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35例,以神经节细胞瘤多见(12例),其次为脉管瘤(9例),畸胎瘤(8例);恶性肿瘤41例,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13例),其次为神经节母细胞瘤(7例)和淋巴瘤(7例)。参与随访的70例胸腔巨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75%;39例胸腔巨大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50%。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术后是否化疗则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切除是胸腔巨大良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胸腔巨大恶性肿瘤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术后结合化疗/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是否辅助化疗是神经源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双出口(DORV)的价值.方法 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为DOR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超声诊断准确率98%(49/50),1例误诊为法洛氏四联症.DORV分型超声诊断准确率98%(48/49),1例心房正位、心室左袢、大动脉左转位误诊为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大动脉左转位,合并畸形83个,心内合并畸形75处,超声漏诊1例肌部室缺,诊断准确率98.7%,心外畸形8处,超声漏诊2处,分别为左上腔静脉异位回流至左房1例,右肺动脉中断1例,超声诊断准确率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DORV定性、分型、心内合并畸形诊断具有确诊价值,心外合并畸形诊断具有参考价值,需联合多排螺旋CT检查,可替代创伤性心导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术中肾氧饱和度(renal oxygen saturation, RrSO2),评估术中RrSO2预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可行性,并探讨术后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行手术治疗的非发绀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麻醉开始时(T1)、手术开始5min(T2)、CPB开始5min(T3)、CPB开始20min(T4)、主动脉开放5min(T5)、CPB结束时(T6)的RrS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动脉血气分析,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儿分为AK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范围1岁2个月至10岁。5例患儿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其中部分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修补术4例),1例行肿瘤完整切除。6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4个月。结果 6例患儿中5例首诊被误诊,其中3例首诊为肺炎,1例首诊为胸腔积液,1例首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6例患儿随访结果分别为:临床痊愈1例;带瘤生存1例(目前正规接受化疗中);术后1个月死亡3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易误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术后预后相对理想;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后续正规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儒舫  蒋嘉萍 《江苏医药》1997,23(8):556-557
报告儿童颈内静脉扩张症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12岁。右侧9例,左侧6例,双侧2例。治疗方法:大腿阔筋膜包裹2例,Teflon布片包裹3例,单纯结扎3例,平阳霉素局部注射10例(其中1例系阔筋膜包裹术后4年复发者)。随访4个月~9年,均取得满意疗效。我们认为由于儿童阔筋膜发育差,强度低,用阔筋膜包裹后易复发,还增加手术创伤。结扎扩张的静脉,操作简单,但不适合双侧扩张患者。平阳霉素局部注射适于术后复发患者。Teflon布材料易得、价格便宜,用其包裹扩张的静脉,不影响静脉血回流,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983.4~1988.7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患儿85例,年龄20月~12岁,平均体重14.8Kg,Pp/Ps<0.45 35例,0.45~0.75 19例,>0.75 31例。手术死亡率3.5%。手术指征应以肺血管阻力≤10μ(Wood)为宜,对重度肺高压者强调术前常规应用葡萄糖胰岛素钾液,强心剂,尽量作右房和经肺动脉切口,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扩张剂,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补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55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方法及初步临床经验. 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采用Nuss手术纠治55例漏斗胸患儿,其中男44例,女11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5.9岁.55例中2例合并肺囊肿采用开放式手术,2例为复发病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其余病例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 结果: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30~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10 ml,术后4例发生少量气胸.术后平均住院5.8 d.术后矫形效果48例为"优秀",7例为"良好".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个月,均无明显不适. 结论:Nuss手术通过半永久性植入金属矫形器的方法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外科治疗 187例年龄小于 6个月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病儿年龄 3d~ 6个月 ,平均 (4 15± 2 32 )个月 ;体重 3~ 7kg ,平均 (4 4 2± 0 5 6 )kg。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三房心、重度肺动脉狭窄、右旋心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等。结果 术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4 81%。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残余分流、肺炎肺不张、肺出血等。平均机械通气 (17 5± 9 7)h。平均术后ICU停留时间为 (4 9± 1 5 )d。随访 4~ 4 8个月 ,生存病儿心功能良好 ,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岁以下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手术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出生后约有 1/ 3~ 1/ 2因畸形复杂或肺充血发生肺动脉高压而处于高危状态。对该类患儿必须采取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才能挽救更多患儿生命。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共做 1岁以下小婴儿及新生儿CHD急诊或亚急诊手术 81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 4.9%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中 ,男 6 2例 ,女 19例 ,年龄 5d~ 12个月 ,平均 7.5 5个月 ,体重2 .5~ 10kg ,平均 6 .89kg。肺充血性CHD都合并PH(肺动脉高压 ) ,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症状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为(9.90±2.12)岁,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分析患儿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定时钡餐造影和身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定期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5例患儿均成功完成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手术时间为(1.50±0.87)h,隧道总长度为(8.50±1.57)cm,隧道开口距胃食管连接部长度为(6.55±1.23)cm,肌切开长度为(3.90±0.94)cm。15例患儿中,1例术中出现胃穿孔,予钛夹夹闭创口,术后愈合;5例术后皮下气肿,均自行吸收,其他并发症包括发热2例,胃食管反流1例。随访3~17个月,所有患儿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Eckardt评分术后3个月(0.10±0.30)分低于术前(4.70±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定时钡餐造影5 min钡剂高度术后(1.12±1.45)cm低于术前(11.55±3.5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身体质量指数术后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95 kg/m^(2)比14.30 kg/m^(2),P=0.009)。结论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具有可操作、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及疗效仍需进一步的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