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2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19篇
预防医学   27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77篇
  2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应用OCT及OCTA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巩膜扣带术(SB)术后的黄斑形态结构、黄斑及视盘血管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

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07/2021-03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RRD的患者25例25眼纳入本研究。对比术后末次随访患眼和健眼黄斑浅层血管(SVC)的血管密度(VD)、黄斑深层血管(DVC)的VD、视盘SVC-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外层结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末次随访患眼BCVA(LogMAR)的相关性指标。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黄斑SVC-VD、黄斑DVC-VD、视盘SVC-VD、RNFL、CMT、SFCT无差异(均P>0.05);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OCT下黄斑外层结构对比显示外界膜(ELM)、肌样体区(MZ)、椭圆体带区(EZ)、光感受器外节(OS)的光带完整性无差异(均P>0.05),嵌合体区(IZ)光带完整性则有差异(P=0.014); 末次随访患眼与健眼BCVA有差异(P=0.002)。术后末次随访患眼BCVA与有无波及黄斑、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有无波及黄斑呈现正相关(rs=0.401,P=0.047); 与视盘SVC-VD、黄斑外层结构ELM、MZ、EZ、OS、IZ光带完整性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OCT及OCTA用于观察RRD行SB术后眼底改变可获得与视力预后相关的长期随访信息,其术后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恢复情况而定,IZ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视力恢复更为重要; 视盘SVC-VD与视力预后有相关性,视盘SVC-VD的改变与术后眼压是否相关还需要术后连续数据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自拟慢阻肺协方治疗痰湿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诊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湿蕴肺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基础西药联合自拟慢阻肺协方)与对照组(基础西药),各49例。比较FEV1、FVC、TNF-α、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2周后的FEV1(47.62±5.81)%、FVC(51.62±3.52)%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41.81±4.38)pg/mL、IL-17(75.24±7.38)ng/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慢阻肺协方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痰湿蕴肺型)患者的炎症反应,提升肺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颗粒治疗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微生物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实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抑郁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62例),入院后均给予舍曲林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加味逍遥颗粒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安慰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肠道菌群变化,记录不良用药反应。结果全分析集(FAS)分析人群:实验组西医疗效(79.49%vs 62.90%)和中医证候疗效(87.17%vs 72.5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周、4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4周肠杆菌菌落数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及B/E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数据集(SS)分析人群:实验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颗粒辅助治疗肝郁脾虚证抑郁症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芪竹方改善早期胃癌胃黏膜剥离术(ESD)后气阴两虚型症状及预防胃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84例早期胃癌ESD后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脱落6例,纳入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芪竹方治疗,持续治疗1 a。观察2组临床复发率、胃镜像糜烂灶、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癌胚抗原(CEA)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复发率方面低于对照组(5.13% vs. 20.51%,P<0.05),治疗组可以较好地减少糜烂灶(P<0.01),降低病理积分及CEA水平(P<0.01),改善临床症状(P<0.0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竹方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黏膜糜烂、肠化生及异型增生,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成两组,其中,A组(n=44)为未感染患者,B组(n=45)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观察两组病原菌分布类型、生化指标及维生素D含量。结果在病原菌方面,B组主要为革兰氏菌,革兰氏阴性菌占比高达57.8%,革兰氏阳性占比33.3%,而真菌仅为8.9%。生化指标方面,B组患者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25羟维生素D_3[25-(OH)D]含量要远低于A组(P<0.05)。B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高达75.6%(34/45),而A组为45.5%(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水平与合并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4种消化系统癌症(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及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食管癌(ESCA)、胃癌(STAD)、直肠癌(READ)、结肠癌(COAD)4种DSCs的分子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基因表达以及甲基化,结合MIF算法、差异分析筛选出癌症驱动基因、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以及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利用富集分析、生存分析、相关性分析比较4种癌症类型中分子特征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分子特征同临床基本特征的关系。结果:4种癌症类型具有相似的分子特征,包括:突变频率与基因表达、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很低,线性关系均不明显;MaxMIF软件获得的30个癌症驱动基因中均仅有少数几个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ESCA 2个、STAD 2个、READ 1个、COAD 1个;拷贝数变化数据在癌症组织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中的分布并不均匀;DEGs中仅有少部分基因具有预后效果,包括食管癌(29/829)、胃癌(0/394)、直肠癌(71/606)、结肠癌(50/591),并且KEGG通路均富集于“神经活性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另外,4种癌症类型之间具有不同的癌症驱动基因、具有预后效果的DEGs,以及DMGs。结论:经分析得到4种DSCs分子特征的异同点有助于了解整个DSCs,并有望为深入理解DSCs的分子特征及相应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肿瘤放化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会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和感染,是阻碍肿瘤治疗的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针灸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通过综述针灸治疗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相关的研究结果,从骨髓细胞、造血微环境及信号通路3个方面分析针灸治疗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