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门诊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帕利哌酮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每月1次心理干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在基线和治疗后第1,3,6,9,12月末评定其疗效及社会功能;于治疗9个月后评定临床痊愈等情况.安全性采用Barnes静坐不能量表(BAR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及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等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组共27例,单用药物治疗对照组共17例完成试验,脱落率分别为12.9%、45.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治疗组治疗后PANSS及PSP总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心理干预组PANSS减分率>30%、PSP评分提高≥7、达到临床痊愈标准的患者比例为74.2%、51.6%、67.7%,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组的45.2%、38.7%、38.7%(P<0.05).两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类型相似,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心动过速、肠胃道反应、等静坐不能等.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心理干预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中断率,提高临床痊愈患者比例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总结运动神经元病(MND)的四诊信息分布规律和特点,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163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统计中医证候、舌脉的频率,并对频率〉30%的中医讧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共提取出5个主要的公因子,其中第1个公因子特征根值为4.832,解释了总变异的32.212%,组成:面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形体消瘦、体倦,均属脾虚证候;一其余公因子还体现了湿邪中阻和肾虚证候。结诊.运动神经亓.痈患者的四论信熙分布以虑证曲差.特别是脾虚和肾虚在本病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同时有湿邪之象。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探讨CT血管造影诊断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和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可评支架共有35枚)以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175节段,分别接受16层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果和价值。结果:CTA清楚显示了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动脉狭窄情况和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25处,其中钙化病变4处,非钙化病变21处;支架近端狭窄13例,中段狭窄6例,远端狭窄6例。DS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28处,其中钙化病变6处,非钙化病变22处;支架近端狭窄1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6例。DS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28节段,CTA正确诊断24节段,漏诊4节段,敏感性85.7%,准确率95.1%。结论:CTA能有效显示大脑中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情况,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及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P53、MDM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009年行根治性放化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鼻咽部活检病理证实,均采用6MV-X线调强放疗联合以顺铂为主的方案同步化疗,随访3年以上。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鼻咽癌标本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预后之间关系。结果:P53、MDM2在96例鼻咽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63/96)、79.17%(76/96)。P53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同T分期有关(P=0.000);MDM2在不同N分期的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的阳性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P53与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r=-3.24,P<0.05)。3年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73.9%、84.4%。结论:P53、MDMZ的表达与鼻咽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P53与MDM2的表达呈负相关;P53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5.
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状况,为防治艾滋病的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5个方面、24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知晓率均79.09%,艾滋病的诊断治疗、HIV的传播途径、HIV的职业感染、有效的预防措施、法规职责等专业知识欠缺,医师对24个问题的应答正确率高于护理人员(P0.01)。结论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加强新聘用医护人员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尽快掌握艾滋病防护知识,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继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SCVS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Fisher分级等影响因 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生SCVS的患者共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CVS组与非SCVS组在年龄、高血 压、吸烟、脑室内积血、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显示血管痉挛程度、尼莫地平使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 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发生SCVS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0.567、1.982和 2.713;而尼莫地平的使用是SCVS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799。 结论 SAH后SCVS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低年龄、高血压史、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 险因素,尼莫地平使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比研究自适应调强放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或单程调强放疗两种不同体外放疗模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剂量学改变及初步临床疗效与毒性反应,探索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合理模式。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间112例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IIB~IVA期)病例,根据患者外照射模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单程放疗组,共62例患者,外照射全程未更改放疗计划;B组:自适应放疗组,共50例患者,按首程放疗计划(plan1)照射完成15次(27~30Gy)后重新制定放疗计划(plan2)并且按新计划完成后续治疗。两组患者外照射结束后均接受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后装治疗。放疗期间两组患者均行顺铂单药同步化疗。比较B组两程计划肿瘤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学改变,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比较患者急慢性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及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B组中plan2与plan1相比,肿瘤平均体积从(107.67±32.02)cm3,退缩到(63.21±25.78)cm3,平均缩小(41.12±13.02)cm3,平均退缩率为(35.48±5.16)%,P<0.05。直肠平均剂量[Dmean (34.18±0.99)Gy vs.( 37.09±0.74 )Gy,P=0.011]、最大剂量[Dmax (50.15±0.69) Gy vs (52.05±0.77) Gy,P=0.003]、1cm3体积受照剂量[(D1cc 48.21±2.02 )Gy vs (49.90±4.19 )Gy,P=0.045];膀胱平均剂量[Dmean(34.46±0.50)Gy vs (35.36±0.54) Gy,P=0.023]、最大剂量[Dmax(52.53±1.19) Gy vs (54.88±0.89) Gy,P=0.028]、1cm3体积受照剂量[D 1cc(50.60±3.28) Gy vs (52.61±4.64) Gy,P=0.021],以上剂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急性腹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39% vs. 30%,P=0.046),其它急性及慢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27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0.9%和95.2%(P>0.05),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3.3%(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照射过程中肿瘤体积可显著性缩小,采用 ART技术与单程放疗相比3年OS和PFS无明显差异,但ART技术可以降低直肠、膀胱的受照剂量,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急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穿支皮瓣发生坏死的原因,并改进护理措施。方法:对发生坏死的4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和回顾。根据临床表现分析坏死护理方面原因,提出并改进护理措施。 结果 从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有813例做了皮瓣手术,其中47例出现皮瓣坏死的情况。坏死皮瓣中与护理相关的原因主要蒂部受压、术47例坏死皮瓣中与护理相关的原因主要蒂部受压、术后2小时血容量补充不足、疼痛、患者情绪紧张、术后观察护理重点未把握、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操作方法错误。结论:护士熟练掌握穿支皮瓣的移植特点、术后皮瓣发生坏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对策,对穿支皮瓣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部分水解清蛋白配方粉(pHF-W)预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阴性婴儿(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的成本-效果关系。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5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皮肤科就诊记录及电话回访记录等随访婴儿1岁内湿疹发生情况及诊治相关费用。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 pHF-W与普通标准配方粉(SF)喂养组预防非高危儿湿疹的成本-效果关系。其中婴儿湿疹由皮肤专科医生根据中国湿疹诊疗标准确诊。结果 至12个月时, 非高危儿湿疹总发生率为54.0%(27/50); 采用pHF-W 喂养与 SF 喂养对非高危儿湿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 56.3%, P>0.05)。与SF相比, 采用 pHF-W 喂养预防非高危儿湿疹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成本-效果比 SF 喂养者高2003.2元/人。结论 采用pHF-W对预防非高危儿湿疹发生可能无疗效, 且在目前情况下不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临床特征和药物干预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2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2例患儿中男59例,女43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5个月,初诊年龄中位数为32个月。其中35例有结节性硬化症家族史,15例有癫痫家族史;72例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27例为TSC1基因突变,45例为TSC2基因突变。所有患儿均有头颅CT/MRI特异性改变,皮层结节和室管膜下结节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罕见。102例患儿中64例(62.7%)伴有癫痫发作,21例(20.6%)监测到亚临床放电。64例合并癫痫患者最常服用的4种抗癫痫药物依次为:奥卡西平、托吡酯、丙戊酸钠、氨己烯酸。其中26例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38例添加雷帕霉素治疗,常规治疗组8例有效,18例无效;加用雷帕霉素组28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儿童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多样,尽早识别TSC临床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新型抗癫痫药物和雷帕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