随访,如果受试者连续3次测得的DBP平均值≥115 mmHg和(或)连续3次测得的SBP平均值≥ 200 mmHg,该受试者将退出试验,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本试验选择60例受试者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分别在试验前1 d和d 55进行。结果:共随机入组287例受试者,其中奥美沙坦组143例,氯沙坦组144例。共有266例完成了整个试验,占随机入组受试者总数的92.7%(其中奥美沙坦组93.0%氯沙坦组92.4%);2组受试者之间基线特征(如血压基线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 wk后坐位DBP谷值与基线 DBP谷值的差值:2治疗组内比较,2组治疗8 wk后坐位DBP谷值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P<0.001,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优效性比较,符合方案集(PP)分析中,奥美沙坦组坐位DBP谷值平均下降12.94 mmHg,氯沙坦组平均下降11.01mmHg,P值为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P分析中可认为奥美沙坦组优于氯沙坦组。治疗4 wk后坐位DBP谷值与基线DBP谷值的差值:PP分析中,2组内坐位DBP谷值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 P<0.000 1,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PP分析中,治疗4 wk后奥美沙坦组坐位DBP谷值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组优于氯沙坦组。治疗4 wk后与治疗8 wk后的有效病例△数和有效率:PP分析中,治疗4 wk后,奥美沙坦组有效病例数和有效率是:81(653%),氯沙坦组有效病例数和有效率是:68(52.7%),奥美沙坦组均高于氯沙坦组,P值均<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沙坦组优于氯沙坦组,氯沙坦组有更多的受试者需要加大剂量来控制血压。治疗8 wk后,2组有效病例数和有效率相当,P值均>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 ABPM监测的DBP和SBP的谷/峰比值:PP分析中,治疗8 wk后,奥美沙坦组DBP和SBP的个体和总体谷/峰比值均高于氯沙坦组,奥美沙坦组在24 h内的作用持续时间比氯沙坦组更长。安全性结果:本试验中,有35人发生了45件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 其中奥美沙坦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5%,其中轻、中、重度分别占9.1%,2.1%和0%; 氯沙坦组与试验药物有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9%,其中轻、中、重度分别占11.8%,2.8%和0.7%。这些不良事件大多是轻度,可以缓解的。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奥美沙坦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氯沙坦组。结论:奥美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每日口服20~40 mg,能够有效、安全地治疗高血压。与氯沙坦相比,降压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探讨激活视黄醇类X受体(RXR)对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oxLDL)诱导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饥饿处理后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经LoxLDL(20μg/ml)刺激24 h诱导细胞增殖,干预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RXR特异性激动剂顺式维甲酸9(9-cisRA),四甲基偶氮唑蓝方法检测细胞活力,脱氧尿嘧啶核苷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DNA合成,流式细胞仪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ur77和RARB蛋白表达.结果 LoxLDL诱导24 h后,细胞活力和DNA合成(A值)分别升高0.79±0.12和1.81±0.31,RXR的特异性配体9-cisRA能够显著抑制LoxLDL的作用,在10-8mol/L和10-7mol/L浓度分别使细胞活力下降到0.43±0.10和0.26±0.07(P<0.05),DNA合成升高为1.14±0.43和0.72±0.06(P<0.05),且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孤儿核受体Nur77蛋白表达在LoxLDL刺激后显著升高5倍以上,9-cisRA显著下调Nur77表达,同时上调下游靶基因RARB蛋白表达.结论 激活核受体RXR能够显著抑制LoxLDL刺激引起的巨噬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RXR/Nur77异源二聚体及其下游靶基因RARβ有关.  相似文献   
31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在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株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MMP-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HP-1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MMP-9 mRNA表达量分别增加了2.03倍和3.36倍(P<0.05,P<0.01);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5.86倍和3.68倍(P<0.01,P<0.05)。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的MMP-9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泡沫细胞中蛋白表达量较巨噬细胞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分化成的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中MMP-9 mRNA、蛋白水平与单核细胞比较呈显著增加,但单核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后其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1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将腺病毒介导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入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观察转染后的内皮祖细胞在裸鼠缺血下肢局部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后的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内有效并持续表达;移植异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至Balb/c鼠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定向作用于缺血部位;移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P<0.05);mRNA检测提示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可上调其下游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因子(P<0.05),增加内皮祖细胞招募,同时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P<0.05)。结论在体内,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这种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的招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19.
目的:探讨吸入型伊洛前列素和西地那非2种药物联合应用及单独用药在治疗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效价。方法:2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独应用伊洛前列素组(I组)、西地那非组(S组)和伊洛前列素续减合并西地那非递增的联合治疗组(I+S组),观察治疗4、12、24周时3组的临床疗效和经费。结果:治疗12周时,I组及I+S组较S组在心排出量、6min步行距离和心功能WHO分级的改善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I组与I+S组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时,3组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及24周时I+S组治疗费用较I组明显减少,分别节省32%及64%,S组治疗费用最低。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合并口服西地那非的续减递增联合治疗是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高效价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20.
目的分析嘉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乙脑监测数据,描述乙脑流行情况,分析影响乙脑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嘉兴市2004—2013年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67例,年平均发病率0.13/10万;7月为发病高峰;8月龄~14岁儿童病例占总数的74.63%;72.22%的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本市户籍人群累计发病率为0.03/10万,低于非本市户籍0.30/10万的发病率(P0.01)。结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是乙脑发病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非本市户籍儿童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