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 +8异常在CLL群体中少见,其与预后关系暂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应用APAAP免疫酶标法对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行免疫分型检测。结果:①POX染色阳性细胞≤3%,并不能完全排除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②免疫分型有利于AML亚型的确定;③免疫分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④免疫分型有助于白血病预后判断;⑤FAB分型中的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行单抗(M0Ab)检测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且绝大部分为B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即B细胞.CLL(B-CLL)^1。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CLL最基本及主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可见到一些CLL患者伴幼稚淋巴细胞增多(CLL/PL),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生存期等与典型CLL和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PLL)不同,现将我院1983年1月至2006年7月住院的71例CLL患者中l1例CLL/PL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急性白血病并不少见 ,其中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为多见。与 60岁以下的AML相比 ,老年AML化疗效果差 ,副作用大。本院自 2 0 0 3年以来用阿糖胞苷 (Ara C)、阿克拉霉素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AG)方案治疗老年AML ,与以往用常规化疗治疗者比较 ,效果比较满意。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 2月~ 2 0 0 3年3月 ,CAG方案组 10例AML ,男 3例 ,女7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6 3± 4 6)岁。 10例患者中AML分型中M2 6例 ,M51例 ,2例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AML中M2 和M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49d表达模式与分子遗传学和热点突变基因的相关性。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49d表达模式, 以单峰与双峰、阴性与阳性为分组依据。采用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二代测序(NGS)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CD49d阳性患者43例(23.89%), CD49d阴性患者137例(76.11%), CD49d单峰表达患者96例(53.33%), CD49d双峰表达患者84例(46.67%)。与CD49d阴性组患者相比, CD49d阳性组患者Rai分期高(P=0.048), 脾脏增大比例高(P=0.030)。与CD49d单峰患者相比, CD49d双峰患者脾脏增大比例高(P=0.009)。CD49d双峰阴性组11q22-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峰阴性组(24.29%对10.45%, P=0.043)。CD49d单峰组+12发生率高于双峰组(16.67%对5.95%, P=0.035), 单峰阳性组+12发生率高于双峰阴性组(17.24%对4.29%, P=0.045), 单峰阴性组+12发生率高于双峰阴性组(16.42%对4.29%, P=0.024)。CD49d阳性组BIRC3突变率高于CD49d阴性组(11.63%对2.92%, P=0.037)。结论 CD49d与11q22-、+12和BIRC3基因突变有显著的相关性, CD49d呈双峰表达与预后较差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NOTCH1突变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通过对42例成人T-ALL患者外显子(exon)26/异二聚体N末端(HD-N)、exon27/异二聚体c末端(HD-C)、exon28和exon34/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PEST)区域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NOTCH1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突变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本组成人T-ALL中NOTCH1突变率66.7%(28/42),共发现45种NOTCH1突变,最多见于HD-N(48.9%,22/45)和PEST(40.0%,18/45);HD-N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1575(L1575P)(25.O%,7/28),PEST结构域突变最多位于氨基酸位点2443(14.3%,4/28);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者NOTCH1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1.7%vs 54.5%,P=0.021);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比例超过50%者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95.8%vs 57.1%,P=0.006);流式免疫表型CDl0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高于无突变组(51.9%vs0%,P=0.006)),CD15和CD11b阳性表达率突变组显著低于无突变组(分别为5.3%vs 42.9%,P=0.047和0%vs57.1%,P=0.002)。结论:成人T-ALL的NOTCH1突变具有不同于儿童的突变特征和预后意义,而且中国成人T-ALL的NOCH1突变与西方国家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环孢素A(CsA)、糖皮质激素(CS)治疗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PRCA接受CsA(16例)、CS(13例)、CsA联合CS(6例)及其他免疫抑制剂(4例)治疗临床资料。结果接受CsA、CS、CsA联合CS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初始有效率分别为75.0%,46.2%,66.7%,75.0%(P=0.456),累积有效率分别为69.6%(16/23),50.0%(7/14),71.4%(5/7),42.9%(6/14)(P=0.376),累积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6.1%(6/23),28.6%(4/14),57.1%(4/7),14.3%(2/14)(P=0.284)。27例难治复发PRCA,17例改为CsA或CS方案中11例(64.7%)有效,10例改为其他免疫抑制剂3例有效(30%)(P=0.120)。结论 CsA和CS治疗PRCA疗效相似。难治复发PRCA患者,CsA和(或)CS无效后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对造血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Ikaros家族成员Ikaros和Helios的两个异构体Ik-6和He-i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关联性。对163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了PCR分析。结果显示,Ik-6和He-i高表达于不同的白血病亚型,Ik-6高表达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He-i则高表达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异构体Ik-6和He-i具有不同的遗传学改变。本研究未观察到Ik-6和He-i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性。结论:虽然Ikaros和Helios是具有极其相似锌指结构的同一家族成员,但其异构体Ik-6和He-i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差异。Ik-6和He-i缺失的外显子分别含有或不含有DNA结合功能域,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两者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异常与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及预后的关系,运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83例CLL患者血清中IgG、IgA和IgM水平,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患者外周血CD38、ZAP-70表达水平。结果表明:83例CLL患者中IgG减低12例(14.5%);IgA减低26例(31.3%),IgM减低34例(41.0%)。BinetC期组Ig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BinetA和B期组(P=0.011),Rai分期高危组的Ig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1)。Ig减低组CD38和ZAP-70表达阳性率明显较Ig正常组高(P=0.033和P=0.038)。CD38和ZAP-70在疾病晚期患者表达阳性率更高,其中BinetC期组ZAP-7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BinetA和B期组(P=0.047)。而年龄和性别与Ig异常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LL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检测CLL患者外周血Ig水平的变化,对了解CLL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从而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来了解初发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结合细胞遗传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细胞免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7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以CD4/CD8<1为比例倒置;常规染色体核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有元核型异常.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18例(68.6%)出现CD4/CD8比例倒置,CD4/CD8平均表达率在患者组为0.99±0.6,在对照组为1.9±0.5,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遗传学特征将急非淋(ANLL)和急淋(ALL)分成3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预后较差组,CD4/CD8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29),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以及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较差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 CD4/cD8比例倒置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机体的肿瘤免疫效应.细胞遗传学检查被认为是AL重要的预后相关指标,伴染色体核型高度异质性的患者免疫监视功能更为低下,该类患者肿瘤细胞更易适脱免疫监视而加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能充分了解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