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比较2004年11月~ 2005年6月间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女性61例,男性113例)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及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女性组合并高龄、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男性组,而主动吸烟、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率较低 (均P<0.01).冠脉造影显示,女性组冠脉病变累及前降支者较男性多(50.6% vs 36.1%,P<0.05),其他病变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女性组PCI即刻成功率为93.7%,与男性组(94.1%)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11.4% vs 8.8%,P>0.05);3个月时MACE发生率女性组高于男性组(39.8% vs 21.0%,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性别不是预测ACS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32).结论 ACS患者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但性别不是影响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2.
目的 为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冻干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545名18—24月龄儿童分组接种三种MMR疫苗,观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并分别于免前免后采血,用微量血凝抑制法定量检测接种者的HI抗体GMT水平。结果三组观察对象接种MMR后麻疹HI抗体阳转率均在90%以上,风疹HI抗体阳转率均为100%,腮腺炎HI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三组均无明显差异,疫苗接种后三组对象全身和局部反应轻微。结论国产与进口的三种MMR疫苗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用于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  相似文献   
26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potassium aspartate and magnesium (PAM) prevent reperfusion-induce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RIVA)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R) rabbit heart. Thirty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ischemia and PAM groups. Arterially-perfused rabbit left ventricular preparations were made, and transmural ECG as well as action potentials from both endocardium and epicardium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all experiments. In control group rabbit ventricular wedge preparations were continuously perfused with Tyrode's solution, and in ischemia group and PAM groups the perfusion of Tyrode's solution was stopped for 30 min. Then the ischemia group was reperfused with Tyrode's solution and the PAM group with Tyrode's solution containing 2.42 mg/L PAM, respectively. ECG, QT interval, transmural repolarization dispersion (TDR) and action potentials from epicardium and endocardium were simultaneously recorded, and the RIVA of the wedge preparation was observ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DR and incidence of RIV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schemia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RIVA in control, ischemia and PAM group was 0/10, 9/10 and 1/1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ischemia group, TDR and incidence of RIV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AM group (P<0.05). Potassium aspartate and magnesium significantly reduce TDR and preve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ischemic rabbit heart.  相似文献   
264.
摘要:目的 探讨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预防接种风险,为制定接种门诊预防接种风险应 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对预防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进 行风险分析;应用风险矩阵法评价预防接种风险水平;采用Borda序值法对各项风险的风险概率和风险影 响进行量化评估及排序。结果 专家共开展了2轮风险调研,2轮调研的专家积极系数均高于95%,权威 系数为0.85±0.09;2轮专家Kendall协调系数为0.374~0.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1)。本研 究构建了包含7项一级风险指标、26项二级风险指标的接种门诊预防接种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预防 接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划分了风险水平并排序。结论 目前接种门诊预防接种越来越规范, 但仍存在许多风险等级较高的潜在风险。将Delphi法、Borda 序值法与风险矩阵法综合应用到预防接种服 务领域,是一种新思想、新模式、新手段,能够为预防接种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为接种门诊提供了应 对预防接种风险做出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防接种;风险评估;Delphi法;风险矩阵法;Borda序值法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9 0655 06  相似文献   
265.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雄兔随机分为3组:高脂对照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给予每只兔胆固醇1g/d;卡维地洛组在高脂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10mg·kg-1·d-1。两组给予相应处理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并继续相应处理10周。正常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及正常饮食。干预结束时,测定血脂、脂质过氧化物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取动脉组织检测血管原位超氧化物生成、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和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质过氧化物、NO水平和血管内原位超氧化物生成均明显增加,而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卡维地洛明显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和内皮细胞NO合酶活性,并显著抑制血管原位超氧化物的生成(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兔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明显减弱(P<0.01);卡维地洛明显改善高脂兔内皮依赖舒张功能(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改善NO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卡维地洛除β-受体阻断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内皮源性NO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分离、纯化、诱导扩增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表型。方法采集新鲜脐血经抗凝处理及无菌包装,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方法(MACS)分离出CD34 单个核细胞,M-199培养基中诱导分化,细胞形态学观察CD34 和CD34-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CD31表型,免疫组化验证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刚分离的CD34 和CD34-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形态小。CD34 细胞培养3d后有明显集落形成,7d后呈梭行细胞,出现典型线样排列结构。经诱导培养后,内皮细胞表型CD31阳性率为(70.03±10.2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内皮特异性成分ecNOS和flk-1/KDR蛋白水平的表达。而CD34-细胞单独培养,少部分细胞贴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结论MACS法分离脐血CD34 细胞,体外诱导扩增和分化后贴壁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验证了贴壁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具有内皮系标志物表达。  相似文献   
267.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并观察其在体外增殖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进行诱导、分化和扩增,于培养第7天选择免疫荧光(DiI-acLDL/FITC-UEA-Ⅰ)鉴定EPCs,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方法观察上述细胞在第0、4、10和21天的CD34、CD31、KDR和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等形态;第7天免疫荧光染色表明,约70%的细胞呈双荧光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31和KDR表达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升高,至第21天分别达到(72.1±11.2)%和(81.0±12.5)%,而CD34在第10天达到高峰(38.0±13.4)%后,第21天下降为(28.3%±12.2)%;RT-PCR结果表明,第4、10和21天eNOS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本试验成功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过程中,CD31、KDR和eNOS等内皮细胞标志表达逐渐增强,而CD34的表达在内皮祖细胞的成熟分化过程中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6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和三磷酸腺苷(ATP)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性血管再生作用。方法对37只日本大耳白兔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将成功存活的29只AMI模型兔随机分为4组:组1(n=5只)予NS 2 mL.kg-1;组2(n=8只)予丹红注射液2 mL.kg-1;组3(n=8只)予丹红注射液1 mL.kg-1;组4(n=8只)予ATP 2 mL.kg-1;均于耳缘静脉注射,连续给药14 d后将其处死,取心脏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细胞分化因子34(CD34)阳性染色值。结果丹红组和ATP组的VEGF、bFGF和CD34阳性染色值明显较阴性对照组高,丹红组高于ATP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有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强梗死后心肌血管再生的能力,且效果优于ATP。  相似文献   
269.
槐果碱对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槐果碱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哇巴因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豚鼠,分为对照组与不同剂量槐果碱组(5、2.5和1.25 mg·kg~(-1))。通过心电图仪连续观察记录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扑、室颤及心脏停搏出现时间,计算哇巴因的累积量。结果槐果碱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仅5 mg·kg~(-1)组能增加出现室早、室速、室扑、室颤及心脏停搏的哇巴因累积量(P<0.01)。结论槐果碱对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5 mg·kg~(-1)的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27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7-酮胆固醇(7-KC)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AopE-/-小鼠左肾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联合部分结扎建立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斑块病理学改变,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斑块中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及磷酸化PERK(p-PERK)的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给予7-KC、H2O2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处理后,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测定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p-PERK 、XBP-1s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opE-/-小鼠颈动脉易损斑块局部ER stress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及P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7-KC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氧化应激诱导剂H2O2也可通过诱导小鼠巨噬细胞ER stress介导细胞凋亡;而阿托伐他汀可抑制7-KC和H2O2诱导的巨噬细胞ER stres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ER stress可能参与AS易损斑块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的水平,减轻巨噬细胞ER stress,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