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药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张源  李正恭  严宇  陈灏  杨庆军  梅霞  郑向清 《重庆医学》2012,41(32):3383-3384
目的通过对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及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复合手术)者的观察,了解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23例同期行PCI及心脏复合手术者。其中21例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停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改为依诺肝素4 000U皮下注射,2次/日,5~7d后再行心脏手术。院内随访:大出血、支架内血栓、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长期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2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边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中出血增加。1例风湿性心脏病行PCI+瓣膜置换术患者,随访4.7年后因脑出血死亡;另1例随访2.3年出现脑梗死。其余19例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及长期随访未发现支架内血栓、卒中及MACCE事件的显著增加。结论心脏复合手术患者围术期规范化使用抗栓药物是有效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50例,行同期X线片、CT和MRI检查,MRI检查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17例加扫冠状位.结果 脊髓水肿:MRI检出16例,CT检出4例;脊髓挫伤出血:MRI检出21例,CT检出11例;脊髓受压变形:MRI检出34例,CT检出15例;脊髓断裂:MRI检出10例,CT检出3例.X线片未检出上述脊髓损伤.结论 MRI对评估脊髓损伤明显优于X线片和CT扫描,是急性脊髓损伤的最佳检查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以光镜、电镜为手段,动态观察了冷盐水保存兔心脏3h、5h、7h、10h、12h、24h的形态学演变过程,发现保存3~5h,心肌缺血损伤较轻,肌膜完整,线粒体(MI)轻度肿胀,无嵴缺损。保存7h,心肌细胞有中度损伤,MI肿胀较前两组加重,但未发现MI嵴数量明  相似文献   
15.
F_(24)型三腔气囊管在婴幼儿急性肠套迭气压冲气灌肠X线下复位中的应用──附24例报告解放军第202医院小儿外科(110003)王德权,李平,杨庆军,左海宁解放军第202医院放射线科(110003)黄国辉我院于1984~1994年在x线下利用泌尿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心电图改变,以期为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01-2011-02 7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行心电图检查130例次,第一次心电图正常13例,左室肥大31例,ST改变22例,T波改变36例,部分患者有心电图的动态改变。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心电图表现非特异性,特别是ST-T改变和动态演变是造成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的原因之一,胸背部疼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不应盲目诊断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DCT)对保留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后心功能的评价.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到该院就诊的适合二尖瓣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的患者共35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术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B组术中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术前,术后10 d行MDCT检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MDCT对比,A组和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0d MDCT的结果EDV、ESV、EF分别为(106.25±8.83)mL、(35.75±4.37)mL、(54.48士4.23)%,B组分别为(113.42±9.22)mL、(38.63±3.40)mL、(51.63±4.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二尖瓣全瓣的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技术安全可行,且有效地保护了心脏术后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间断加连续吻合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与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大隐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2.0~2.5kg普通新西兰大白兔8只,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进行端端吻合,吻合时采用间断加连续的方法。术后1个月取下静脉桥,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新内膜、中膜厚度。结果该方法术中出血少,8只兔静脉桥均通畅;1个月后管壁均增厚,光镜下见静脉桥新内膜形成,中膜增厚,与正常静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加连续端端吻合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建立静脉桥模型可满意模拟人CABG术后大隐静脉桥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MRI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急性脊髓损伤患者50例,行同期X线片、CT和MRI检查,MRI检查应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矢状位及横轴位扫描,17例加扫冠状位.结果 脊髓水肿:MRI检出16例,CT检出4例;脊髓挫伤出血:MRI检出21例,CT检出11例;脊髓受压变形:MRI检出34例,CT检出15例;脊髓断裂:MRI检出10例,CT检出3例.X线片未检出上述脊髓损伤.结论 MRI对评估脊髓损伤明显优于X线片和CT扫描,是急性脊髓损伤的最佳检查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